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有人指着毛主席的画像说:“这是我曾经带过的兵”,究竟是何人,竟然在军队中,曾经还带过毛泽东呢?
当时正处于炎炎夏日,恰巧又是农忙时节,农民们忙的焦头烂额。
这个时候,有一名男子大汗沥林走进乡公所找水喝。
正当他坐下来歇息的时候,眼睛一瞟看着墙上毛主席的画像开始了喃喃自语。
他骄傲的说:“这可是他曾经带过的兵”不过对于这个男人的话,当时是没有人信的。
毕竟墙上粘贴的画像,可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
一个农民,怎么可能曾经还带过毛主席的,大家都对这个男人说的话,表示不信。
甚至怀疑他根本就是认错人了,毕竟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很难跟我们伟大的毛主席联想到一起。
因此很多人认为,他们之间肯定没有什么关系,这一切,或许都是这个农民搞错了而已。
但是十分戏剧化的是,这个农民,不仅和毛泽东相识,曾经毛主席的的确确是他手下的兵。
对于这个农民的身份,我们不免产生疑问,他究竟是何人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农民跟毛主席之间的关系。
开门见山,这位农民实际上就是彭友胜,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他的名字。
彭友胜的前半生可以说是十分坎坷的,家庭贫穷吃不饱穿不暖,已经是常态。
当时彭友胜只不过十几岁,就必须要担当起养家糊口的重任。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让家里的生活过得不那么拮据。
他只好外出打工谋生,赚些外快,减轻家里的负担。
不过在那个时代,动荡不安,要想找一份能够稳定养家糊口的工作,在当时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况且当时彭友胜年纪还很小,再加上没读过什么书。
不过上天是十分眷顾这样努力奋斗的孩子的,一次偶然机会,彭友胜看到了征兵告示。
在经过思虑之后,彭友胜决定参军,其实彭友胜最初的参军想法很简单。
不过后来在入伍之后,彭友胜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在当时那个社会,只有通过枪杆子才能保护人民,保卫国家。
于是彭友胜坚信,自己一定要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来,绝对不能浪费国家的抚育和培养。
后来彭友胜很快的适应了军队生活,他因为能力很强,表现又十分出色,很快受到了领导的提拔。
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兵,被提拔成副班长,这一路彭友胜也是没少努力。
不过很多人又好奇了,这跟毛泽东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两人又是怎样相遇的呢?
其实毛泽东早在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就深刻意识到了革命运动的重要性。
因此前往学校读书学习,学习更加进步的思想和理念。
不过仅仅学习到了这些进步知识,对于毛泽东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后面武昌起义爆发,也正是起义运动的爆发,更加坚定了毛泽东要参军的想法。
况且毛泽东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行动派,不过参军在当时可是不太容易的。
虽然当时有学生军,不过毛泽东认为学生军并不符合自己的目标。
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加入军队,为国家做出点贡献来。
但是虽然毛泽东当时满腔热血,但是参军远远不是只有一腔热血,就能够实现的。
当时参军的条件,必须要满足十八岁,这个条件毛泽东当时是满足的。
不过还有第二个条件,那就是必须要有一个人来为其担保。
这样才能够顺利参军,进入部队当中,正是第二个条件,可把毛泽东难坏了。
当时的毛泽东也才刚刚步入社会当中,第二个条件对于他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
其实当时毛泽东十分不理解这个政策,在毛泽东看来,一个想要参军报国的人,是不应该被这些条条框框所禁锢的。
对于必须要担保人才能够参军的条件,毛泽东自然是一百个不愿意。
于是他就跟工作人员争论了起来,但是无论毛泽东怎样表示自己想要参军报国的决心。
但是工作人员表示,必须要按照规定办事,没有担保就是不能够参军。
而就在这个时候,朱其升听到了毛泽东和工作人员的对话。
朱其升打心底认为,这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从他跟工作人员的对话中,不难看出这个小伙子,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
因此朱其升准备帮助毛泽东一把,但是朱其升当时只是一名小小的士兵。
根本无法帮助毛泽东担保,于是他便找到了自己的班长彭友胜。
彭友胜一听朱其升如此赞美毛泽东,顿时也对这个小伙子来了兴趣。
于是便答应帮助毛泽东做担保,就这样在两位贵人的相助之下,毛泽东顺利参军。
后来随着长时间的相处,三个人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好。
彭友胜更是表示自己的眼光没有看错,毛泽东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不仅如此彭友胜虽然作为毛泽东的班长,不过更像是毛泽东的哥哥。
在军队当中,彭友胜十分照顾毛泽东,把他当做自己的亲弟弟来对待。
就这样,渐渐地三个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情分也越来越厚。
因为毛泽东在参军之前,一直在学校读书,因此是满腹墨水。
而当时的军队当中,大部分士兵都没读过书,甚至连大字也不认识几个。
于是毛泽东那个就在空闲之余,当起了这些士兵们的小老师。
毛泽东不仅教他们认识汉字,还会给他们将一些自己从书中读来的一些故事。
虽然身在部队之中,毛泽东还不忘记学习,一有时间,毛泽东就会拿着书本学习新的知识。
他们三人总是相互为对方思考,就如同亲兄弟一般手足情深。
不仅如此,他们三人也可以说是过命交情。
再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连续的赶路让毛泽东体力很快不支。
因为毛泽东过度劳累,又不想耽搁大部队的行军进程。
只好独自一人,拖着疲惫的身体,缓慢前进。
不过幸好很快朱其升和彭友胜就注意到了毛泽东的举动,于是很决定陪着毛泽东一起缓慢前进。
因为当时的道路泥泞,很难行走,再加上毛泽东疲惫不已。
于是三人决定在路旁稍微休息一下,但是刚休息没过多久,危险就发生了。
就在他们休息的时候,不远方传来了敌人的声音。
很明显敌人此番就是前来查看有没有落单的士兵,好抓回去盘问一番。
三人见情况危急,于是急中生智,藏身在了一条阴沟之中。
不过敌人十分狡猾,足足在此地巡查了三天三夜,这也就意味着毛主席他们三个人正正三天没吃没喝。
不过索性后来敌人撤退了,这三个人赶紧追上了大部队。
凭借着三人的相互帮助,这才逃过一劫,三人可不就是过命交情吗。
不过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毛泽东深刻意识到自己必须要完成学业,在知识上更加丰富自己。
他的两个好哥哥彭友胜和朱其升自然是十分支持的。
于是他们二人在毛泽东临走的那个晚上好好的为毛泽东热闹了一番。
虽然当时彭友胜手里也并不富裕,但是还是为毛泽东凑够了几块钱。
虽然这几块钱也并不能起到大作用,但好歹是自己的一番心意。
毛泽东心中自然也是十分惦念这两位哥哥的,还为他们准备了最爱吃的红烧肉。
不过有句话叫做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毛泽东后面启程重新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旅。
在三人分开之后,各自忙碌于自己的生活。
不过后面虽然时隔很多年,但还是迎来了相逢的时刻。
毛主席在跟彭友胜相遇之后,向他发出了邀请。
邀请他一起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不过当时彭友胜年纪也不小了。
彭友胜认为自己恐怕帮不上毛主席什么忙,于是便婉拒了毛主席的好意。
回到家乡当起了农民,过上了平平淡淡的日子。
也正是彭友胜在农耕的时候,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了墙上贴的画像。
竟然是自己的好兄弟,没想到自己的兄弟成了国家主席。
自然是十分自豪,总是有意无意会像身边的朋友炫耀。
长时间以来,毛主席和彭友胜之间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总是会跟彼此分享生活琐事。
彭友胜知道毛主席爱喝茶,于是专门在家附近种下了茶树。
每年亲自采摘晾晒这些茶叶,等到制作好了给北京的毛主席寄过去。
其实毛主席从来不收别人的东西,唯独彭友胜的茶叶。
其实在我看来,毛主席的心中早已把彭友胜看做了自己的亲兄弟。
结语:三个人之间的情谊浓厚,即使最后分开了,也彼此挂念着。
朱其升和彭友胜对于毛主席来说,更像是亲人一般,互帮互助互相体谅。
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总是前进在为人民付出的,为国家谋发展的道路上。
他的丰功伟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我们永远感恩他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