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季度,资本市场强势反弹,物业股价创年内新高,平均市盈率升至14倍,9家上市物企市值突破100亿港元。值得留意的是,中交物业等多家物企被关联房企整合,表明物业仍是关键资产。
与此同时,受优质项目流失风险上升,重庆、武汉等多城物业费降价舆情不断发酵,新势力入局加剧竞争等影响,上市物企经营业绩不容乐观,企业深陷“增收不增利”困境,上半年净利润同比转跌三成,现金流同样承压下滑,压降应收账款任务依旧艰巨。
面对行业挑战,高质量发展已成企业破局的共识。
1、股价创年内新高,行业估值逐渐修复
重磅政策红利支持下,三季度末股价创年内新高。受5.17重磅利好政策影响,年中物业股出现阶段性反弹行情,上市物企平均股价一度升至4.90港元,较2023年末上涨19.2%。但政策效应的窗口期极短,5月下旬物业股便再度回调。
三季度末,在重磅政策红利支持下,物业股出现报复性上涨行情。截至9月30日,上市物企平均股价升至5.32港元,创年内新高,较2023年末上涨29.5%。其中,近六成上市物企股价上涨,经发物业、佳兆业美好、特发服务等5家上市物企股价更是翻倍上涨。
行业估值逐渐修复,9家上市物企市值突破100亿港元。而在股价快速上涨的作用下,上市物企平均市盈率由2023年末的11.2倍升至2024年三季度末的14.0倍,反映行业估值水平逐渐修复。市值突破100亿港元的上市物企也由2023年末的6家扩容至2024年三季度末的9家,新增绿城服务、特发服务和恒大物业3家,其中华润万象生活市值最高达798亿港元。
2、物企接连被关联房企整合,物业仍是关键资产
物企接连被关联房企整合。5月27日,华发物业服务官宣私有化退市,华发股份旗下子公司铧金投资计划将华发物业服务私有化,注销价为每股0.29港元,较此前5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溢价约30.6%。6月23日,美的置业发布公告称将进行股权重组,将房地产开发业务从上市公司剥离,主营物管业务的美置服务将成为上市公司的主要资产。9月11日,中交地产发布公告称筹划收购中交物业100%股权,待交易完成后,中交物业将成为中交地产的全资子公司。
究其原因不乏以下三方面因素:其一,加快地产与物业整合,如华发股份将华发物业服务私有化,意在加强母子公司财务和业务的协同。其二,业务模式转型,如美的置业股权重组,意在支持上市公司向轻资产化方向转型。其三,置入优质资产,增厚上市公司业绩,如中交地产收购中交物业,有助于扭转上市公司持续亏损的局面。
而在集团层面,物业仍是关键资产。首先,物业管理行业属于长周期的服务行业,企业经营业绩、现金流相较稳定。其次,地产与物业需要深度协同,优质的物业服务乃是产品力的延伸,共同为业主营造卓越的居住体验。
1、业主满意度下降、行业负面舆情发酵,物业“换手率”上升
近年来,物业管理行业满意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业主愈加重视物业服务品质。为了促进物企提升服务质量,部分业主可能采取拒交物业费的方式变相“维权”,或者寻求更换物业公司,致使物业“换手率”上升。
即便是上海康城这类由头部物企在管的项目,流失风险也在上升。8月26日,上海康城第五届业委会对外发布公告称,经小区业主投票表决,决定不再续聘在管物业服务企业(深圳碧桂园盛孚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康城作为上海规模最大的住宅小区,这类大型社区在服务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涉及政府、社区、企业、居民等多方主体,协调难度大,解决起来非常困难。
但在发生问题后,业主潜意识认定物业为第一责任人,尤其是在行业负面舆情不断发酵的大环境下,物业责任更是被无限放大。受此影响,物企需要制定并落实详细的保盘策略,重点提防优质项目流失率上升。
2、多地物业费标准重新公示,引发降价舆情
重庆等多城相继公示物业服务收费标准,政府指导价连续多年保持不变。如重庆自2024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修订的《重庆市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前期物业服务收费最高1.9元/平方米·月,政府指导价连续8年未变。
重庆等市再公示物业费标准后,引发降价舆情。部分业主质疑小区物业费显著高于政府指导价,且过高的物业费与服务严重不符,要求物企对照政府规定的物业服务标准,公示超等级物业服务方案或者下调物业费。部分业主更是希望更换新的物业公司,以便降低物业费。
据公开资料显示,武汉约有20个住宅小区降低物业费。其中,多数降价小区通过业主与物业公司友好协商实现的,物业公司承诺降低物业费,但不降低物业服务标准。部分降价小区则是通过更换物业公司,达成降低物业费这一目的。
3、新势力入局加剧竞争,京城佳业率先受益高校后勤变革
在“大开发”向“大运营”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投资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作为一股新势力正在加速向后端布局。目前,这些企业在住宅、商业办公、产业园区和公共建筑等多个领域都面临着相似的挑战:新建房屋面积显著减少,增量市场空间受到压缩;商业办公项目开发受到更严格的监管;产业园区空置率持续上升;大型物业的需求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设施建设趋于稳定,导致前端开发和建设业务规模缩减。面对这些挑战,企业正在积极寻求转型路径,加快向运营及服务领域的布局。
而在国资改革提质增效的大背景下,国资改革整合潮来袭,各领域更多后勤物业集团成为另一股新势力。过往国企改革主要聚焦在国资委下属的二级、三级单位之间的整合,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下属二级、三级单位也逐渐成为国企整合的对象。
京城佳业受托管理13所高校,成为北京学校物业服务新势力。6月21日,京城佳业发布公告称,为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北京城建集团已新成立北京高校后勤服务有限公司,以接收14家目标高校后勤公司的各75%股权,并委托京城佳业管理。此番京城佳业受托管理14家高校物管公司,涉及13所高校,加上此前承接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农学院等项目,京城佳业将为近20所高校提供物业服务,接近北京市高校总数的五分之一,京城佳业就此成为高校物业服务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机关事业单位下属资产成为整合对象,政企分离指导思想下整合可能性上升。基于政企分离原则,推进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此番将机关事业单位资产纳入调整范畴,不仅为京城佳业这类国资物企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其他城市国企改革打造了可借鉴的样板。
更多企业有望整合下属单位,力争成为最佳承接者,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以学校为例,在高校数量较多的城市,整合后勤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这为国企改革提供了广阔舞台。除此之外,医院、公建等领域同样蕴藏着国企改革红利,各赛道二三级单位都在积极改革、整合资源、规范发展、争取上市,力争成为政策红利的最佳承接者,行业竞争或将进一步加剧。
4、增收不增利困境加剧,上市物企净利润下跌三成
营收增速进一步放缓至4.7%。2024年上半年,65家上市物企营业总收入1466.6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较2023年下滑2.8个百分点。其中,碧桂园服务、万物云营收最具规模优势,分别达到210.5亿元和175.6亿元,也是仅有的营收突破百亿的两家上市物企。
净利润同比转跌三成。2024年上半年,65家上市物企净利润总额91.9亿元,同比下降29.9%,反映行业依旧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物企盈利能力大幅减弱。其中,华润万象生活净利润19.2亿元,稳居首位,同比增长36.4%。
资产减值损失同比提升153.7%,个别企业大额计提仍是亏损的主因。2024年上半年,上市物企的平均资产减值损失达1.4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0.5亿元,涨幅高达153.7%。其中,雅生活服务首次计提大规模的资产减值,金额达到28.8亿元,融创服务的资产减值计提也超过了10亿元,资产减值依旧是企业盈利下滑甚至亏损的主因。
5、现金流承压下滑,压降应收账款任务依然艰巨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同比下降6%,近6成企业下滑。2024年以来物企现金流压力持续存在,上半年65家上市物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均值为17.4亿元,同比下降6%,近6成企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出现下滑。
应收账款增速首次低于营收增速。2024年上半年,62家上市物企应收账款均值为17.8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7.2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增速也是首次低于营收增速。总体而言,企业主动控制应收账款的举措已经初见成效,这对企业的现金流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部分物企应收账款回收压力仍然较大。例如,碧桂园服务的应收账款高达237.8亿元,其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113%。此外,包括德信服务、宋都服务、荣万家在内的11家物企,应收账款皆高于营业收入。尽管行业整体在改善,但部分物企仍面临较大的资金回收挑战。
1、聚焦核心区域及优质客户,提升项目密度
为应对利润下滑的挑战,物企拓展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区域,通过集约化管理降低成本。例如,保利物业在四大核心经济带的新拓展单年合同额占比达到77.0%,同比提升10.5个百分点。永升服务在2024年上半年退出了2个城市,并表示将继续有序地从非核心城市、位置偏远、质量较低的项目中撤出,集中资源在100个重点城市布局。世茂服务在高能级城市的管理面积提升6%,融创服务在核心城市的项目密度提升至每城市30个项目。
物企积极拓展优质客户。如万物云上半年专注于互联网、高端制造、金融、生物医药、跨国公司五大领域,新签合同的饱和收入多达36亿元,同比增长35.8%。中海物业在千万级以上客户的新增饱和收入为6.8亿元,实现翻倍增长。另外,融创服务与卓越商企服务的大客户收入分别实现了16%和54.7%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千万级以上客户已然成为保利物业和中海物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收入占比均在65%左右。
2、推动基层岗位革新,助力降本增效
基层岗位痛点聚集。基层岗位在物业管理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痛点。以保洁岗位为例,工作人员需要频繁在楼道、小区道路、窗户清洁等多个场景间切换,如此高频率的场景转换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使得保洁人员的招聘成为一大难题。
在维修和客户服务岗位上,传统的单项目配置模式导致了工作内容的不连续性和不饱和状态,即工作量分布不均,有时过于繁忙,有时又显得较为清闲。此外,项目经理和管家的角色定位有时会出现重叠,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工作,特别是在项目经理资源稀缺、招聘难度大的背景下,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近年来,物企积极探索增值业务,增值业务的推广任务往往被委派给管家。然而,管家的核心职责在于提供基础服务,而基础服务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增值业务推广的成功率。因此,如何有效推进增值业务,成为增值推广岗位革新的重点。
岗位革新正大力推进,专设岗位与岗位中心化是主要策略。受限于基层员工规模庞大且人工成本日益增长,物企积极探索和实践基层岗位的革新与优化。其中,保洁与增值推广倾向于新设岗位,项目经理、客服和工程岗位则向区域共享转变。
在保洁服务过程中,部分企业正积极尝试新路径,通过细分保洁任务,并创造性地招募社区内的闲置劳动力,尤其是拥有灵活时间的居民参与特定场景清洁(如专项窗户清洁),根据个人时间空档灵活排班。此举不仅缓解了人员短缺,还显著提高了清洁效率。
增值推广岗位的增设,旨在解决管家日常服务与增值业务推广之间的冲突,通过专业团队专攻增值业务,既保证了基础服务的质量,又促进了增值服务的有效推广。
至于项目经理、客服和工程岗位,鉴于其工作内容的非连续性,企业正逐步推动这些岗位向中台集中管理转型,即在区域层面统一配置,而非项目单独设立,实现人员跨项目共享,有效降低单个项目的人力成本。实践证明,客服与工程岗位的中心化调整已初见成效,平均每个项目能节约1-2个人工,有效提升了运营效率和成本效益。
3、优化关联交易、提升预收、大额股权交易等,促进现金流良性循环
为了促进现金流的良性循环,物企采取多重措施,主要涉及以下四方面内容:
其一,优化关联交易,加大回收力度。为了减轻应收账款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万物云、碧桂园服务等企业主动采取措施减少关联交易。以万物云为例,关联交易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19.2%持续下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10.2%,净减少9个百分点。碧桂园服务专门成立了追讨欠款委员会,以期加快各项欠款的回收工作。
其二,提前预收物业费,尽早让现金回流。2024年上半年,近八成的上市物企合同负债有所增加,其中碧桂园服务的合同负债最高达73.6亿元,万科物业更是在1月份便预收超40亿元的物业费。
其三,大额出让子公司或投资公司股权,补充营运资金。如碧桂园服务提前变现万达商管股权,以31.42亿元的代价转让万达商管1.49%股权,相较于初始投资成本26.81亿元,投资收益4.61亿元。面对环卫业务应收账款增加、现金流压力增大等困局,世茂服务折价出售旗下的环卫子公司股权,以总价2.5亿元出售无锡市金沙田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权。
其四,应收账款抵税,化解城服业务回款难题。如雅生活服务通过与业主方(郑庵镇人民政府等四个政府主体)、关联企业签订贷款协议的方式,将5175万元应收账款以贷款的形式出借给关联企业,关联企业再将这笔资金用于支付税款。虽然此类操作最终并未直接转化为现金回款,但对于企业而言,能够获得等值的抵押资产总比坏账计提更为有利,未尝不是一种创新的尝试。
4、构建地物协同长效机制,共创“好房子+好服务”生态闭环
审视传统地产开发到运营的流程,即从规划设计、营销策划、施工建设、承接查验、集中交付到日常运营,不难发现各阶段均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如规划设计阶段:高周转策略下标准化生产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调研样本少不能全面反映潜在买家的真实需求,设计决策依赖个人经验或偏好。
营销策划阶段:以快速卖房为导向,可能过度承诺宣传,导致后期交付无法兑现。
施工建设阶段:选材只注重外观而忽视实用性,存在偷工减料现象,不严格按图纸施工,隐蔽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承接查验阶段:由于物企处于弱势地位,承接查验形式大于实质,对房企缺乏强制约束力。
集中交付阶段:可能出现房屋质量问题,引发业主维权。
日常运营阶段:欠缺物业到地产的反馈机制,导致相似问题未来在其他项目反复出现。
为了更好地化解上述难题,地产与物业须在战略层面达成共识,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渠道,明晰各自的角色与责任,制定并严格执行跨部门、跨阶段的协同工作流程,即从开发到运营深度协同,赋能地产与物业真正实现业务拉通,解决产品与服务脱节问题,共创“好房子+好服务”的生态闭环。
品牌物企积极构建地物协同机制。如保利地产与保利物业各区域公司联动召开地物联席会,通过前后深度拉通标准,严格落实品质设计、品质建造、品质交付、品质服务的全流程品质落位,着力打造好产品、好服务、好生活。又如华润置地与华润万象生活针对地产项目开发全周期推行“8步前介法”,包含“三审三检两会签”关键节点把控,物业公司站在使用者视角,针对后续易引起群诉的点及有管理风险的点提出专业性意见。
5、增加品质投入力度,提升对客服务体验
企业不断升级社区品质焕新,全面提升对客服务体验。数据显示,碧桂园服务在2024年上半年投入2.7亿元用于社区焕新,涉及1569个项目,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1.5亿元和497个项目。龙湖智创生活也在全国服务的近千个园区连续13年开展“善居计划”,累计投入数亿元。而在社区品质焕新升级后,不仅有效提升了社区的整体品质和服务水平,还全面提升了业主的居住体验。
6、加快数字化转型,对客服务线上闭环管理、对内智能调度
品牌物企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积极利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科技赋能高质量服务、业务体系降本增效以及客户满意度提升,主要涉及以下两方面内容:
其一,对客服务线上闭环管理。首先,开发并推广企业微信、小程序,便于业主在线办理业务、报事报修、评价调研等,实现24小时平台客服上线功能,AI更能即时识别客户需求并督办解决,全面提升服务响应速度。
其次,利用在线交房系统,为业主提供提前通知准备材料、在线提交并审核材料、电子签名确认合同、费用在线支付等多项便捷服务,实现交房手续的电子化和自动化,以数字化、智能化服务为业主提供省时、高效、智能、完善的交付体验。
最后,完善智能收缴工具,业主可以在线查询物业费、停车费、水电费等账单明细以及历史缴费记录,提升账单信息的透明度。系统可以自动发送缴费提醒,培养业主按时缴费的习惯,进而提升收缴率,还能防止“跑冒滴漏”等违规行为。
其二,对内智能调度。典型如万物云全面推进科技战略,“飞鸽”智能工单系统已实现业务工单化和智能调度,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及业主满意度。
截至2024年上半年,“飞鸽”任务平台已在39个蝶城内进行试点,累计完成工单214万个,智能调度派发成功率高达96%,极大程度上节约了现场调度所产生的管理成本。
总得来说,在当前市场下,物企还需践行高质量发展。
首先在业务提质层面,聚焦核心区域及优质客户,提升项目密度;积极推进基层岗位革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优化关联交易、提升物业费预收额、大额股权交易等,促进现金流良性循环。
其次在服务增效层面,构建地物协同长效机制,共创“好房子+好服务”的生态闭环;增加品质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对客服务体验;加快数字化转型,对客服务线上闭环管理、对内智能调度等,进一步提升服务响应速度及解决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