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少年有成,曾经担任中央政治委员,是我军高级将领之一。却因犯错降职到一个小科员。这个人就是陈昌浩。他又经历了怎样跌宕起伏的一生?他对于我党究竟是有功还是有过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昌浩,1906年出生于湖北武汉,先后在武汉大学和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时,陈昌浩与同窗王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正是因为王明的引荐,陈昌浩1930年正式加入我党,后快速升至我党的高级领导人。入党后不久陈昌浩被调到鄂豫皖根据地工作,短短半年时间就担任红四方面军的政委,而此时的陈昌浩年仅25岁,可以称一句年轻有为。

在总指挥徐向前和陈昌浩的带领下,红四方面军不断扩大,鼎盛时期足有8万人。当时红四军主要有徐向前、陈昌浩和张国焘三位领导人,不过张国焘并没有在红四军担任职位,他只是以党的领导人指挥这支部队。而红四军的实际最高将领,就是陈昌浩。虽说徐向前和陈昌浩算是平职,但是根据我党有关决议规定,若军事指挥员和政委出现分歧,在没有得到明确的上级指挥之前,政委的权利高于指挥员。而这一点也在徐向前之后的回忆录里面有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记忆中,陈昌浩似乎对张国焘马首是瞻,无有不从。但陈昌浩个人能力也是十分突出的,从鄂豫皖根据地到川陕革命根据地,以及长征路上都展现了出色的个人领导能力。即便是和他时有争执的徐向前也不得不承认陈昌浩的确能写能讲,且在军中很有威信,甚至有时候连张国焘的面子也敢驳。而且陈昌浩也并不是对张国焘的命令无条件听从。

在1932年的苏家埠战役中,徐向前带领的红四军全歼敌军35000余人,缴获战利品无数。此战红军建军以来规模最大、损失最小、缴获战利品最多的一场战役。也是我军以少胜多,围点打援的光辉一战。而鲜为人知的是,最开始张国焘建议红四军撤退,反对红四军以三万兵力去攻打有十万敌军驻守的苏家埠。然而陈昌浩罕见地站在张国焘的对立面,支持徐向前的提议,最终二人说服了张国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陈昌浩在红四军西行以及其后数次重要抉择面前都站在徐向前这边,及时纠正张国焘的错误,才让红四军不断占领南江、巴中、通江等县城,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四军也扩大到5个军,有8万余人,成为我军的中坚力量之一。不过陈昌浩在某些方面还是紧紧跟随着张国焘,也正因如此才会在肃反运动中犯下严重错误,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在长征结束后,陈昌浩被提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迎来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这次提升体现了党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在长征过程中立下的功绩的认可。同时他又担任红军政治部主任和前敌总指挥部政委,也没有卸下红四军政委的职位,可以说此时的陈昌浩在党内处于举重若轻的地位。然而他却没有好好报效党,而是在张国焘分裂中央时推波助澜,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之后红四军南下征战连连受挫,部队战斗力折损,陈昌浩才幡然醒悟,与张国焘据理力争,据说还在一次辩论中把张国焘说哭了。也正因为陈昌浩的坚持,红四军才转而北上,这支部队才没有彻底折戟沉沙。1936年10月,红四军根据中央命令,抽调2.18万主力军重新组建为西路军渡黄河前往河西走廊作战,陈昌浩和徐向前分别担任主席与副主席。

在河西走廊的战场上,西路军浴血奋战,英勇抗敌,但还是因为敌我兵力悬殊过大,最终弹尽粮绝,几乎全军覆没。徐向前和陈昌浩辗转返回延安,可途中陈昌浩私自回到湖北老家,意图联络当地驻守军队,东山再起,这严重违反了党纪,因此在1937年11月陈昌浩回到延安后便被免除一切职位,接受审查检讨。他作为红军领导人的历史就此终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陈昌浩被调到中央宣传部先后担任中央宣传科科长和国际宣传科科长,并兼任三所大学的政治课教员。从处尊居显的高级领导人到小小的科员,巨大的落差陈昌浩一开始也无法接受,但最终还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坦然面对现实。

1939年8月27日,陈昌浩携幼子前往苏联疗养,直到1952年才回国。回国之后陈昌浩翻译了大批苏联小说,由他主编出版的《俄华词典》是当时最为流行的俄语工具书。1967年,陈昌浩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1980年8月20日,党中央为陈昌浩举办了追悼会,徐向前、李先念等500余人参加了此次追悼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心而论,陈昌浩是个难得的人才,为党为红军立下汗马功劳,即便后期因为错误被免除职务,但依旧用他所学的知识翻译马克思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人生在世难免犯错,然而信仰不能动摇,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自暴自弃,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