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筱恬

半个多月前的中秋节,广州市番禺区奥园广场发生了一起让人心碎的悲剧。

中学女生王美美在这里跳楼自杀,如花般的生命戛然而止。

而她留给妈妈的一纸遗书,让所有为人父母者都忍不住黯然泪下。

遗书中,美美对妈妈说:“您一定想知道,我这样一个阳光的孩子为什么会突然跳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接着用稚嫩却坚定的笔触,倾诉了自己长久以来的痛苦。

她不止一次提到自己很累:“妈妈对不起,女儿没能给您尽孝,女儿只是太累了,想睡一个觉……”

繁多的作业和高强度的补课,让她喘不过气来。而家里背负的债务更是让她心事重重。

她心疼妈妈的付出,对此充满了愧疚:“妈妈,要是没有我,你不会变成现在这样。对不起妈妈,都是我的错,我只能现在让你止损了……”

但对于未来,她深感无力,没有丝毫的留恋:“这个世界我还有好多事情没做,但是我已经没力气去做了……”

这么懂事的好孩子,却偏偏做出了这样的傻事!美美的离去,让无数人意难平。

击垮她的到底是什么呢?或许是沉重的学业负担,亦或是来自家人的过多压力。无论如何,她生前一定承载着父母望子成龙的期许。

不禁想起一句话:当我们在拼命鸡娃的时候,是否还记得当初产检时,对这个小宝贝最大的心愿,不过是希望ta平安健康的长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被寄予厚望的孩子

快撑不下去了

这届孩子有多辛苦?网上总能找到相关的发帖或留言,让我们可以窥见真相的一角。

看过一个六年级孩子的树洞贴,让人印象尤为深刻。

这个女生马上面临小升初,每天都有如山的作业在等着她:语文固定一天一张卷子,英语动不动抄写练习三四页,数学平均一天一篇练习。

除了课内作业外,她周一到周五每天都要去上晚托,写练习、听评讲,经常晚上十点左右才回家。

周六同样课程排满,上午上奥数,下午上英语、钢琴和舞蹈,晚上九点多才结束一天行程。

而仅有的周日休息时间,这个女生也丝毫得不到放松。因为她的父母会一直在她耳边唠叨别人是多么努力,不断催促她去看书学习。

更让她难受的是,父母不仅只跟她交流成绩相关的话题,而且从来没有好话,总是拿其他好学生来打压她,分数稍有落后就一顿猛批。

就这样,这个女孩活在巨大的压力当中。她忍不住哭诉:“好崩溃!我感受到心在一点点支离破碎……快坚持不下去了……”

都说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当年活得累,想想的确如此。

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写作业到晚上十点是常态;

初一初二的孩子,国庆假期做十几张卷子稀松平常。

高一高二的孩子,住校半个月不洗头不洗澡,每天朝六晚十一的学习更是再普遍不过的事……

内卷的社会,激烈的竞争,让我们的孩子不得不面对前所未有的学业压力和生活节奏,甚至比996、007更加严苛。

想起知名学者郑强教授的一番话:“现在的孩子,读书已经感觉不到快乐了。每天起早贪黑,除了刷题就是赶作业,周末节假日也被安排满满的,各种培训补习班。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累倒在起跑线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届娃娃们,真是让人心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的火上浇油

最终压垮了孩子

教育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但很多时候,大人的态度却是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记得在某个鸡娃群里看到过一位妈妈的发言。她给二年级的儿子定下的目标是:在小学阶段,语文要大量读书,英语要卷到高考水平,数学要学到初二,古筝要考到演奏级水平。

另外,她不让儿子参加学校的任何延时社团,也不参加学校的任何课外活动,理由是太耽误时间,还对升学没有任何好处。

这位妈妈在鸡娃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已经无法停下来。在她身上,我不禁想起了堂姐分享过的一个真实案例。

堂姐在本市一所重点中学做心理老师。她曾接触过一个女生,初一时成绩相当不错,考试分数在班上名列前茅。但到了初二,这个孩子开始肉眼可见的退步,到后来甚至出现了厌学的情况。

学校老师对此感到很意外,于是进行了家访。而真相也随之浮出水面。

原来,女生来自一个非常严格的家庭。她的父母特别看重成绩,一直跟她强调必须要拿高分。

小学阶段起,女生就一直在父母的要求下提前学习。尤其是到了五六年级,父母给她报了各种补习班,每天忙得连轴转,完全没有玩耍的时间。

就这样,女生升入初中后,凭借着此前储备的初一知识,在学业上取得了暂时的领先。但到后来,随着学业难度越来越大,她的优势逐渐消失,学习动力也明显不足。

对此,她的父母非但没有安慰她,反而认为这是女儿偷懒造成的,于是变本加厉给她安排了更多的补习,稍有不满便是劈头盖脸地责骂。

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最终让女生崩溃了。当她被送到堂姐那儿接受咨询时,已经出现了中度抑郁的症状。

每当看到这样的例子,我的内心便会涌起无限唏嘘。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届家长其实也很不容易。

重视成绩,敦促孩子努力用功,想让孩子提前积攒优势,担心他们落后于人,这一切难道有错吗?

其实并没有。

那,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出问题呢?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的一组数据,或许可以发现问题所在:

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有50%是在校学生;

69%的学生患者在家庭关系中易出现抑郁;

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控制、忽视/缺乏关爱/家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见,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以及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才是让孩子长成理想模样的前提。

如果我们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需求,一味地加码施压,结局注定只会适得其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的真正目的

是望子成人

望子成龙的本意,没有哪个父母会不理解。

只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背离养育的初心。

此前,易中天教授在谈到教育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旗帜鲜明地反对培优、反对励志、反对成功学、反对望子成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看来,望子成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因为龙其实是没有的、是虚构出来的,一味追求只会徒增家长和孩子的焦虑和烦恼。

易教授认为,教育真正的目标应该是望子“成人”,而标准就是八个字:真实、善良、健康、快乐。

的确如此。在这个越发内卷和同质化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孩子培养成正常的“人”,就已经胜出了。

在小红书上刷到过这样一个暖心的帖子。

贴主即将面临高考。

紧张的复习期间,她因为模拟卷错误率太高,心态一下子崩了。

她忍不住给妈妈发消息,哭诉自己根本不适合学习。本以为妈妈顶多只会敷衍式的安慰一下而已,没想到对方却用心码了好多字。

妈妈告诉她,学习好坏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高考的意义更在于这个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韧、毅力和拼搏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中,有两段话尤其令人动容:

“无论高考的结果如何,你都是妈妈心中最优秀的孩子。”

“请相信,你的身后有我和爸爸还有姐姐,无论未来的路如何崎岖和艰难,我们都将与你携手共进。”

看完后,贴主忍不住哭了,直呼自己有一个全世界最好的妈妈。

而网友们的留言,也让人感动到眼眶湿润,心头暖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刻提醒自己,这个世界已经足够高压。所以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松绑减压,让他们能够在家的港湾里汲取疗愈的能量。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身心健康愉悦的长大,成为一个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