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航母舰载机作战历史,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航母舰载机偷袭美国珍珠港,其次是1940年11月11日英国航母舰载机空袭意大利塔兰托军港,这两个战例都很经典(写进教科书了)。不过这两次并非是世界上最早的航母舰载机实战,其实早在一战时期,就有了航母舰载机的实战应用,这就是1914年9月日本出动“若宫丸”号上的舰载机攻击驻扎在青岛要塞的德军。
先简单介绍一下“若宫丸”号,“若宫丸”号其实是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原本是英国“莱新顿”号商船。日俄战争中,日本海军怀疑该船可能运输军用物资给俄军,出动军舰拦截并缴获了“莱新顿”号。说起来日本人胆子真够大的,敢对英国商船下手!要知道当时英日是同盟关系,英国是日本的金主,在军事上也大力支持日本,日本海军的大型军舰基本上购自英国。不过英国人后来也没追究此事,估计正用人的时候,就不计较了。
日本把“莱新顿”号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也是学习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水上飞机首先被用于海上侦察,各国海军都喜欢,因为它能在水面上进行起飞和降落。但是水上飞机的装载和运输是一个大问题。早期的水上飞机只能被置于船后,由船只来牵引。一旦遇上恶劣天气,缺少保护的水上飞机就有进水、发生倾覆的危险。1912年,英国海军把一艘老旧的巡洋舰改装成了世界上第一艘可容纳水上飞机的船只。后来,英国海军征用了在英吉利海峡营运的渡轮,并将其改装成可以装载水上飞机的军舰,这种船只后来被称为“水上飞机母舰”。
“若宫丸”号于1914年8月23日在横须贺船厂完成改装,在前桅和后桅前部各有一个用铁架帆布搭成的机库,载水上飞机4架,前后机库各一架,舱内机库装2架。主要性能:舰长111.3米,宽14.7米,吃水5.8米,标准排水量5180吨,舰员编制234人。动力为1台三胀式往复蒸汽机,1591马力,单轴,航速10节。配备2门76毫米/40倍径速射炮,2门47毫米/42倍径高射炮。搭载4架水上飞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日组成联军进攻驻扎在青岛的德军。“若宫丸”号被编入第二舰队出击青岛,搭载4架“法尔芒”式水上飞机,52名飞行员及修理人员。当时日本陆军也出动了5架飞机,这样日军的青岛要塞攻击军中,共计有9架飞机,空勤/地勤人员超过300人。对比之下,德军在青岛只有1架“鸽”式单翼飞机(原本2架,战前飞行员操作失误坠毁1架)。
早期飞机没有配备专用武器,双方飞机空中遭遇时,一开始飞行员靠手势怼对方,后来用佩戴的手枪(一点都不靠谱),直到航空机枪发明后才能有效对付敌方的飞机。日军的“法尔芒”式水上飞机并没有机枪,只是在飞行员座舱两侧设置炸弹装架,可存放由120毫米、80毫米(实际76.2毫米)炮弹改装而来的航空炸弹,其中80毫米的可存放10枚,120毫米的可存放6枚。
由于天公不作美(早期飞机很受限于天气),“若宫丸”号直到1914年9月4日才有出动舰载机的机会。起飞了一架小型机,实施了第一次空中侦察实战,但被地面德军用轻武器驱赶了。第二天,“若宫丸”号起飞了一架大型机,侦察完毕后,在青岛港投掷了几枚炸弹。由于港内的德国军舰绝大部分已经撤离,这次轰炸没有取得任何战果。此后一段时间都差不多,没有什么战绩,还被德国地面火力击伤了1架舰载机。
直到9月17日,“若宫丸”号上的1架舰载机对青岛港内的1艘德军鱼雷艇(S-90号)投弹时,因投弹水平欠佳没有命中,不过却歪打正着命中并击沉了1艘德军布雷艇,取得了战绩。需要补充的是,德军的S-90号鱼雷艇在后来的突围中,利用夜幕掩护,用鱼雷一举击沉日本海军“高千穗”号巡洋舰(甲午海战日本主力舰之一),造成其271名官兵死亡,并且S-90号鱼雷艇几乎毫发未损。
另外,德日双方飞机之间还爆发了东亚历史上第一次空战。1914年10月13日,“若宫丸”号上的舰载机围攻德军飞机,4架打1架(双方空战武器都是手枪),围攻了快2个小时,也无法将之击落或者包围。最终德军飞行员爬升到了3000米高度,摆脱了日本飞机的围杀。
据说当时日军曾经有个疯狂计划:让水上飞机携带大量炸弹,决死攻击阻挡日军从陆地向青岛港推进的德军要塞。此计划若实施,“神风自杀攻击”就会提前数十年,不过当时日本海军飞行员太稀少了,该建议被否决。在整个青岛攻防战中,日军航空兵共计出击86架次,发射900发手枪弹,投放炸弹44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