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11月14日,德国人从海上登陆侵占了青岛,次年,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1899年,德皇下令,将租借地的新市区命名为青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德国人制定的青岛第一个城市规划中,将现汇泉湾依山面海的这一片区域,设计为“颐养区”,即休闲别墅区。把会全山和湛山前海伸入海中的岬角、海湾,一同命名为伊尔蒂斯山、伊尔蒂斯角和伊尔蒂斯湾,并在此一线修筑炮垒和防御工事。此后,德、英、美等国家的外国侨民纷纷在此买地营造别墅。

1922年12月10日,中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以祈愿和平之望,次年将三处分别改为太平山、太平角和太平湾。同时在此区域规划了12条马路,东西横向为湛山一路至五路;南北纵向是太平角一路至六路,外加一条短短斜斜的湛山路。

据清代同治年间《即墨县村庄图》记载,太平角,古称菉(编者注:菉通绿)豆岛。据说,因岛上遍生野绿豆而得名,其东、南、西三面临海,环岛一周约2.5公里,海拔18.3米,右襟太平湾,波光摇曳;左拥浮山湾,远山巍峨。游人至此,凭海临风,沧溟茫茫,天涯海角之感油然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平角似一只巨臂突入海中。1933年《青岛导游》记载

“湛山一带本属欧美教会,现已划入颐养区中。四周森林,掩天蔽日,空气之新鲜,风景之优胜,道路之整洁,在市区中可谓无出其右。西人来青避暑者,均以此处为游息之所。每当夏季,不啻成为一西人村落焉。现在太平角下,亦开为浴场,以供避暑西人海浴之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年,岛东辟作青岛第三海水浴场。1934年,岛上辟建太平公园。至1938年1月,日本二次占据青岛后,太平角被强占为军事基地,太平公园遭破坏而荒废。

太平角区域的诸多马路中,建筑最为集中且营造时间最早的,即是太平角一路、湛山一路两侧。此地别墅,随海岸线的崖坡高低起伏,毗邻大海,错落其间,颇有韵律感。1920年代至1930年代,该区域多以外国传教士、牧师和西教信徒居多。如现太平角一路12号,英国牧师马德和别墅;太平角一路14号,美国基督教青年会谭育普别墅;太平角一路17号,美国牧师梵都森别墅;太平角一路18号,美国基督教工会牧师戴世珍别墅;太平角一路21号,美国牧师希尔恩别墅;湛山一路1号,美国女牧师格雷夫斯别墅;湛山一路2号,美国浸信会牧师杜华德别墅,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湛山角礼拜堂现状

不仅如此,太平角区域弹丸之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左右,还分布有三个教堂,分别是黄海路1号的天主堂,神父为德国人舒乃伯;现址湛山一路23号的耶稣教西人会堂,亦称湛山角礼拜堂,由居住在太平角一带的牧师和教徒捐资兴建,牧师为美国人罗密阁;湛山三路2号的天主堂,主教为意大利人伯长清。由此可见,太平角区域的兴建期,比后来的“荣成路东特别规定建筑地”即八大关区域的开发,时间上更靠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1935年8月青岛市工务局编辑出版的《青岛名胜游览指南》之《市区之名胜》介绍

“太平角,此角在湛山太平山之南,伸入海中,海拔高二十公尺,东与燕儿岛环抱浮山所口,西与汇泉角环抱太平湾,为夏季游暑胜地。有太平角一、二、三、四、五、六各路,及湛山一、二、三、四、五各路纵横交叉。在湛山一路与太平角一路以北,湛山大路以南,山谷之左岸,有自来水升水机室一座,吸取该处太平井之水送至湛山一路山顶上之水塔,分配于各用户,以辅助配水干管之不足。角之东面海滨为太平角浴场,角之南端为太平角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公园(太平角)。此公园在太平角一路东南方之一部,面积一千五百平方公尺,三面环海,陵谷相错,林木茂密,角之尖端壁立百寻,悬崖之下巨涛汹涌,较汇泉角之中高而岸低者,其风景又不相同。该处原有人行小路,二十三年(编者注:1934年)开辟环山干路,宽五公尺,长一五九二公尺,与湛山五路及太平角一路衔接。添设二孔桥一座,大小涵洞各三座,停车场二处。海边之下辟人行道五条,宽一点五公尺,长八三〇公尺。山上林内辟骑马小径十条,宽二公尺,长一八三〇公尺。建六角亭一座,安石桌十张,石凳十二处,各路联络如蛛网。花木杂时以向荣,洵探幽遣兴之胜地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指南》还介绍了太平角海水浴场,

“第三海水浴场(太平角)。此浴场在太平角东面,南自太平角公园湛山五路东首起,沿太平角四路向北至湛山三路口止。民国二十三年(编者注:1934年),实施第一期工程,海岸树钢骨混凝土柱,铁蒺藜围栅,设便门五处,铺砌水沟,布置草皮,培养花圃,略具浴场雏形。此浴场南首由湛山五路经太平角一路通湛山大路,北首由太平角四路通湛山大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年,由青岛市繁荣促进会出版的《美丽的青岛》如此描写太平角:

“市区第一区之极东部,在会泉角之东北,曰太平角,林木成荫,一碧无际,所有马路,均荫于绿叶丛中,虽盛夏,不知烈日之炎炎也。

西人避暑,皆集于此,避暑山庄,在在皆是。辟有公园曰太平角,夏景尤宜人。”

为太平角留下赞美的文学作品,作家苏雪林是比较早的一位。1935年盛夏,她与丈夫来青岛避暑,住在福山路2号山东大学教师宿舍。她在游记《岛居漫兴》中写有《太平角之午》,描述去一趟太平角,俨然旅行:

“我们自福山路出发,到中山路买了些面包、糖食、水果,然后折回,沿海岸向的地驶去。一路景物幽美,比城市中心一带的果然另有一种韵致。

青岛最高的太平山迤逶引向东南成为太平角的一个土股,像一只靴子似的伸入大海。不过这只靴子和意大利的那只不同。意大利的是摩登女郎的高跟鞋,还带着一截肤光致致的玉胫,而太平角呢,因其地势偏僻,而风景清幽,故也成为游览胜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沿角一带海岸崖石,峥嵘竟秀,又是汇泉浴场所无。有一处景色更为特别。一座大崖,崛起于平地,高约十数丈,远望似一朵浮于海面的紫云,近视则石色黝黑,棱棱如积铁,还带着斑剥陆离黄色的铁锈,我怀疑它是属于矿物质,并非真的石头。听说天空陨石常为铁质,这块大石是从万万里外太空飞来的吗?

我坐在崖石上,放眼四顾,看见了一个从未见过的景色。

这时候正当午刻,当顶一轮旭日,放射万里皎洁的晴光。天色是正蓝的,海水也是正蓝的;天上仅有几朵白云,海上也仅有几叶白帆。这颜色是一个庸俗的画工笔底涂出,也许太单调,不能起人美感;而大造化工之笔,却将它染得异样的壮丽、秀美、庄严、灿烂。

这是盛夏正午之景。

我在青岛的太平角却领略了一个盛夏正午的美景。

整个空间,除了“光明”似乎更无别物。造化的元气是这么的淋漓浩瀚;这么涵盖万有,弥纶六合,令我们渺小的人类只有低头膜拜,更无言可以赞叹。

这是佛书上的“光明之域”!这是但丁《神曲》第九重天上的上帝所居的万福的“水晶之海”。

苏雪林把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浪漫,倾注笔端。

而在1937年1月青岛市政府招待处编印的《青岛概览》中,内页刊有吕美荪《岛上太平角倚岩望海》一诗,诗云

“怪石来因倚,尘矜已尽前。半岩松媚海,一客态疑仙。鸥下翻银翅,林喧奏铁弦。心棲灵境里,愿住万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6年,青岛市曾评选过“青岛十景”,其中“会崎松月”一景,即是赞美汇泉角和太平角怀抱之中的太平湾景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9年,青岛市又评出“青岛市城乡二十四景”,“太平垂钓”名列其中。

百年太平角林木葱郁,绿树成荫,自规划建设之初即独具特色,十二条马路各植有不同的行道树,为后来的八大关区域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有迹可寻的鲜活样板。

太平角一路的行道树,早先种植的是木槿,为该区域为数不多的花树之一,可惜未能适应沿海的气候环境,现已消失殆尽,如今被常绿的日本黑松所替代。太平角海边有几片分散的小树林,皆遍植此种黑松,其树干婀娜多姿,树型无一雷同,颇入画。上世纪五十年代,岭南派国画大师关山月等画家来青写生,即有精彩的绘画作品表现太平角的松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平角二路的行道树,一半是法国梧桐,另一半,穿插着一种花树:楝树。楝树,又名苦楝、金铃子等,花瓣呈淡紫色,圆锥花序,春末花开,有淡淡的香气。苦楝开花,预示着岛城正式告别了春天,紧接着,炎夏便扑面而来了。

太平角三路的行道树,是另一种花树:洋槐。此处的槐树树干粗壮斑驳,老枝纵横,年轮已久,为原植之物。槐花初夏开花,甜香四溢,弥漫周边几条街道,也是白居易“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现实版的诗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挺拔秀丽的银杏树,是湛山三路的行道树,其与不远处的居庸关路,同为八大关太平角区域的两条赏叶大道。相比居庸关路,湛山三路的银杏树更多,道路更直,纵深更长。每至深秋时节,道路两侧落黄缤纷,蔚成一景。年岁最久的一棵“银杏王”,立在湛山三路2号院内一角,独木成林,霜降时节,银杏的金黄,在旁边一棵火红枫树的映衬下,风姿绝美。正如那首《太平角之恋》歌中所唱:“木栈道上白帆点点,湛山三路银杏片片。流连在这光明之域,那是我们最美丽的花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平角的林木,多以常绿乔木和叶树居多,如湛山二路的法国梧桐,太平角四路的龙柏,太平角五路的日本黑松,以及散片的水杉、雪松、朴树等。太平角区域的小气候,空气清洌,静㵥宜人,负氧离子含量极高,近百年以来,一直是避暑疗养的胜地。1934年夏,郁达夫夫妇来青避暑,在此曾写下“湛山一角夏如秋”的赞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对太平角、八大关的部分别墅进行了统一管理;1950年8月,成立了青岛市招待委员会,将太平角、八大关两个小区全部划归招待委员会。六百多座别墅中,招待委员会收进了三百多座,这其中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没收接管的官僚资产别墅;二是楼主人离开青岛不知去向,为“代管房”,三是收购的私房。

1953年后,青岛市招待委员会撤消,三百多座别墅划给了山东省疗养院、青岛疗养院、济南军区疗养院和青岛市交际处等单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大都来这里居住疗养过,还有上千名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外国专家来此休养、创作、考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开生,1967年生,青岛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理事,青岛市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委员,青岛市琴岛作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书法家协会顾问;著有《四方往事》、《寻味四季》、《观澜集》、《青岛海岸线上的历史坐标——老别墅的故事》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之际,由市南区政协主编,青岛作家王开生撰写的新著《青岛海岸线上的历史坐标——老别墅的故事》由青岛出版社出版。本书汇集了市南区海岸线上的55座经典历史文化建筑,讲述了建筑的前世今生和背后发生的故事。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