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等

编辑整理:双一流高教

9月29日上午,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生物化学家、德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荷兰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哈特穆特·米歇尔教授访问北京师范大学,并发表学术演讲。其间,北京师范大学授予米歇尔“名誉教授”荣誉学衔。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于吉红会见来宾并出席相关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吉红对米歇尔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高度赞扬了米歇尔在生物化学等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她表示,北京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米歇尔的加入将为中德两国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注入新活力、开启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于吉红为米歇尔颁发了“名誉教授”荣誉学衔证书。米歇尔为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授予的荣誉学衔感到荣幸,期待与北师大进一步合作,为共同创造造福人类社会的研究成果作出更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仪式结束后,米歇尔以“The Challenges in Biomedicine and Agriculture”为题开启了第一场“京师大讲堂:大师讲座”活动。他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人类基因组以及识别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及其功能这一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并讲述了基因组测序对个性化医疗、遗传病预防和药物开发的影响。米歇尔还强调了全面理解人类细胞过程的必要性,特别是蛋白质组学在人类健康与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此外,米歇尔还探讨了光合作用这一推动全球粮食生产的核心过程的效率限制因素,探析了基因工程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和增加作物产量方面的潜力,以及对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和减少气候变化的深远影响。最后,米歇尔呼吁通过发展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增强人类健康和农业可持续性。讲座最后,现场师生就如何提高作物抗生素耐药性、结构生物学如何服务农业发展等问题与米歇尔展开了热烈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学院共同承办。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窦非、化学学院院长毛兰群、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吴玉军及全校200余名师生代表出席了活动,活动由窦非主持。

哈特穆特·米歇尔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特穆特·米歇尔,生物化学家,德国国籍,1948年7月18日生于德国路德维斯堡。1975年毕业于德国图宾根大学并获硕士学位。1977年获德国伍兹堡大学博士学位。

1981-1987年任德国马普学会生物化学研究所教授。1987年至今,先后担任德国马普学会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室主任、所长,并且是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委员、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荷兰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0年6月8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米歇尔教授长期从事光合作用重要蛋白质的研究,在光合反应中心、需氧呼吸以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突破了膜蛋白结晶及其三维空间结构的分析,成功地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膜蛋白晶体—紫色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晶体,并以3埃的高精确度确定了该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因此与他人共同获得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

此外,还确定了另一类紫色细菌的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的结构,解释了含高电位和低电位铁原子簇的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亚单位的排列顺序变化对该色素蛋白复合物作用功能的影响。米歇尔教授对中国科学事业有特殊的感情,曾多次访问中国,进行学术交流,合作培养博士生,开展合作研究。主动提出与中科院植物所等研究所合作开展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