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叶红梅)日前,北京市印发《关于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鼓励医务人员下沉基层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在职称晋升、薪酬绩效等方面予以倾斜。

《若干措施》包括6方面20条措施。在完善“老老人”医疗服务供给方面,提出要完善医养结合对接机制,完善属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安宁疗护机构与养老机构“握手”机制,支持以有偿签约服务等方式促进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签约合作服务;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医院之间的“老老人”紧急救治及快速转诊绿色通道,鼓励医务人员下沉基层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在职称晋升、薪酬绩效等方面予以倾斜。

该政策也明确要更好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用,健全老年人基础病等健康信息档案,优先为“老老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开展居家医疗服务。

同时,优化医疗护理服务资源供给,立足实际条件,积极稳妥地推进人口密集区内部分一、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机构或增加护理床位;鼓励社会力量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护理机构、安宁疗护机构。

“老年人,尤其是‘老老人’身体状况特殊,对于专业医疗服务有着不可替代的刚性需求。” 北京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郭汉桥表示,近年来,北京市民政局积极配合卫健部门加强医疗服务供给,深化医养协同发展。

据郭汉桥介绍,北京市建立健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120急救转运机构、街道(乡镇)“握手”机制,有效满足机构老年人就医用药、急救转运等需求。同时为居家“老老人”提供开具慢性病长处方等服务。

目前,全市571家养老机构中,共有医养结合机构214家,占比超过37%;另外357家养老机构通过医养签约的方式,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保障。

编辑 张磊

校对 杨利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红梅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