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不久以前,一条噩耗让不少人在震惊的同时,也感到无比的悲伤——94版《三国演义》关羽的扮演者陆树铭先生,因病不幸离世。

其对于关羽的演绎,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至今也难以有人超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为观众所带来的表演,依旧让人记忆犹新,让人有种仿佛身临其境之感。

其中,必定少不了那场著名的“温酒斩华雄”桥段。

原本精彩的小说设计,加之陆树铭的精彩演出,这场经典的演绎,依旧让不少人历历在目。

然而,近来却有些声音认为:

温酒斩华雄,只是罗贯中为了增加小说的艺术性和可读性,而刻意杜撰出来的桥段,真实的历史上,根本没有所谓的“温酒斩华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这段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历史上的“温酒斩华雄”

其实,根据现有史书的记载,历史上,其实并没有出现所谓“关羽斩杀华雄”的桥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斩杀华雄”这一事的确存在,而且此人与关羽的距离不过数尺。

他就是被人尊称为“江东猛虎”,也是后来东吴的奠基者——孙坚。

那么,罗贯中又为何要故意扭曲这段历史,做出“张冠李戴”之举?

其实,这也是因为,罗贯中为了增加小说的精彩程度,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这段历史而刻意增添的桥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史书上,对于这段故事的记载不过是寥寥几笔,而且极为枯燥晦涩。

可能只写下几句“孙坚斩杀华雄”,便就此了事。

至于孙坚是如何斩杀华雄?中间是否发生了波折?史书上通通未讲。

这其实也不奇怪,毕竟史书只是起到“记载历史”的作用,让其与世情小说一般精彩纷呈,也过于难为史官了。

至于为何要将孙坚的功绩挪到关羽的身上,罗贯中主要是考虑到,人物塑造以及情节设计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前文中,罗贯中便描绘出“三英战吕布”的应用场面。

虽说,这段情节是为了表现“刘关张”三人的勇敢无畏,但是也在无形之中强化了吕布的形象。

使得不少人开始怀疑,三人究竟是否有能力击败吕布。

如果连一个吕布都无法击败,那么在之后又怎样与曹操等人同台竞争、问鼎天下呢?

罗贯中在写完后,可能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于是决定在之后的情节中,要为蜀国的大将们增添一些“风采”。

至于为谁增加,被称为“武圣”的关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能弥补情节的疏漏,又能塑造出一个英勇无畏且侠肝义胆的形象,罗贯中何乐而不为?

或许会有人认为,《三国演义》的这些情节,有篡改历史之嫌。

可是,罗贯中从起初,便从未打过“还原历史”的旗号,这部书说到底也不过是小说罢了。

因此,在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读者们也尽量将其与真实历史区分开来,不能犯下颠倒黑白的错误。四名围观的猛将

这段情节,虽然从未在历史中上演,但是经过罗贯中的描述,原本枯燥无味的故事顿时变得绘声绘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贯中并未像其他小说那般,着重描写关羽与华雄的打斗情节,而是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罗贯中只是简单描写关羽在温完一杯酒之前,便提着华雄的脑袋,从容不迫地回到营地之中。

没有任何多余的刻画,也没有任何心理描写。

加之前文不断刻画华雄的强悍,这段情节给予读者的冲击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贯中不费一字一句,便描绘出关羽的武力高超,其写作水平可见一斑。

大部分的读者在初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或许只是在惊叹关羽的勇猛无畏,可是回头再看时,却也发现了种种端倪。

且不说历史上真正击杀华雄的孙坚就在此处,这里能够斩杀华雄的便不止一人,他们分别是夏侯渊、夏侯惇、曹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而言之,当时除了关羽之外,根据后文的表现,这四人同样能够斩华雄于马下。

那为何这四人,在袁绍询问时皆是一言不发?关羽的“独角戏”

其实,这四人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三国演义》中的表现,单独拿出来说都是可圈可点的存在。

孙坚自然不用说,时任长沙太守的他,能够在强敌之中脱颖而出,将东吴打造成能与魏蜀群雄逐鹿的强国,其能力与功绩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侯渊与夏侯惇这一对魏国名将,立下过无数汗马功劳,是曹操不可多得的爱将。

其中,夏侯惇在之后做出的“拔矢啖睛”之举,至今仍是不少读者,所津津乐道的桥段。

虽然不少人可能对“曹洪”这一形象了解甚少,但是根据其后来的表现。

无论是大破吴兰还是击退张飞,都可以看出其也是一名赫赫有名的猛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罗贯中之所以安排这四人在一旁围观,而不是与关羽一同毛遂自荐,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为了给情节“铺路”。

这也与罗贯中撰写这本《三国演义》的初衷息息相关。

哪怕是与那个时代相隔千年的现代读者来说,都能看出罗贯中对于蜀国的推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罗贯中的这一举动,在当时的时代十分罕见。

那时市面上的史书,在描写这段历史时,通常会以“魏国”作为主角。

这其实也是当时的主流,毕竟魏国算是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力量,在司马纂魏之前也算得上是天下之主。

而罗贯中却是极其推崇蜀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看来,尽管蜀国最后未能夺得天下,但是这段理想主义者奋斗的故事,同样值得铭记。

他希望通过描绘这群人的所作所为,让更多的人在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蜀汉这群终生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的英雄豪杰。

因此,或许是因为或多或少的“偏爱”。

罗贯中在描写蜀汉大将时,往往会为其增加一些并不存在,但是却也脍炙人口的情节。

这虽然增加了小说的精彩程度,但是也在无形之中削弱了其他人的形象,甚至可能出现前后矛盾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究其根底,《三国演义》也只是一本历史小说。

那时“写小说”这份工作可并不轻松,古人没有如今这般高科技的工具,因此在撰写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种种误差。

我们应该以一种辩证的态度,看待《三国演义》。

其是一本叹为观止的古典小说,但是如果要了解真实的历史,或许阅读史书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