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明确指出:“军队落后于形势,落后于地方。”他提议召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用整风的方式检查总结建国以来的军事工作。5月24日,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主持。

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也参加了此次军委扩大会议,但他却发现自己成了被批判的中心。有人上台揭发粟裕“一贯反领导”,与彭德怀“将帅不和”;有人发言给粟裕戴上吓人的大帽子:“向党要权”、“争夺军队权限”、“向国防部要权”;有人无限上纲说粟裕 “告洋状”、“里通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

最后会议对粟裕的批判一再扩大,不仅连续开了50多天,而且规模从军以上扩大到师政委以上,人数从400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8月31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了“解除粟裕总参谋长职务”的决定,并决定将他的“错误”口头传达到军队团一级、地方地委一级。

党内许多领导都对粟裕的遭遇表示不平。叶剑英曾问总参的一些同志:“到底出了什么事?我看粟裕最多是个骄傲问题吧!”杨尚昆后来也说:“粟裕同志1958年的事我了解,当时我是中央办公厅主任。他的事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得罪了两个半元帅……”

杨尚昆所说的“两个半元帅”,第一个是彭德怀。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国务院设立国防部,彭德怀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这年11月,粟裕出任总参谋长。国防部设立之初,与军队各总部的隶属关系、分工、职责等条例尚未建立,彭德怀与粟裕的矛盾就由此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

有一次,时任总参作战部部长的张震给粟裕送文件,看到见他正在低头垂泪。张震跟随粟裕多年,从没见过这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军流过泪,便关切地问:“粟总,您怎么了?”

粟裕对老部下道出了苦衷:

原来总参谋部的文件,都是直接报给毛主席的。毛主席对我说过,你每周或半个月到我这里来一次。彭总回国主持军委常务工作后,我很尊重他,就把原来直接呈送毛主席的文件,送到彭总那里,请他转呈。不想,彭总很不高兴地把文件一摔,对我说:“你要给主席送文件,就自己送,为什么还要我转?我不当你的通信员!”
于是有些总参的文件,我就直接呈送给主席了。刚才,彭总批评我说,主席把他叫去,问他:“总参报来的XX文件,你的意见是什么?”可是彭总没有看过这份文件,没办法回答主席。他说:“总参报主席的这份文件,为什么事先不给我看?”

最后粟裕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究竟哪些文件总参可以直接报主席,哪些要通过彭总转报,他也没有明确,我无所适从,很为难啊!”

1957年11月,彭德怀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粟裕随团出访。粟裕在苏联期间,根据原定的日程对口拜会了苏军总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他在会谈时请索科洛夫斯基提供一份苏军“关于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工作职责的书面材料”,以便参考。这本来是件极其正常的事,却有人攻击粟裕是“告洋状”、“里通外国”,彭德怀得知此事后,自然对粟裕的意见就更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

“两个半元帅”的第二个是聂荣臻。

聂荣臻与粟裕有隙,大约始于1952年粟裕任第二副总参谋长期间,当时聂荣臻任代总参谋长,主持总参日常工作。聂荣臻担心毛泽东事情太多太忙,便要求总参上报给毛泽东的文件先报到他这里来,重要的文件再由他批呈。以往每半个月向毛泽东报告一次的粟裕,自然也只好按聂荣臻的意见办理。

1952年7月24日,毛泽东召集军委领导开会,他在会上点名批评聂荣臻说:“最近一个时期,我感觉工农青妇的‘菜’,摆满一大桌,吃也吃不了。可是,军队系统的‘菜’太少,我饿得慌。你们为什么对我封锁呢?”

聂荣臻听后一言不发,毛泽东更生气了:“你讲话呀!过去政治局开会,我请你列席,你也不讲话。我怕把椅子坐坏了,就不请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和聂荣臻

列席会议的张震见气氛有些紧张,连忙插话说:“主席日理万机,工作太忙。所以一般性的文件就不送了,只选最重要的上报。”

朱德听后马上批评张震说:“你应该送。我们忙,有军事秘书看呀!”

此时毛泽东又对聂荣臻说:“荣臻,你讲讲。如果你不讲,就做组织调整。”其他领导同志赶紧出来打圆场,表示不要急着处理,让聂荣臻回去后写个检讨算了,会议这才结束。

聂荣臻回去以后,马上给毛泽东写了一份书面检讨报告。粟裕认为自己作为副总长,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不能只让聂荣臻一个人担担子,他也给毛泽东写了书面检讨,检讨自己未按照毛泽东的要求每半月报告一次情况的错误,他还在检讨里说:“虽然毛主席没有指名批评我,但对我教育很大。”

毛泽东看了粟裕的检讨后,在上面作出批示:“此种检讨很好。”他又把粟裕和聂荣臻的工作作了对比,肯定了粟裕半年来的工作,对聂荣臻则又作了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和粟裕

粟裕本想通过检讨为聂荣臻分担一些压力,谁知竟因此使聂荣臻受到了更多的批评,这自然也引起了聂荣臻对他的误会。

“两个半元帅”的半个是陈毅。

陈毅与粟裕之间,确实有过分歧,那是在解放战争初期,陈毅和粟裕研究在何处歼敌的问题上,有过不一致的意见,但当陈毅知道党中央已经批准了粟裕关于“在内线先打几个胜仗后再行西进”的意见后,便改变了态度,全力支持粟裕,从而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这个极其辉煌的伟大胜利。

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陈毅虽然也批判了粟裕,但他只是向粟裕的“个人主义”开炮,看似毫不留情,实际上保护了粟裕。粟裕在第二次大会上做完检讨后,陈毅主动走上前去握着他的手说:“讲得很好。”陈毅还带头鼓掌,表示通过。所以陈毅只能算“半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和粟裕

粟裕被批判一年后,彭德怀也在庐山会议上被批判。刘少奇找到粟裕说:“1958年的事,你也可以说说嘛!”有的元帅也对粟裕说:“你受了那么多委屈,受了那么多不白之冤,该说说清楚了,如你觉得不便,就由我来说。”

粟裕却明确表示:“我不愿在彭德怀受批判的时候提我自己的问题,我绝不利用党内政治风浪的起伏,我相信自己几十年的革命实践足够证明自己!”

粟裕正式得到平反是在1994年,这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发表了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署名的文章《追忆粟裕同志》。文章除了对粟裕的一生作了公正全面的评价外,还有这么一段话:

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

这个代表中央军委为粟裕正式、公开的平反,虽然来得太迟,但终于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还粟裕以清白高洁,既告慰了九泉之下先烈的英灵,也实现了广大干部群众久久盼望的心愿。这一长达36年的公案,总算得到了公正的了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