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脚步越来越快,人们的思想也正经历着与时俱进的巨变。很多过去被认为离经叛道事情,在现在社会中仿佛我都习以为常了。

例如,现在有很多“不婚族”,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丁克”家庭,这类人普遍认为没有孩子也能过一辈子。

但这种前卫的思想要是放在封建社会中,女性不仅会因为“七出”之罪被扫地出门,甚至还会让男性从此抬不起头。

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结婚后夫妻不生或生不出孩子,都属于忤逆父母的不孝大罪。这句话到底啥意思?不生娃就不孝?专家:纯属谬误,你们都理解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望文生义恐闹出大笑话

眼下宫廷剧再一次占领了热搜榜,在这些虚构的影视故事中,生活在后宫的妃嫔如果不能母凭子贵,那么最终的下场就会很惨。

穷则被剥夺一切贵族待遇,重则甚至还会被驱逐出宫闱,由于她们没有谋生的方法只能坐吃山空,最后沦落为街头乞丐或风尘女子。

例如,热播剧《大秦赋》中的华阳夫人,如果不认秦异人作儿子,那么就会因为没有靠山而失势。《还珠格格3》中的陈知画若不生子,她的下场可想而知。

在封建社会中“母凭子贵”绝非空穴来风,甚至会成为一个女人命运的转折点和风向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大家的普遍认知来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说的就是小夫妻没有孩子或没生儿子,没有为家族延续香火,这种做法就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和不敬。

其实,从表面上来看这种解释也说得过去,但却和孟子的本意南辕北辙。正所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古代家长制确实令人难以招架,自己想要娶谁为妻或嫁给谁,都要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从《孝经》和古人的传统孝道思想中,可以得知“无后无大”确实不合理法,但是并没有达到不孝的程度,因为生不出孩子并非主观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本意

这八个字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要注意的是“无后为大”中的“后”字,在古代汉语中的写法是“後”,而此“後”非彼“后”,是两个语义完全不同的字。

东汉末年经学家赵岐读《孟子章句》后做出解释:“于礼有不孝者有三事……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但如果从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去理解“无后为大”说的便是没有后代,就是最严重的不孝顺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观点,在现代社会中却十分普遍。因为现在有很多单身贵族、丁克家庭,难道这些人都是不孝顺的子女吗?

很显然孟子的这句话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或者说很容易被大家误解。难道不生孩子就是不孝?很显然这种理解这与孟子的本意相差太远。

这种想法的根源便是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其实,这句话的言外之意说的是,一个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千万别做殃及后代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去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说的是舜帝不经过父母同意,自己私下里就娶妻生子,这种做法被视为“无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进行分析,可以得知“无后”并不是没有后代的意思,而是没有尽到一个做后代的责任。

如果连结婚都不告诉父母,那么又怎么能提到孝顺呢?而舜帝这样做不仅不合礼法,甚至还是一种不孝的行为。

可见“无后”也可以解释为“无礼的后代”,正因为作为晚辈或后代做事随心所欲,所以才会让父母伤心,这就是不孝的源头。

当然,知名学者杨伯峻曾在《孟子译注》中写道:“孟子说:‘不孝顺父母的事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舜不禀告父母就娶妻,为的是怕没有子孙,‘因为先禀告,妻就娶不成’,因此君子认为他虽没有禀告,实际上同禀告了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 语

生命之所以能生生不息、不断延续,原因就在于伟大的婚礼制度。在古代男女结合根本不是因为爱情,而是为了给丈夫的家族延续香火。

而一个女人如果不能生孩子,甚至是丈夫不育也会被判“七出”之罪。很显然这也是“无后为大”,之所以被带偏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