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闵行区融媒体中心携手区档案局(馆)、区委党史研究室,邀您共赴一场沪语诵读的盛宴——“乡音里的闵行风华”。在熟悉的乡音中,我们一起重温75载辉煌历程,见证城市建设脉动,感受民生福祉变迁。让我们以沪语为媒,传承红色记忆,共绘闵行新篇章!
朗读者:牛美华 原颛桥广播站播音员
点击收听沪语朗读
勇立潮头的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4年5月,国务院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决定运用深圳、珠海、汕头及厦门经济特区成功创办的经验,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因此面临改革开放、吸引外资的大好形势。
实际上早在1982年9月,上海市政府就已决定建立以吸引外商工业性项目为主的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当时叫“出口产品工业区”)和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的虹桥开发区。但当时的上海可谓百废待兴,城市建设历史欠账严重,基础设施陈旧,不能满足外商投资项目建设的配套要求,市里对报批国家级开发区也没有达成共识。时任上海市市长汪道涵提出,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规划一块地区,先集中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再把外商投资项目引入,这样既可节省投资,也可加快进度。1985年,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成立,采用企业化经营运作的方式,负责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1986年中央批准闵行、虹桥列入国家级开发区。“生得比较早、户口报得比较晚”是上海首批开发区的特色。
1985年7月,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第一家沪港合资企业上海环球玩具有限公司建成投产。
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用地原属于马桥乡紫藤大队,通过市政府从市政建设费中划拨6500万元和香港中银集团3500万元分批到位的开发贷款,调整规划、压缩投资、滚动开发,陆续完成“七通一平”和厂房建设。通过爱建公司的搭桥,1984年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家外资企业上海环球玩具有限公司成立。1987年建立了“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中心”,由海关、商检等26家单位实行“一站式”服务,免去了外商来回奔波之苦,提高了审批速度和办事效率,一批高层次、高投资额、高技术含量的跨国公司大项目纷纷落户闵行。
1992年2月12日,邓小平同志视察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听取时任董事长鲁又鸣汇报后,又坐下来讲了20分钟,他说:“现在把投资全部收回来,还增加了2.8倍。这就是用事实说话,议论太多并没有什么必要,实践会证明的……”这20分钟“计划外”的讲话,成为“南方谈话”重要的组成部分。
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
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了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比如三菱电梯、西门子、ABB电机、富士施乐、施贵宝、强生、巴斯夫化学建材等。同时,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融入闵行区的发展,大力支持轨交5号线建设,促成轻轨延伸至闵行开发区站,大大改善园区交通,方便周边居民出行。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3.5平方公里的土地至2000年左右已经饱和,对土地的二次开发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把有限的土地向具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品牌优势的国际跨国公司倾斜。
这种土地集约利用的做法得到了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的高度肯定,2006年2月,国务院批准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建13.3平方公里的临港园区。扩区成功后,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动调整机电、医药、轻工等三个产业齐头并进的态势,将新材料逐步取代轻工。从生产基地向前端总部研发、后端销售延伸。在土地二次开发中,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外企学习到了先进经验,更新了环保理念。
2014年,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虹桥开发区整合重组,成立新的上海地产闵虹(集团)有限公司。三十多年来,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体制改革的实验基地,新时代,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召下,为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战略部署再作新贡献!
供稿:区档案局、区委党史研究室
统筹:高佩明
审听:晨音
配乐:潘建民
编辑/初审:徐培馨(实习)
复审:姚怡莹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