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3月18日,2024年哈密市组团赴疆外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活动在山东启动,打响了今年新疆地州市跨省引才的“第一枪”。图为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人员正在宣传引才政策。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洁摄

“40万购房补贴”“15万生活补贴”……连日来,一条来自哈密市人民政府网的《哈密市2024年下半年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告》引发了很多疆内外网友的转发和热评,一条条引才政策聚焦人才自身发展和日常需求,用“真金白银”招才引才,既全方位确保各类人才安身、安心、安业,又饱含着哈密市需才爱才引才的满满诚意。

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近年来,哈密市聚焦自治区党委赋予哈密“一标杆两典范”定位要求,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人才政策保障方面打出系列“组合拳”,采取一系列创新改革举措,在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留住人才上下非常之功、用恒久之力,让哈密正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坚持党管人才 让人才竞相汇聚

近年来,哈密市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全市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到哪里!

哈密市委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重大事项,制定出台“1+10+N”人才新政,设立5亿元人才发展基金,推动成立哈密人才集团,加速人才工作市场化进程,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已逐渐成为哈密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11月1日下午,哈密市召开的人才发展与政策新闻发布会现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华摄

市委组织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定期专题研究、直接联系专家人才,示范带动全市组织系统大抓人才、见行见效。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推动哈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从设立人才发展基金、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引进用好智力资源、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六个方面系统强化人才“引育留用”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单位主体作用,推动组织部门“牵”得住、“抓”得准,职能部门“分”得清、“合”得来,进一步提升人才工作向心力和凝聚力,全市人才工作格局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发力”加速转变。

同时,聚焦服务“六大主导产业”以及“6+N”产业链群建设、算力产业园区规划发展、哈密职业技术学院创本等重点工作,哈密市在人才引育、项目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实施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的专项人才政策,着力为哈密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能源算力融合(哈密)研究院等重点科研机构,哈密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市管企业和事业单位引进高端创新人才,有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有机融合,持续创优人才发展“大生态”和用人单位“小气候”,更好统筹人才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吸引集聚各类人才在现代化哈密建设一线建功立业。

如今,从能源开发一线到算力经济主战场,从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到高质量发展的火热一线,哈密大地处处闪耀着各类人才忙碌的身影,处处凝结着人才的智慧和汗水。

坚持倾心引才 集聚高端创新人才

“哈密是新疆通往内地的门户,发展潜力巨大,哈密的引才政策很给力,组织部门和工作单位非常关心和支持我们,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在新疆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徐二静来到哈密工作,目前担任哈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来哈密的8年时间里,徐二静充分运用大学所学知识,积极参与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多次荣获国家、自治区奖项。

“筑巢引凤、人才强市”是导向引领,提高“硬待遇”,做好“软保障”,才能让人才“引进来”“留得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3月25日—27日,哈密市组团赴疆外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专列”开进了陕西省。图为陕西科技大学哈密引才专场推介现场。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洁摄

近年来,哈密市统筹推进年度引才工作,持续在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上聚焦用力。为高端人才逐人制定引进政策和具体措施,通过“一事一议”“一人一方案”,在生活补助、住房保障、户口迁移、项目资助、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服务七个方面予以重点保障。紧盯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点领域人才需求,推进实施“英才集聚”工程,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方式,组团赴疆内外知名高校开展宣传推介和现场招聘活动,在19个省(区、市)110余所高校就业网站发布高层次人才引进招聘公告,以加大人才政策宣介和招引力度。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柔性引进一批在疆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顶尖领军人才,通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开展技术攻关或参与决策咨询、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全面提升哈密创新发展能力。经专家评审、个人沟通,引进激光技术及应用、现代煤化工、现代物流等领域特聘专家9人,实现了特聘专家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为哈密经济腾飞插上“双翼”。推动实施“行走天山·智惠哈密”院士专家哈密行、“绿色能源与未来产业院士”新疆行等活动,邀请李灿、彭苏萍、张新友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来哈帮助指导,助力哈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坚持精心用才 奋力打造平台载体

“我的课题立足算力、数字经济,依托哈密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参与打造豫疆算力枢纽实践基地,为郑庆哈算力走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与河南投资集团联合培养博士后王思源,在伊吾县“双基地”找到了算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场景,主持多项省部级课题,撰写的枢纽经济、电算结合、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多篇智库成果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今年7月,伊吾县“双基地”(产业创新产学研基地、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投入使用。“双基地”按照“顶尖人才原位使用、高端人才集聚合作、基础人才规模培养”的人才引育工作思路,积极构建“博士后+硕士+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结构化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架构。同时,启动全国首个算力人才培养实践活动——“算电协同活动月”活动,吸引了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全球11所顶尖学府的80余位资深专家、学者、青年学子,为“双基地”注入了世界级高新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4月25日,哈密(伊吾)云上丝路融合算力中心暨“三网合一”算力网示范项目正式上线运行仪式现场。伊吾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亚辉摄

近年来,哈密市切实发挥重要平台对人才的吸纳承载作用,全力为各类人才来哈创新创业提供舞台。通过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格局,强化高校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加快新疆铁道与能源职业技术大学(筹)创建工作,用好豫新能源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培育更多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突出科技创新的战略性地位,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创新体系,启动运行豫哈零碳科技产业援疆平台,谋划组建全国哈密瓜产业联盟,建好用好国家能源集团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建成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多类型平台,推动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成就人才。

与此同时,加大科研创新平台政策支持力度。围绕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制定出台《哈密市科研创新平台人才团队支持工作方案》,对重点领域急需、业绩成果突出、创建态势良好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平台等科研创新平台提供10万—100万元稳定资金支持,激励其在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今年确定支持新疆金属矿山采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密市本草灵星创天地、新疆新伊碳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5个新设立(新认定)科研创新平台,给予一次性支持资金260万元,受到专家人才广泛好评。

坚持悉心育才 聚力提升项目质量

前不久,哈密市高层次专家人才国情研修班开班典礼暨党员干部人才教育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行,全市80名高层次专家人才参加学习,这正是哈密市坚持引育并举、以用为本,着力打造“哈密人才”品牌的生动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9月14日,哈密市高层次专家人才国情研修班开班典礼暨党员干部人才教育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行。图片由上海交通大学提供

近年来,哈密市努力培养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及重点行业领域发展需求,系统化实施哈密市“科技人才领跑”“名师选树”“产业人才储备”等8项本土骨干人才培育工程,通过开展3年项目研究或1年赴外研修,整体提升本土人才队伍能力素质。今年确定支持培养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名师名校长、产业人才等135人(个),涉及人才发展基金6194.4万元,今年支持3060.4万元。与此同时,积极争取自治区“2+5”重点人才计划支持。2023年,哈密市入选自治区“2+5”重点人才计划项目37个,获批资金3291万元。今年特邀自治区专家来哈开办政策专题解读会,并先后组织召开自治区“2+5”重点人才计划申报部署推进会,组织各部门单位按照要求进行申报,推动广大人才和用人单位申报项目239个,申请资金3.52亿元。为提升全市人才工作者服务人才工作,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哈密市“1+10+N”人才新政落地见效,首次组织全市各行业领域50名优秀人才工作者赴浙江大学开展培训,通过理论学习选人、用人、育人、留人和实地观摩科技创新性较强的示范性点位,进一步开阔了眼界、转变了思维、理清了思路,为哈密人才工作实现新突破奠定了扎实基础。

梧高凤必至,花香蜂自来。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哈密正以活力迸发的机制引才育才,以筑巢引凤的方式用才留才,以近悦远来的生态惜才爱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为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哈密建设、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文| 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海滨、傅敏婕

宋玮

编辑|张亚兰

责编 | 赵春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