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匠山行记(ID:gh_d836161f0f54)

本文已获得授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讲中国故事的建筑师

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上,犹如一条蜿蜒的河流,流淌着无数动人的故事与传奇。

从古至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岁月的积淀让每一个瞬间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建筑师们是事件的记录者更是故事的讲述者,感情通过每一块砖瓦,每一道线条向世人流动。

建筑不仅仅是遮风避雨之所,它们承载着感情,记忆与文化,慢慢唤醒每个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家园。

01

文化之根,民族命脉

尼山大学堂

泱泱中华,巍巍华夏,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一批批才华横溢为后世所尊崇的伟人,孔子便是其中一位。

尼山大学堂位于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南麓,作为一个综合性文化建筑,设计师力求通过建筑来讲述孔子的文化思想,从立面造型到平面布局项目设计理念均结合儒家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同于建在平地上的建筑,项目力求依山就势,与山丘连为一体,尽量避开地形汇水沟和原有林带,依靠山体之势层层退后形成错落的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筑共9层,从外观看来形成了三层基座,五层主体建筑之势。建筑面宽175米,进深205米,大学堂结合高程做了立体的多进院落并且结合山体走势,形成Z形展开的主体建筑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设计采用了曲阜孔庙等传统建筑的空间构成形式 ,由三个层面构成:自然庭院回廊连接、以及“仁、智、礼、仪、信”等各个核心厅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核心厅堂的命名借鉴儒家“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的思想核心,使其贯穿整个文化场馆,是内部空间的重要一部分,通过一条游线将这些空间组织起来,在游历的过程中渐入佳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筑形体设计以不对称的体块构成动态的均势,下部裙房层层退台,衬托起上部主 体建筑的高大气势。 建筑屋顶采用宽阔平缓的坡屋顶,给人以宽广深远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筑风格“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气势宏大而不张扬;外在拙朴而内在精美,古意盎然而不失现代简约,符合礼教又尊重自然,突出儒学的思想内涵。

大学堂长于山水之中,背靠尼山,前庭造水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以孔子的山水观作为主要建筑景观设计的出发点,建筑是尼山的重要造景元素与尼山圣湖形成一幅山水长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中华民族的文化长河里,孔子的智慧思想照亮了中华文化的道路,今天我们依旧能在孔子的思想与作品中汲取不断前进的勇气与力量。

02

追述个体价值,反思历史本真

贵州中关村红军墓长征纪念园设计

不同于大型的烈士陵园,这座伫立在小山坡上长征纪念园的设计只有170㎡,地处深山,林深密布,它小到只需短短几步就能走完全程,它也可以大到承载众人对其无尽的追忆。

漫步于此,设计师在静静地为我们讲述一个尘封80年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位于贵州遵义桐梓县中关村,长征中著名的娄山关战役就在村子西南12公里处。

一位生病的小战士被留在村中,淳朴的村民为战士送饭治病,不幸的是一年后小红军还是离开人世,村民把红军埋葬在自家山坡的田地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环境的主题决定了空间的性质,空间的性质决定了空间序列的方式。整个墓园空间开放,呈现狭长状,设计师通过建筑流线的设计,调动访问者的情绪。

在游览中实现访问者与红军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试图通过这一处普通而微小的红军墓设计追述个体价值和反思历史的本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个墓园由四个部分组成,引导区、观景台、纪念园、墓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到墓园绝非易事,需要经过一条狭长崎岖的田间小路,铺设碎石和必要的台阶,最大程度上还原景观尊重原貌,狭长的小路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象征,也是设计师在设计中留下的“小心思”。

在途中设置了18个钢制标牌,参观者在行走中,能够看到随时间排列的长征中重要的节点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走过小路穿过引导区时,访问者不免些许疲态,心境慢慢放松,来到了项目的驻足点景观亭,这个高度仅仅 2.8m,宽度为 1.2m的小尺度节点,是适宜一人或两人停留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设计师对小尺度的把握也是希望营造一个静谧的环境供访问者停留、沉思与感悟,景观亭既是进入墓园的玄关,也可以在此远眺村庄,实现历史与当下的时空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穿过景观亭是纪念区域,该区域结合耐候钢标牌记录了与桐梓有关的长征事件,一侧石墙上记录了小战士的事迹和相关故事,访客可以在此了解历史,回顾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一个空间是墓区,设计师保留了红军墓的现状,坟茔没有做任何修整,在坟墓前结合墓碑增加了一道低矮的石墙,墓碑并没有采用立式,而是横放于石墙之上,高度处于人的视线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祭奠者不需要仰望,这样将先辈与世人放在同一时空,同一高度,更能让人感受到逝去的红军战士也曾是鲜活的生命。

走完墓园便是小红军的一生,犹如水中之石,简短的一生泛起层层涟漪,短暂到我们不敢用时间去计量,只能留下无尽的追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充满温情的纪念园并没有采用宏大的空间叙事,没有高大的纪念碑,没有庄严没有悲情,在冰冷的建筑里同样感受到设计师传递的人间暖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雄不需要通过光辉事迹去增添生命的色彩,小小的个体也同样值得人们的赞颂与尊重,这个墓园纪念的不只是侯忠茂烈士,还有在那段历史里保家卫国英勇就义的无名英雄们。

03

追忆之痕、止战之殇、和平之路

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及胜利广场设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宣告结束,但苏皖边区政府南面的高邮城仍然被日伪军占据着。

12月19日,高邮战役发动,一周时间便收复了高邮城。这一战役被学界称为抗日战争最后一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由三个设计理念构成,追忆之痕、止战之殇、和平之路。按流线路径依次分为“追忆之痕”抗战道路、“止战之殇”胜利广场以及通向碑林和人民公园的“和平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设计强调“行进过程体验感”,以“伤痕”为构图手法,以空间的氛围变化突出“最后一役”的时间概念,以地景艺术为主要建筑手段,融合周边环境,在诠释战争历史的同时,引导体验者对于战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筑并没有直接设计一个开敞的大门通向室内,而是将建筑入口设置成甬道,将其曲折化,甬道采用14片耐候钢板墙,象征14年艰难抗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游客不断深入,甬道宽度逐渐变窄,地势逐渐下沉,设计师试图营造一个压迫的空间,引导游客带着沉重的心情走入场馆。

营造庄重肃穆的氛围,增强场馆对游客的感染力,对纪念性场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沿着曲折和狭窄的抗战道路走到尽头,循着光线拾级而上,迎来了豁然开朗的广场空间——胜利广场。

广场上设置了象征胜利的火炬,寓意曲折的抗战道路终于迎来抗战最后一役胜利的曙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设计师通过胜利广场水面倒影的设置,在突出胜利广场空间的通透感时,同时向游客传递以史为鉴,止战之殇的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馆位于广场东侧,以消隐、低调的方式扎根于场地之中。新馆设置三个展厅,分为上下两层,室内通过坡道相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个立面形成楔形造型,形态上和折线造型的抗战道路以及折线轮廓的胜利广场呼应。

入口处采用切削体量的手法,雕刻出厚重的体积感与强烈的光影对比,在形式上与北侧甬道呼应,在意象上体现了战争所留下的深刻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出最后一役纪念馆后,向东通过“和平之路”到达碑林以及烈士陵园,心情得以平复后,完成整个游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项目的设计以游客感受作为创作底色,采用隐喻的设计手法,将纪念性场馆升华为精神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最初压迫,窒息的甬道再到大步走在胜利之路时,情绪和感受的双重转变,加深游客们对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的体会,抗战寸土必争,胜利来之不易。

04

稻米香万年

隆平水稻博物馆

隆平水稻博物馆位于长沙市芙蓉区人民东路,是我国乃至世界第一座大型水稻博物馆。

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阳”这句诗为创作底色,弱建筑化将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勾勒出袁隆平先生心中一幅美丽的图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博物馆平面形如几粒饱满的稻穗,肆意摆放自由飘逸,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光泽,象征五谷丰登的5栋主体建筑,将博物馆分成陈列、库藏等五个功能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室内展厅由三个部分组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稻米香万年——中国水稻历史文化陈列”、“奇异的旅程——水稻的一生陈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馆内稻文化的展示利用“时间轴”与“景观轴”两条并行的线索,将传承千年的稻作起源、稻作民俗和稻作精神串联起来,运用了景观手法,以一种亲近自然、寓情于景的手法延续水稻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稻米飘香传万年,一粒粒种子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让今天的每个人都能好好吃饭!

05

你好,双奥之城!

冬奥之家——北京亚运村街道社区办事处焕新改造

亚运村,一个因中国体育走向世界而家喻户晓的社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西北部,三面环绕国家体育场,四面皆被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包围,地处奥运功能区核心区域

三十多年来,这里见证了北京亚运会,北京奥运会,如今又见证了北京冬奥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岁月的沧桑也让昔日辉煌的亚运村街道披上了时间的痕迹,特别是位于安定路安苑路交口东南角的一座曾经的“奔驰展厅”已经闲置许久,旧展厅连同周边的街区都开始显得沉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改造前后对比

项目改造之初是解决安苑里社区的办公需求,以及为当地居民提供可休憩、可观赏、可交流、可活动的小型会客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层平面图

项目首层通过退让营造城市灰空间,为过路行人提供遮风挡雨的人行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层室内

首层室内是开放的居民公共活动空间,透明的弧形幕墙将室内外景致融合一起,进入大门,右手边是社区接待台与导览,正对着的是旋转的木门,闭合时形成走廊,开启时成为社区展板与宣传栏,左手边是开敞的大厅,2022的0对应着街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层平面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楼室内

二层设置成街道办事处的办公区域。从楼梯位置步入二层,进入一个恬静雪白的世界,公共会议室和多功能厅朝向街道大门,彰显着活力与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贴切冬奥的主题,建筑外立面墙体采用透明亚克力,不透明亚克力,透明阳光板,不透明阳光板,4种材料组合制造了5种砖块,并且制作了小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装方式也借鉴了砌块墙穿筋的方式,每块砖上开了两个小洞,用以错缝穿筋。从远处看,就如同一块块冰砖堆砌起来的冰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筑外墙四个门洞以“2022”为原型,纪念2022年这一重要的时刻,让项目成为时代的参与者、见证者又是记录者,北京在2022年和张家口共同承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标志着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幕墙上的双奥标志向世人展现“双奥之城”的自信姿态,两次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富强、自信、开放、热情、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

结语

今天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我们怀揣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在这些动人的故事中继续前行。

资料引述:

1.https://www.gooood.cn/nishan-sacredland-great-learning-hall-china-by-oi-architects-design-office.htm

2. https://www.archdaily.cn/cn/914688/gui-zhou-zhong-guan-cun-hong-jun-mu-chang-zheng-ji-nian-yuan-fu-ying-bin-gong-zuo-shi?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

3.https://www.gooood.cn/menorial-hall-of-the-last-battle-of-the-anti-japanese-war-by-tongji-architectural-design-group-co-ltd.htm

4.https://moment.rednet.cn/pc/content/646849/66/13928041.html

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3478602439834056&wfr=spider&for=pc

6.https://www.gooood.cn/for-the-winter-olympic-games-reconstruction-of-the-community-office-in-asian-games-village-china-by-cadg.htm

编辑曾伊琳

责编李婧博

- End -

内容合作:微信chenran58,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匠山行记

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 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