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当代城市山水画正在形成自己的时代面貌,这一方面得益于,自身有文化传统有生命力的文化根源;另一方面是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城市迅猛发展,时代的呼唤催生了当代城市山水画的形成。它从传统中走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重塑新生,并换发出勃勃生机。城市山水画紧扣当代城市发展的命题,艺术家通过对各具特色的城市的描绘,寻找城市最具特色的精神体现,去编织城市之梦。艺术家们通过对城市山水画的创作,用新发展理念、新的笔墨语言来表现新时代的“山水城市”,“让创造弘扬传统、让山水融通城市”,弘扬主旋律、彰显时代精神是城市山水画的创作方向,它承载着中国文化、中国画审美取向、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精神。在技法上,城市山水画贯通古今,融会中西;在创作中,城市山水画体现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表现意境、展现着城市活力、创造了城市之美,并成就高品位的中国制造、中国品牌,若以此朝着这个方向,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定能汇聚成城市山水画的壮丽图卷。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城市山水画创作规律基础理论研究,从而引导整个创作走向。

一、中国当代城市山水画形成的主要原因

早在中国600多年前,城市山水画就留下了发展的种子。当人们一提起城市山水画,不得不想到的是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在他笔下,北宋汴梁的繁华景象豁然映入我们的眼帘,在那个没有照相机的年代,若不是张择端的这幅画还原了历史,人们很难想象北宋汴梁城究竟是什么样?也许更重要的在于它的文化价值,他开启了中国画表现城市的新篇章。至此之后,才有明代的《皇都积胜图》,清代宫廷画家王翚的《康熙南巡图》、徐扬的《乾隆南巡图》、《姑苏繁华图》等等传世经典,受到历代致力于此画家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后,在50年代前后,北京画院集体创作了《首都之春》,也备受瞩目。无疑,《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的杰作,它是反映了北宋汴梁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对研究北宋城市生活、民俗、交通、建筑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统一到了富于变化的画面中,堪称中国院体绘画之经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绘画史上,宋代绘画达到了一个高度。彼时,群星璀璨,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郭熙、范宽、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硅、王希孟、张择端等开宗立派的大师,比比皆是,然而,中国的山水画自宋代以后,辗转六百年多年,随着朝代的更迭,艺术创作理念、审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山水画经历了从院体画追求“以形写神”的至高境界,到文人画家追求“笔墨情趣,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尤其到明末清初的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 之论后,中国画的创作“文人画”倾向越来越浓,后来文人画风几乎占据了整个画坛,清代的画家普遍标榜“文人画”的士气,以文人画的标准,去模仿宋代绘画为能事。作为清代院体画的代表——“四王”,其作品充满了“程式化”和复古之风。后来,清代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的提出才给清代的画坛注入一丝生机。直到中国的“五四运动”,一批“文化知识分子”认识到 “文人画家”思想阻碍了中国画的发展,文人画家回避深入塑造对象,也很难表现社会生活的现实需求,所以才有了改良中国画的愿望。那时,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一些有志之士第一次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等改革中国画的主张。林风眠、刘海粟等艺术家也在西方绘画里寻求改良中国画的途径。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徐悲鸿大力倡导下,李可染 、傅抱石、钱松岩等一大批画家纷纷走出画室到生活中写生,然后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佳作,如李可染的《万山红遍》、钱松岩的《红岩》、傅抱石和关山月创作的《江山多娇》等等作品,北京画院也集体创作了《首都之春》等。到了六、七十年代,连环画、年画、宣传画创作比较兴盛的时期,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一批年轻艺术家受西方绘画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八五思潮”,大兴“实验水墨”,对传统的中国画依然以批判为主。 可以说,从1970年到2000年共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画成为恢复普及阶段,2000年之后,国家提倡精品创作才开启了当代中国画的发展。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的城市也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没有长久合理布局和规划,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对古建古迹、文化遗存没有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所到城市高楼林立千城一面。1990年,钱学森给中央写信,首先提出:“城市发展存在着诸多弊端,希望城市建设合理布局、规划,倡导城市生态化、园林化的‘山水城市’。‘山水城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城市园林化则是我们理想化的城市。中国的园林包含着中国美学和哲学思想,在世界上也是非常独特的,只有用中国画表现城市之美”。受其影响,我想用中国画的创作来中展示“城市山水”的当代性和实际应用,寄希表现的未来城市发展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便成为我当初画“城市山水画”的起因。2006年之前,我创作的主要山水、田园为主,之后,多以城市山水为主。 2007年,马知遥为我写了一篇《从古风古韵,到城市山水画》刊登在中国美术报,同年九月,出版了个人画集---《和谐家园—孙雁翔城市山水画》,书中我写了一篇《略论当代山水画的新载体—城市山水画》专门讲了“城市山水画的创作理念”,以及“如何创作城市山水画”等观点。2008年,成功在青岛市举办了“孙雁翔城市山水画展”,这是我首次举办城市山水画,而且是个人的展览,也是全国首位举办“城市山水画”个人展。

城市山水画是以城市的人物、民居、道路、绿植、机场、桥梁、港口、园林、大型建筑群、城市文化标识等等元素为题材,以中国画笔墨文化所承载体现城市面貌和神韵的绘画。它特点是大制作、大视野、大格局,其表现手法则利用散点透视的全景手法,将多画面、多元素在一幅画中体现,既能表现出城市的整体格局也能表现出城市的局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当时理论界称之为为风俗画,实则是城市山水画,从美术理论的角度讲,“城市山水”的概念是有很多争论和值得商榷,但是,在美术史的发展中,有些概念也是形而上和约定俗成的,例如法国画家莫奈因为1872年创作了表现城市港口的《日出 印象》而形成的“印象主义”,中国画历史上的“工笔重彩”、 “青绿山水”等等,在概念上都不是绝对的完善,但其中的核心意义都是时代背景下对题材和表现形式的传承与创新。

二、创作观念和创作实践

当代城市山水画的创作理念是在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一理念强调城市应当科学布局和规划,精心设计,打造出各具人特色的山水城市,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倡导生态化园林城市,保护和挖掘乡土文化和地域特色。在城市山水画的创作中,画家们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构建出以人为本,和谐共生之中“理想的山、理想的水”,以及“环境友好型成市”。画家用诗性的表达揭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展现出城市山水画以东方审美的高雅意境,因此,当代城市山水画的创作理念,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更重要的是对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憧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山水画也不例外。其时代性体现在画家们深入体验传统文化精神和时代人文精神内涵,将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时代气象融铸于作品中。同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中国美学的人文理念放到当代城市山水画的人文感知中,同时,也要把时代赋予的精进的人文精神放在城市山水画的人文观照中。在审美与意象的提炼中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的理念,从而体现出城市山水画创作的原创性和时代性。

首先,在创作实践方面首先向传统学习。国画家要有深厚的传统的基础,与西方绘画有着明显的不同,郭熙的《林泉高致集》之《山水训》“人之学画,无异学书……不拘以于一家,必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他说的人们学习绘画与学习书法没有什么不同,不局限于模仿一家,必然是学习吸收众家之长,广博地研究考较,最终使自己自成一家。城市山水画家首先向传统学习,没有古人创造就没有今天传统,无数古人创造的环连成传统的链,今天创造就是将来的传统。研究传统的城市山水绘画的创作方法从中吸取有用的营养。比如中国的“散点透视法”它包含了中国艺术家的审美取向和观察方法是中国画所独有的,画家就必须搞明白,从而在创作中自由的运用。

其次,是向西方学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城市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是其手段,创作者要中西交融,但又要不失中国画的神韵,既体现出城市的不同风貌,又在色彩、造型手段上借鉴吸收科学的色彩造型原理,以此充分的表现城市意境,以此充实中国画的创作技法。

再此,就是到生活中去寻求创作灵感。为了更好地捕捉和表达城市之美,画家们需要深入探索城市的特色,从各个角落、从不同角度审视城市的风貌。画家需要仔细观察城市的建筑、街道、公园、河流等元素,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寻找那些能够反映城市独特魅力的细节。

在创作过程中,画家不仅要关注城市的外在特征,还要深入挖掘城市的内在精神,这要求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将城市的形象与情感相结合,使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强烈的感染力。

最后,画家通过手中的画笔,将城市的美丽与魅力展现给世人,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生机与活力,体会到城市之美所带来的愉悦和感动。

三、发展中的思考

今天是一个全球化的信息时代,都市文明逐渐占据着人们生活,并呈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城乡规划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自然人文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和谐融合,如果将城市的规划建设发展与自然生态理念和传统文化历史的深度融合,相得益彰,塑造出既有现代科技、时代气息,又有山水意境、自然生态,以及文化历史传承充满人文意蕴的“山水城市”,必将被提上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表现人们所向往的中国式现代化“山水城市”,体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当代中国城市?如何在创作中守住文化自信同时又弘扬发展中国画写意精神,打造中国气派的“城市山水画”新图式?显然,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并成为重大课题。虽然,每个画家都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表现城市,会画出不同风格的城市山水画,但是,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和人文理念不能丢掉,因为,这是中华文化的符号、是建构在中华文化基础上的艺术形式,所以,中国城市山水画就要体现出当代性和创造性,体现民族性与时代性,体现出当代城市的共性之美和独特之美。城市山水画家画可以广泛的吸收,各种表现艺术手法来表现城市,犹如隔空取物、时空转换、移花接木、抽象和具象、现实和浪漫等表现手法。城市山水画家就像一个魔术师,描绘出未来城市的蓝图,让“诗和远方”近在眼前,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观者尽享城市之美。

总之,近年来中国城市山水画的发展势头,从弱到强逐渐壮大,形成了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很多全国知名的画家也纷纷加入其中,未来,城市山水画的形成和发展必将成为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坚持中国画创作方向,弘扬主旋律,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展现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滋养。

(文/孙雁翔)

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趵突泉》2020年作97X18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超然致远》2021年作69X138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滨胜境》2007作145X36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风日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上这边独好》2023年作47X18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城》2008年作57X69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柳湖之春》2011年作145X36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蓬莱仙境》2017年作97X18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飘渺海上山》2008年69X67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琴韵轻舞》69X68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合之城》2019年孙雁翔作 2100X200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假日》2019年作210X20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滨之城》2012年97X86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驰援武汉》2020年作138X69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芳华 青岛》2018年145X220cm纸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瑰丽岛城》2008年 138X69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韵岚山》2021年作138X69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南春早》2010年作138X69cm

文章转自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