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英魂寄千万雄鹰翱翔神州,
尽智魄载十亿慧芯呼唤华夏。
——《国务院给予江上舟同志挽联》
01
前沿导读
前段时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对于华为的探讨,引起了轩然大波。
孙凝晖院士指出,华为的发展模式是搞封闭式的技术垄断,将所有的资源整合到一起,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华为这种封闭式的发展模式,不足以跟西方国家抗衡,需要有其他开放式的发展模式。
并且孙院士还在一定程度上认可华为的这种技术发展模式:我们并不是说华为的这种模式不好,不能这么发展,华为这种垄断式的技术发展效率更高、商业利益更大,把资源和利益集中到一起办大事的能力更强。
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也在平台上面谈论到了这个话题。他认可孙凝晖院士之前对于中国芯片发展所做出的评价,表示要促进中国的芯片技术发展,决不能仅限于只有华为模式。
02
垄断式的发展模式
孙凝晖和何祚庥二位院士的言论,在网上已经引起了剧烈的讨论,有支持的声音,也有大量反对的声音。
核心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芯片的发展,是不是只有依靠华为这种封闭式的发展模式才能出头?不需要其他发展模式的企业?
目前来说,世界上这些国际巨头的半导体企业,基本都是IDM的产业模式,比如美国的应用材料、英特尔、IBM、德州仪器、韩国的三星等企业。从芯片的设计开始,到后来的制造、封装、对外销售,都是由自家的企业负责,并不会有第二个企业介入进来。
这种产业模式,就是孙凝晖院士所说的具有垄断、封闭式的技术发展模式。
虽说是封闭式的模式,但是在供应链体系上面,这些国际巨头还做不到完全的全栈自研,需要跟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合作,采购别人的设备材料。
拿光刻机举例,虽然都知道国际上面最先进的光刻机来自于荷兰的ASML,其次是佳能和尼康。但是ASML只是个零部件的整合商,并不是零部件的研发厂商。
一台正式商用的光刻机,内部零部件高达上万个,来自全球各地的供应商有5000多家。并不是单独的某个国家,靠着一国之力就可以从零将光刻机组建起来。
再来说说日本企业,日本是全球半导体制造材料的出口大国,在全球光刻胶的供应上面,日本企业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而在更先进的EUV技术领域,日本企业出口的光刻胶也基本上垄断了全球的市场。
不只是光刻胶,在其他许多芯片制造所需要的材料上面,日本企业的全球市场占比也是相当高的。
在这些被日本企业垄断的制造材料上面,一些西方国家的本土企业也可以研发出类似的产品,但是在实际的效果、良品率、成本上面,要差于日本企业。想要保证产品在市场上可以被消费者认可,那么就必须要去采购水平更高的厂商材料。
03
中国芯片的发展模式
目前来说,中国这些涉及半导体的厂商,只有华为是最适合走IDM模式的企业,但是华为完全没必要去走这种路线。发展这种模式的前提是,必须要有相应的上下游厂商一起协同发展,这样就会极大牵动整个产业链进行技术变革,压力相当大。
正常的商业模式就是国内外进行贸易往来,以华为为首的这些中国企业,需要依靠外国的设备材料来制造先进的电子产品;而外国的这些供应商,也需要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来进行盈利,这是最完善的商业模式。
但是美国单方面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逼着华为这些厂商去进行全产业链的带动发展。
这种经济脱钩有好有坏,好的一方面就是能倒逼中国的这些企业,进行快速的全栈供应链发展;坏的一方面,则是会切断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于国与国之间来说,影响相当大。
孙凝晖院士还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那就是效率和商业利益。
包括前段时间,长江存储的董事长陈南翔也在访谈中说到过,现在中国半导体行业要发展的是一个产业,并不是一个学术性质的东西。需要拿产品说话,需要进行商业模式的变现,需要对以往的旧模式进行创新改革。
芯片行业要往前发展,必要的条件就是要将芯片往商业市场化方向进行推进,依靠消费市场,进行盈利,然后才可以继续下一步的产业发展。
华为背靠国际通讯业务,有着充足的研发资金,可以给消费者业务输血,这个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在2020年的时候,华为跟长江存储合作,联合开发了一种SFS1.0的手机闪存芯片,应用在了华为mate40pro、pro+、RS上面。芯片是由长江存储提供的64层闪存颗粒,华为海思负责封装测试。
这种闪存芯片的读取速度在当时是断崖式的领先,对比同期的UFS 3.1,SFS1.0的读取速度是要明显强于UFS3.1,甚至已经达到了两年后UFS4.0的读取速度。
依靠着华为在旗舰手机上面的市场爆发,长江存储也跟着吃到了一波利润。在后来的大会上面,长江存储的CEO还公开感谢过华为。
这就是华为封闭式发展的一大优势,可以依靠着庞大的用户市场,带动供应链的利润增长。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没有长江存储的技术颗粒,华为也没有办法去研发SFS的闪存芯片,还是需要开放式的企业来跟华为进行协同发展,光靠着华为一家去整合所有的产业体系,不但投入很大,而且研发时间较长,会牵动整个产业模式进行变革。
中国芯片的发展模式,最合适的战术体系还是游击战术,主打的就是一个非常规性的竞争,灵活应对战局。
拿大疆的无人机举例,大疆的无人机并不是中国全自研的产物,里面也有很多来自于欧美国家的零部件和控制芯片,大疆只是负责进行组装,然后加持系统控制算法。
但就是靠着整合零部件,大疆的民用无人机做到了整个行业内的第一名,哪怕是被美国制裁后,大疆的市场占比依然居高不下。甚至还有部分美国的企业部门,通过各种方式来避开美国的审查,采购大疆的设备。
这就是典型的游击战术,在美国还没有注重无人机的领域,大疆率先入局,通过整合资源先占领市场,然后依靠着消费市场获得的利润,投入到视觉算法的研发中去。依靠着多年下来的视觉算法技术,大疆在无人机领域实现了垄断级别的技术水平。
美国的GO Pro公司,一开始是做运动相机的品牌,也跟大疆有过合作。但是在看到大疆的无人机发展起来之后,GO Pro眼红大疆的无人机利润,也投入资金去发展无人机业务。
一段时间之后,GO Pro的无人机上市,但是GO Pro的无人机不管是在质量上面、配置上面、还是在视觉避障的技术上面,都要远差于大疆的无人机。在卖出去一些产品之后,GO Pro宣布停止无人机业务的发展。
这时候,大疆选择反打一波。推出了自家的Action系列运动相机,去抢夺GO Pro的市场。
依靠在无人机领域开发的视觉和防抖技术,大疆的Action系列在市场上面大获成功。虽然没有将GO Pro完全打出市场,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创了GO Pro品牌的市场份额。再加上影石360在运动相机领域的围追堵截,两大中国品牌在运动相机领域开始对洋品牌进行厮杀。
而且大疆在多年以前,将自家内部的视觉算法团队单独拉出来一部分,成立了卓驭品牌,专门为新能源汽车、燃油汽车提供智能驾驶的解决方案。
卓驭的智驾方案是视觉算法,并不是激光雷达,所以在成本上面,大疆的优势极大。再加上大疆玩无人机这么多年积累的视觉经验,20万以下的汽车市场,是卓驭智驾要重点推进的领域。
大疆的这种战术体系,正好对应了当年教员所创游击战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大疆在多年之前,就已经在消费电子产品上面开始跟华为合作。
大疆曾经专门为华为的mate30系列手机,推出了单独优化过的手持云台OSMO Mobile 3。这款云台可以跟华为的mate30系列手机进行瞬时配对,而且在手机内部内置了云台软件功能,不需要再下载相应的控制软件。
所以说,中国芯片以及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模式,肯定不是搞封闭式、垄断式就能完成技术跨越的,需要全产业链一起发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