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闪电战是国力根本无法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侵略战争的国家恐惧、懦弱和没有自信的表现。但患有间歇性狂妄症的威权者对权力、领土和财富的贪婪导致的盲动,最终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消耗掉了自己和被侵略国的人民的生命/财物和资源,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落后体制加经济短期高速发展做基础,这种国家的领导层就会发动闪电战。一战、二战和俄乌战争尤其未来潜在的新的战争源,都无外乎这些特征。

本文尝试证明一战、二战和俄乌战争都是闪电战,证据是基于德意日和俄罗斯在发动战争前其经济实力并不强大,根本不足以支撑一场世界大战,是他们采用闪电战作战方式的重要因素。本文的结论是,落后体制国家的短期快速发展的经济是不可持续的,只有优良的体制下的经济发展才稳健可持续的。

闪电战的核心元素是:速度、奇袭、集中。在军事行动中,这三个要素既是战略,也是战术。战略上整体协同,全局性强,战术上精妙奇特,灵活多变。闪电战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战争工具飞机、坦克、装甲车、摩托车的速度优势,以超出对手反应的速度对敌人实行闪电般的打击。

事实上,人类自古以来的战争都是闪电战,冷兵器早期是偷袭,冷兵器时代的闪电战也占了很大的比例。。霍去病远袭匈奴、邓艾偷袭蜀国,都有闪电战的特征。

当前,为何被“世人寄予厚望”的俄罗斯会突然变得如此拉垮?发动闪电战之前的号称经济强国的德日意和当前的俄罗斯的经济情况到底怎么样呢?我们分析如下:

一,一战前德国真正的经济实力

一战前,德国领土面积高达54万平方公里(约为英国本土面积的两倍),人口数量超过6500万(比英法多了一半),是欧洲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国之一。我们再来看一战前德国的工业和经济。一战前,德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其工业产值占到了世界工业总产值的15.7%,德国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名列前茅。1913年,德国的钢铁产量为1760万吨,是日本的70多倍。依靠强大的工业和繁荣的经济,德国的经济总量非常高。一战前,德国的国民收入约为12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137亿美元),比法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加起来都多,是日本的将近7倍。可以想象,德国的工业和经济实力有多雄厚。

很多人不禁要问,德国已经强势崛起,威廉二世野心勃勃要与英国争夺“阳光下地盘”,为什么到最后还是输给了英国呢?

要知道,当时的英国还控制着庞大殖民体系的资源,反观德国恰恰是资源匮乏。一战前的英国仍然是世界霸主,是一个拥有世界上四分之一土地和人口的殖民帝国,这一点德国无法与英国相比。英国掌控着加拿大的粮食、澳大利亚的羊毛、加勒比的糖、南非的稀有金属等等资源,这些资源只要英国一声令下就会源源不断地运到英国。

而这些正是德国的软肋,德国一直在为资源匮乏而发愁。德国之所以跟英国干,其中主要原因就是要夺取英国的殖民地,以获取资源和广阔市场。事实上,德国刚刚独立时一块海外殖民地都没有,而德国建国后世界殖民地已经基本被列强们瓜分殆尽。所以,德皇威廉二世则叫嚣要按国家实力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德国认为自己的工业和军事实力比较强大,但实际上优势也没有多么明显。据权威数显示,1913年,德国的经济总量在120亿美元左右,英国则是110亿美元,德国的工业份额占世界总份额的接近百分之十五,而英国的工业份额占世界总份额的接近百分之十四。所以相差无几,并无绝对优势。

而且这个数据还没有把英国殖民地的数据统计在内。如果加上英国殖民地,德国恐怕就无优势可言了。在军事实力上,德国确实很强大,但只是陆军上的优势,而海军实力德国明显弱于英国。这就限制了德国军队的行动,所以德军在欧洲大陆上作战勇猛,但却因为海军的不济对海峡对岸的英国本土难以构成威胁。

所以,若细论实力德国并没有什么优势。德国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在战法上的速战速决,谋求闪电拿下法国和俄国,成为欧陆霸主,利用欧洲的资源再战英国。可是令威廉二世失望的是,法、俄也欧陆老牌强国,而且陆军比德国弱不到哪去,想闪电解决法、俄谈何容易?结果打了几年效果不佳,基本没有伤及两国根本。而英国海军把德国海军打得基本上就出不了家门,只坐视海外殖民地的丢失。

这样,所谓强大的德国,实际上是被困在了欧陆,被迫与英法俄打持久战,打消耗战。这样一来,德国资源缺乏的软肋就逐渐暴露出来,家底越打越少,而少有补充,而英国靠着广阔的殖民地,资源会不断线的运到英国,还能轻松地从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还可以用掌制海权的优势从世界各地购买物资并能掐断德国的海外补给线。

所以,德国的日子有多难,可想而知了,德国的失败只是个时间的问题。若不是当时俄国国内爆发“十月革命”,让德国有了喘息之机,恐怕处境更加艰难。

二,二战前德国真正的经济实力

博主@突击前线的文章认为:“军力和物资潜力的相对弱小,是希特勒采用闪电战作战方式的重要因素。

由于法西斯德国蓄谋发动战争,做了充分的战争准备,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政策,使德国在发动二次大战时具有超过对手的物资军事实力。据丘吉尔的估计,“在战争爆发前的一年里,德国军火的总产量可能超过英法两国合起来的一倍或二倍”。这种军事工业的优势,使德国在短时间里一举击溃波兰和法国,取得了战争初期的胜利。但这种军事工业的优势基础却是不牢靠的。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是以占有大量战略物资为基础的。

据估计,战争爆发前,在30种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中,德国能得到充分供应的只有7种,而本国的原料仅能满足平时钢铁需要量的50%,有色金属的20%,人造燃料和原油的30-40%,纺织原料的20%,甚至德国在食物供应方面也不能自给自足。可见德国的国内资源潜力是很有限的。而与法西斯德国作战的“民主国家加在一起,无论在经济方面和军事方面都比法西斯国家更强大。

战争前夕,仅英帝国就比德国资源的潜力雄厚得多。英国几乎垄断了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如锡、橡胶、钨、钼等等,并有条件获得它所需要的其他原料。美国更是一个崛起的经济大国,是一个人力和资源都远远胜过德国的国家,其工业水平超过世界工业总产量的1/3,又有着世界上无可匹敌的黄金储备和财政资本作后盾。苏联也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它的资源富足,领土广袤,人力资源丰富,都是法西斯德国无法相比的。

由于反法西斯国家经济上潜在的巨大优势,由于法西斯德国自身经济的脆弱,导致希特勒处处考虑在自己的经济条件和暂时的军事优势前提下,以最小的经济损失,尽量短的时间去达到最大的政治企图和军事野心。因此,希特勒必然选择闪电战”!

三,二战前日本的经济实力仅和意大利、捷克差不多

网友@寂寞的红酒文章认为:“提起二战时的日本,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强大和发达。作为二战时轴心国的第二大巨头、世界第五强国,日本的实力是非常强的,连美国都一度被他打得鼻青脸肿。所以在很多人印象中,当时的日本已经非常发达先进,是和欧美列强一个级别的世界一流强国。其实,这是很多人的误区,二战时的日本虽然强盛,但其实发达程度并不高,不比意大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以下简称捷克)强多少,和美英苏德这种一流工业强国更是差了一大截。

从经济水平上看,不管是日本的人均工业产值还是人均GDP都远低于意大利和捷克。1938年,意大利的人均国民收入是202美元,而日本是107美元,日本仅仅是意大利的一半,和捷克的差距就更大了。当然,日本人口比意大利和捷克多不少,庞大的人口支撑起了日本的GDP,所以日本的经济总量才超过了意大利和捷克。不过在富裕程度和国民生活质量等方面,日本和欧美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二战中,日本人全国省吃俭用,全民勒紧裤腰带捐钱买国债搞建设,所以才让日本在短时期内解决了资金问题,缩短了和欧美国家的差距。不过这种穷兵黩武的方式副作用明显,因为没多久日本已经不能通过发行公债和掠夺资源维持庞大的战争机器,所以在二战中越来越力不从心,到最后连铁栅栏都拆了炼钢,国民把口粮都省出来换外汇,但仍然满足不了战争需求,被美国按在地上狂揍。

从工业上看,日本的工业水平也并不比意大利和捷克高,日本的工业技术水平甚至落后于其他两国,否则日本就不需要从意大利大量进口武器。二战中很多德国武器意大利能造而日本限于技术水平只能借鉴。实际上,除了海军方面,日本的工业水平是根本比不上意大利和捷克的。捷克实行了100%的工业化,工业化程度比德国都高,只是捷克太小了。由于日本体量比捷克大得多,所以才在工业规模方面超过捷克,但在自动化水平、单位工业效率等方面,日本根本比不上捷克和意大利。日本拙劣的制造工艺和蜗牛一样的制造速度,始终制约着日本的工业生产。只是日本的工业规模掩盖了日本工业水平的不足。就像现在的中国和德国,中国的工业实力远超德国,但工业水平未必比德国高,中国只是占了体量的优势。

从技术水平看,日本除了部分海军技术外,大部分科技比较落后,特别是在机床加工方面。由于机床工业落后,日本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进口,尽管日本国内也能生产机床,但设备落后陈旧,生产速度慢,虽然日本能造航母和战列舰,但生产速度和工艺和美国没法比,所以在太平洋战争中和美国的差距越拉越大。此外,由于技术积累不足,二战后期日本武器开发已经远远落在了美英后面,日本的制造能力也已经不能满足战争需要。由于技术和工业的限制,即使日本开发出比较先进的武器也无法大规模投入生产,只能停留在试验阶段,所以日本看上去科技很发达,其实底子很薄。

此外,日本在金融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欧美,比意大利和捷克强不到哪去。日本的发展程度其实并不高,只是因为亚洲都是落后的农业国,所以显得日本非常发达。事实上,日本真正变成二流发达国家是二战之后的事情,其实二战时的日本发展水平并不高,比欧美差了不是一点点,被中国人神化的丰田汽车,90年代初期,使用的是雪佛兰的发动机;日本的爱信变速箱,是美国博格瓦纳授权日本生产;直到日本进口了美国先进的工业机床,才生产出来自己的汽车发动机。

日本之所以在二战中张牙舞爪,只是因为日本穷兵黩武,用强大的军事掩盖了工业的落后和不足,让人们误以为日本和美苏一个级别。但不管怎么说,日本好歹也算列强,而且是亚洲唯一的工业国,加上穷兵黩武,所以在亚洲鹤立鸡群,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但遇上美英苏德这些开挂的面前,日本根本不是什么对手。

当然,日本的第五强国地位其实也是捡来的,因为法国人太不争气。二战前,法国号称欧洲第一军事强国,实力远在日本之上,可是一个照面就被德国打趴下,从此在二战中打了酱油,第五的位置就这样让给了日本。

参考资料:《二战史》、《二战中的日本》、《全球通史》”

四,二战前德意日经济军事实力远低于美英苏

博主@寂寞的红酒文章认为:“二战前,世界主要有美国、苏联、德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七个工业强国。这七国工业发达、实力雄厚。不过,这七国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看看二战前七大工业强国的发展差距,就知道德意日根本赢不了。

美国是当时世界上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美国的各项发展指数都非常高。1937年,美国的人均国民收入高达721美元,大量家庭已经普及了汽车和冰箱。有人说,美国底特律一条街的汽车比日本全国都多。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还是有一定依据的。美国的汽车普及率高达25%,也就是说四个美国人中就有一辆汽车。二战末期底特律人口接近200万,一条街上有多少汽车不难想象。而整个二战日本不过生产了6万辆汽车,作为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一条街上的汽车比日本全国都多并没有多夸张。二战前德国的汽车普及率仅有2%,这意味着每50个德国人才拥有一辆汽车,

德国的发展水平仅次于美国。1938年,德国的人均国民收入约为523美元,相当于美国的72.3%。德国本土的人口是美国的55%,所以德国本土的经济总量是美国的四成左右。当然,英国的发展水平不比德国差,人均收入(566美元)甚至比德国还要高一些。不过英国人口只有德国的65%左右,所以英国的经济总量相当于德国的3/4,约为美国的三成。不过,如果英国加上英联邦,其经济总量并不比德国逊色,基本和德国不分上下。

法国的发展水平略逊色于英德两国。1938年,法国人均国民收入为440美元左右,约为德国的83%,英国的78%,经济总量约为德国的一半。相比而言,意大利的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比法国又差了一大截,意大利的人均收入仅为202美元,略高于苏联(180美元左右),还不到法国的一半,经济总量不及德国的四分之一。而苏联虽然人均国民收入低,但人口基数大,苏联有1.6亿人口,所以经济总量远远超过意大利,比英国的经济总量还要高一点,介于德国和英国之间。

至于日本,虽然在明治维新后,经济和工业发展迅猛,是亚洲第一强国,但由于底子太薄,所以和欧美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差距。1938年,日本的人均收入仅为107美元,约为意大利的一半,相当于美国的14.8%。1940年日本城镇化率仅为25%,私人汽车属于富人的象征,城镇中产阶级才拥有收音机和抽水马桶。同时,日本国内贫富差距严重,大财团和地主控制了大部分财富,国内贫民数量非常多,加上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思潮泛滥,总体发展水平比欧美差了不是一点点。不过虽然日本的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不算高,但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高达7800万。此外,日本还占领了朝鲜半岛、台湾、中国东北等地。日本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意大利,相当于美国的10%,略高于意大利。

这就是当时七个国家的发展情况。就发展水平而论,美国人属于第一档次,德国、英国以及法国属于第二档次,意大利和苏联属于第三档次,至于日本毫无疑问倒数第一。当然,就总体实力来讲,美国仍然属于第一档次,苏英德属于第二档次,日本和意大利属于第三档次。从整体发展水平和总体实力来看,美苏英占有绝对优势,如果不是法国人提前投降,德意日估计连和美苏英法掰手腕的资格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俄乌战争之前的俄罗斯经济

博主@地理热叭我的文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面积17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46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1年公布的数据,它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1.65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11位。而广东自1989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全国最高GDP。我们同样看2021年的数据,广东GDP达到12.4万亿元,折合1.93万亿美元。比俄罗斯高出不到0.3万亿美元。如果把中国的广东省假设成是一个国家,它的GDP将排在世界第10位,俄罗斯第11位。

俄罗斯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为什么经济发展却不厉害呢?,这是寡头经济危害多年的必然结果。

如果让你在十秒钟内说出一家俄罗斯公司的名字,你会想到什么?恐怕大多数人回答不出这个简单的问题。其实这就是俄罗斯经济不好的症结。在它国内GDP贡献最高的前十个企业里,有9个都是能源和矿石企业,并且大部分都以出口为主。能源出口占到俄罗斯GDP的60%到70%,30年前,俄罗斯的GDP为5179亿美元,同期我们是3838亿美元,比我们高出35%。那时我们也很穷。

普京执政20年来,看起来俄罗斯经济仍未出现大的好转。这是为什么呢?一句话,早年经济基础被寡头吸血太多。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俄罗斯拥有价值75万亿美元的自然资源。普京上台之前,俄罗斯大部分能源企业被私有化,尽管能源出口大幅增长。但这些钱大部分落入了把持国内能源的寡头们手里。那个时期,通胀严重,物价飞涨,老百姓过得异常艰难,国家经济更是到了崩溃的边缘。

2014年之后,受益能源和矿产价格的飙升,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强。即使在金砖国家中,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也在增长。可以说,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它的发展还是比较成功的。但在达到顶峰后,再次下滑。因为俄罗斯非法吞并克里米亚事件,国际正义力量又开始对它制裁和经济封锁了。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不受影响。在2016年跌至最低点。当时的GDP为1.28万亿美元,回到了2007年的水平之下,非常低。简直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但俄罗斯一遭到制裁就跌入冰点,也与它经济结构单一,国内经济无法实现内循环有很大关系。

但俄罗斯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能源、军工、矿产和农产品。他们太依赖出口了。当这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时,国内经济表现就相对良好,反之,就大受影响。这次俄乌之战就是证明,当欧洲切断他的能源供应,立刻就变得手忙脚乱。失去了对外出口,他自己国内既缺少轻工业也缺少制造业,更别说什么链条产业,放眼望去,就没几个能来钱的地方了。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守望莱茵撰文称:“历史不可假设,但需要反思。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自然禀赋,却被普京拖入深渊,虽然这不是他一人之过失。或许用不了多久,俄罗斯就会面临巨额战争赔偿、内部分裂和战乱的巨大困境,普京的地位也岌岌可危。当今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刻改变,也许只要二三十年,再回头看,俄乌战争真是愚蠢可笑,不足挂齿。消失的,只不过是一个浑身充满征服性、掠夺性的“蒙古—俄罗斯式帝国”。

就俄乌战争本身而言,中国可以置身其外,但战争所呈现的历史大变局,中国不可能置身其外。在古代,只要有人口,便可东山再起,而在当代,一旦押错了历史方向,被先进者拉开距离,就很可能永久衰落。俄乌战争前,俄罗斯便日益衰落,而战争作为最后一击,使俄罗斯陷入有史以来的最大困境,且不能再逆转重新成为大国。俄罗斯不可能再有崛起的机会,而中国还有最后一次机会,必须避免俄罗斯悲剧!

这就是俄罗斯目前的困境:一方面是一个拥有巨大国际影响力和领土的军事强国,另一方面,它又有一个虚弱的经济。从去年俄乌冲突开始,俄罗斯就失去了欧洲的能源市场,接着从战场上的种种表现,看得出目前入不敷出、捉襟见肘。显然,他很缺钱。”

结论:经济全球化获得的国家财富高速增加,这样的财富结构是全球化的,这样的财富结构是禁止非法战争的。一旦发动非法战争,会遭到全球制裁,侵略国的经济实力会断崖式下跌,必然失败。但是,这是威权者刻意无视的事实。从二战德意日和冷战时期前苏联的经济短期快速增长最后又归零,证明不肯进行改革的维权体制下的经济高速增长是短暂而不可持续。中国的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的增长,2012年,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就曾预言,20年后,中国将变成最贫穷的国家。

那么,中国应该从一战/二战,尤其当前俄乌战争中吸取哪些教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