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抗日战争进入最为惨烈的阶段。

在徐州会战的关键时刻,滕县保卫战爆发,川军以简陋的装备死守滕县四昼夜,为台儿庄大捷争取了宝贵时间。然而,正当川军浴血奋战、力图坚守滕县时,却因为汤恩伯的一个决定,错失了获救良机,最终全军覆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川军请缨出川,装备简陋却毫不畏惧

滕县保卫战的川军,最初是一支内战中颇具争议的地方武装。然而,七七事变后,随着全国抗日呼声的高涨,川军将领纷纷响应中央号召,誓言抛弃旧日内斗的积怨,枪口一致对外。王铭章,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站上了滕县的战场。

1938年初,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在长途跋涉后抵达徐州。出川前,川军装备简陋,步枪多为旧式“川造”,大刀和手榴弹成了他们的主要武器。和当时日军的现代化装备相比,川军的武器显得异常寒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川军将士没有退缩,反而斗志昂扬,他们明知前线艰险,但仍义无反顾。王铭章曾对士兵们说:“我们的任务是死守,哪怕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也不能让日军轻易通过滕县。”

滕县,地处津浦铁路沿线,是徐州北面的重要屏障。一旦滕县失守,日军将迅速南下威胁徐州,整个华北战局将失去控制。因此,李宗仁将滕县视为防御徐州的第一道关卡,指令川军死守此地,务必拖住日军,等待大部队集结反攻。

3月10日,王铭章率部进驻滕县,担任滕县的总指挥。虽然川军兵力有限,但王铭章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指挥部队加固工事,准备迎接日军的猛烈攻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清楚,滕县不只是军事上的防线,更是川军展示抗日决心的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猛攻滕县,川军浴血死守

1938年3月14日,日军第十师团在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下,对滕县发起了第一次总攻。

滕县城外的守军顽强抵抗,但面对日军的机械化部队,伤亡惨重。至15日,日军逐渐改变战术,采用波浪式攻击,企图通过不断冲击川军防线以求突破。川军依托城墙固守,尽管物资匮乏、火力不足,但凭借顽强的意志,他们一次次击退日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刻,城墙上的川军不得不用手榴弹与日军肉搏。每当日军靠近城墙,川军士兵就冒着炮火抛出手榴弹,甚至用大刀迎敌。战至深夜,城内的川军依然保持阵型。日军的坦克虽数次冲破防线,但都被川军用手榴弹炸毁。这样的抵抗,让日军始料未及,也延缓了日军的进攻节奏。

尽管川军死守滕县,但兵力有限。

16日夜间,王铭章多次发出急电,请求总部派遣援军。然而,此时的22集团军总部也陷入苦战,唯一能够动用的机动部队——41军特务营,已派出支援。与此同时,滕县四周已被日军包围,情况岌岌可危。

更大的问题来自汤恩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中央军王牌军团的军团长,汤恩伯掌握着能改变战局的主力部队。然而,在接到增援命令后,汤恩伯并未全力北上支援滕县,而是选择避战

他以“滕县战局已不可挽回”为由,将部队调往其他方向,意图保存实力。这一决定让原本有望得到增援的川军彻底失去了生还的希望。

王铭章在接到最后的电报时,写下八个字:“决心死拼,以报国家。”他知道,援军再不会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川军孤城决战,壮烈殉国

1938年3月17日,滕县保卫战进入最后的时刻。日军集结重兵,对滕县发起了总攻。飞机和重炮对城墙进行了长时间的轰炸,日军步兵紧随其后,试图通过南门和东关进入城内。面对日军的全面进攻,滕县的防御工事几乎被摧毁殆尽,川军已经没有任何掩体,只能凭借血肉之躯抵挡。

当日军冲破东关防线时,王铭章亲自带领士兵展开巷战。

整座滕县城内,川军和日军在街巷中展开激烈的肉搏。王铭章毫不退缩,他与滕县县长周同一起,站在前线指挥。即便是城墙倒塌、敌军入城,王铭章也不曾离开指挥岗位。

在西关城楼上,王铭章中弹倒地,壮烈殉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滕县保卫战的最后时刻,川军的将士们以手榴弹和大刀抵御日军的进攻。日军虽然机械化装备齐全,但面对川军的肉搏战,他们一时也无法完全控制局势。巷战持续到18日,滕县的川军几乎全部阵亡,没有一人投降。

滕县保卫战以川军全军覆没告终,但他们顽强的抵抗为徐州外围争取了宝贵时间。滕县战后,日军虽占领了滕县,但他们也付出了巨大代价,整整四天时间的拖延让台儿庄战役得以部署完成。

李宗仁在总结滕县保卫战时曾感慨:“没有川军死守滕县,就没有台儿庄大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这支装备简陋、孤立无援的川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战略上的胜利。滕县的失守,虽然令人痛心,但这场战斗的意义已远超一场普通的守城战。它不仅是军事上的重要一役,更成为中国军队不屈精神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析:汤恩伯的决定与滕县的命运

汤恩伯在滕县战役中的消极态度,无疑加速了滕县的陷落。他作为中央军嫡系,手握精锐,却在关键时刻选择退避。有人认为,这是他自保的策略;也有人认为,他的决定体现了当时国军内部派系之争和军心不齐的弊端。

无论如何,汤恩伯的决定与川军的牺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川军以命相搏,汤恩伯却以保存实力为优先,这种策略的失衡直接导致了滕县的孤立无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滕县保卫战虽以失败告终,但它所展现的川军英勇无畏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国抗战史上。川军将士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他们的英勇壮烈,将成为世世代代铭记的丰碑。滕县战役不仅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更为台儿庄大捷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今天,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缅怀那些逝去的英雄,更是为了铭记那段不屈的民族精神。

参考资料:
抗日名将王铭章血战滕县——2014年05月15日 09:01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