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缺口的存在导致日本经济在1990年之后进入螺旋通缩状态,直到缺口被填平。

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是缺口。

在理想的均衡状态下,所有生产的产品都可以被出售,供给与需求相等,收入与支出相等,经济处于“完美”运行状态中。

但是,多数情况下,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

如果总需求不足,生产的产品卖不完(过剩),或者工厂的开工率不足,产出水平低于理想均衡状态,这里存在“通缩缺口”。此时总支出小于总收入,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价格水平低于均衡状态。

反之,如果需求过剩,生产的产品不够卖,或者工厂产出超过均衡水平,这里就存在通胀缺口。此时总支出大于总收入,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价格水平高于均衡状态。

“通缩缺口”是日本螺旋通缩的原因之一。

上一期我们讲了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概念,这里我们还会用的到。

当1990年开始资产泡沫破灭后,日本的企业、居民部门持有的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比如股票、房价均出现大幅缩水。

资产下跌使得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科目缩水,而负债不变,所以所有者权益就会以更大幅度缩水(负债的杠杆效应)。

当资产负债表受损后,企业、居民的风险偏好迅速下降,目标从追求利润最大化、收益最大化变成开源节流,尽快修复资产负债表。

这个时候,随着风险偏好下降和目标转变,储蓄率就会上升。消费和投资就会下降。

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下降了,出现所谓的紧缩缺口,GDP就会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个例子:

假定居民部门收入为1000元,均衡状态下,消费支出700元,储蓄300元,这时消费支出转换为总需求,即需求=700元。

储蓄的300元被企业借走用于投资,投资产生的需求=300元,

综上,消费需求+投资需求=1000元,正好等于居民部门收入。供给与需求匹配,处于均衡状态。

当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受损时,

假定期初居民收入还是1000元,但是风险偏好下降,导致消费支出下降为500元,储蓄500元,此时消费需求=500元。

由于企业缩减投资,因此储蓄的500元,企业只借走了200元,投资产生的需求=200元。

这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700元,总需求下降了300元,总需求比总支出少了300元,需求不足,产出出现过剩,产生通缩缺口。

接下来,由于需求不足,产品销售减少,居民部门的收入开始下降。

假定居民部门收入下降为700元,消费支出下降为400元,储蓄300元,此时消费需求=400元。

企业缩减投资,因此储蓄的300元,企业只借走了100元,投资产生的需求=100元。

这时消费需求+投资需求=500元,总需求又下降了200元,总需求比总支出少了200元,需求还是不足,产出继续过剩,通缩缺口依然存在。

这就是螺旋通缩,

也可称之为市场出清的过程。

什么时候通缩结束?

是居民部门每一分钱都不能再省了,也无法产生储蓄了的时候。

假定居民部门收入下降为300元,消费支出下降为300元,储蓄0元,此时消费需求=300元。

没有新增储蓄,企业也没钱投资了。

这时费需求+投资需求=300元,总需等于总支出=总收入,通缩缺口消失,经济进入紧平衡。

从上述分析可以理解:

周期是如何形成的,市场是如何出清的,

以及为什么日本失去了那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