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银芳

解放军某连驻扎在南方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之巅。连队到山下只有一条能过一辆卡车的单行沙土路,每次购粮购物都要派一个班的战士才能把货物拉上山。那时侯连队还没有电视机,官兵们的业余生活比较单调,只有一部收音机为他们增添一些快乐。有一天全连刚收听完新闻联播,忽然听到直径距离约1公里的大山对岸飘过来一曲又一曲山歌,先是男女独唱,接着是男女对唱,很是动听悦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队指导员心想平时偶尔也会听到几声乡亲们对着群山大声喊唱的声音,今天为何对岸像是有组织地在唱歌?或许是乡亲们过什么节吧,指导员也就没多想。可是接下来每天晚上在固定的时间点,对岸都会传来男男女女的歌声,感觉出来这些歌声是专门对着连队山头唱的。官兵们听着一首首歌声,仿佛是在野外听到令人陶醉的交响曲,顿感心旷神怡、疲劳即失。一了解,才知前天战士们救了两名因采药摔下山底峡谷的乡亲。乡亲们知道连队是军事重地,不宜派人来感谢,就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用歌声充实官兵们的业余生活,增添官兵们的喜悦。为感谢乡亲们的关爱,连里也组织起啦啦队,每晚待对岸的歌唱完后,官兵们便合唱一曲曲赞颂党、祖国、人民群众的红色歌曲,献给对岸的乡亲们。此后大山两岸隔着山互相献歌就形成了默契。动人的歌声传递了正能量,加深了军民鱼水情,丰富了官兵们和乡亲们的文化生活,激发了官兵们建设部队和乡亲们建设家乡的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军队与地方正在开展拥军爱民活动,村里附近只有这支部队,而离这支部队最近的也只有山对岸的村。经过双方协商同意结为“双拥”活动的对子。连队向上级反映因山高路陡、交通闭塞,大山中的丰富资源得不到开发,百姓生活很艰苦,教师不愿来村里,只有一位读过几年私塾、年过60的老伯教村里的孩子认认字,村里连个中学生都没有。乡亲们外出买卖粮食物品都是靠肩挑手拎。建议上级下达任务,由部队帮助乡亲们修一条能通车辆的简易沙石路,从大山对岸通过峡谷,经连队山头的半山腰,再连接部队下山的路,为乡亲们打开一条与外界联系的通道,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促进对岸村落的发展。部队上级批准了连队的建议,决定由该连总体负责完成这项任务,并派出一个工兵排实施爆破等任务。

当得知要修路的消息后,官兵们和乡亲们都高兴的欢呼雀跃,双方都用歌声来庆祝这一喜讯,由原来一度减少的每周一歌又变成了每晚一歌。修路由工兵排打先锋,先是用炸药把靠峡谷两面的山坡炸开,待备足了土石沙后,连队官兵除留一些人值班外都参加了完成靠部队这边的修路任务,乡亲们也拿着工具主动下山参与靠村这边的修路任务。连队派人劝乡亲们回村,不要耽误农活,这条路由部队来修。乡亲们表示,这条路主要是造福村里百姓的,参与修路是在帮自己干活,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每人多挖一锹土就早一天通车。在连队多次相劝下,乡亲们同意每天轮流派人参加修路,以保证农活、修路两不误。大山两岸的距离虽只有约1公里,但因山陡路窄,修路用的重量级器械运不上山,也无法施展,主要靠锄头、铁锹、扁担、箩筐、麻袋、木杠、木桩来挖土、搬石、填坑、打桩、夯基、平路面,因而施工进度缓慢。官兵们采取“三班倒”加快工程进度,乡亲们也夜以继日的辛勤劳作。军地双方边劳动边唱着“搬运歌”、“夯石歌”等劳动号子,相互鼓劲,连续作战。在短暂的歇息时间,赶来送饭送水的村姑则为施工队伍唱上几段优美的山歌,为大家解乏增力。有一天,几位村姑在唱山歌时用口技模仿鸟鸣声,美妙的声音引来了数百只各式各样的鸟在施工队伍上空盘旋,演绎出天上地下群鸟与银锄共舞、歌声与鸟声齐鸣的壮观景象,仿佛鸟儿也在用高亢动听的声音为施工队伍加油助力。经过二年多的施工,眼看高达近百米的道路就要合拢了,突然山洪爆发冲击着快要竣工的道路,尽管事先已有预防之策,留下中间缺口泄洪,待洪水过后再填平,但由于水量过大过急,已铺好的路段有几处被冲开裂缝。为堵上这些裂缝,施工队伍奋力拼搏,官兵们更是冲在前头,防止乡亲们在抢险中出现危险。经过军民数小时的齐心奋战,路总算保住了,但有几名战士不同程度地受了伤,因连队带的少量常用护伤药已用完,赶回去拿又来不及,不及时救护则会加重受伤战士的病情。一看这情形,一位正在哺乳期的妇女毫不犹豫地挤出自己的奶水为战士擦伤。有一名重伤战士处于半昏迷状态,带的水也喝完了,山中的水夹带着黄泥不宜重伤员饮用,妇女顾不上害羞,半跪在地上直接给战士喂奶水。当战士们看到曾听说的沂蒙山区红嫂为受伤战士喂奶的一幕在眼前呈现时,大家都感动的热泪盈眶。重伤战士完全苏醒后,艰难地向村妇鞠了一躬,感动的泪流满面,泪水汗水雨水融为一体。更为感人的是一位排长把将要被洪水冲走的乡亲救上来时,自己却被洪水冲走,牺牲了几天后遗体才找到,且被水中的乱石树木冲撞的面目全非。为修这条路排长几次推迟了回乡探亲结婚,本想过几天路修好后便可举行婚礼,却与久等的未婚妻天人相隔,永远留在大山中,把大爱献给了山里的百姓。乡亲们在村里为排长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排长的姓名和救人的事迹,好让村里人世代缅怀英雄,这块石碑也成了教育百姓特别是教育后代的励志碑。村里在没办学校没有教师进山前,每年都是老伯带着跟他认字的小孩,在清明节那天来到碑前祭拜排长,老伯用排长的英勇事迹教育孩子们长大后能成为对国家和百姓有贡献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修通后的路被称为“同心路”。通路那天部队上级首长和地方县乡领导都参加了揭牌仪式,军地双方组成一个合唱团,一曲曲歌唱党、歌唱祖国、歌唱人民群众、歌唱子弟兵的歌声响彻大山两岸,生动的展现了军民一家亲的动人景象。

道路的修通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促进了“双拥”活动的深入开展,连队可定期组织人员到大山对岸帮助老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大山两岸再也不要隔岸唱歌了,每个周末和其他节假日,连队官兵都会与村里乡亲举办军民联欢会,用欢乐的歌声沐浴乡亲们和官兵们的业余生活。在持续的“双拥”过程中,许多战士学会了唱山歌,有的成了军队的实力派歌手,有的退伍后成了地方演唱团的台柱子,有的战士还向村里的草医学会了用草药治病,退伍后成了当地的名医。

有位战士是孤儿,退伍后主动留在村里,成了当地的村民,并与当年采药摔下山的村姑结了婚。他一到村里就跪拜在排长的碑前,表示要继承排长的遗志,积极参加村里建设,竭尽全力为乡亲们谋幸福。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每年在烈士纪念日都带着全村男女老少到石碑前祭拜排长,用排长的崇高精神激励乡亲们建设好家乡,为国家多做贡献。他带领全村百姓勤劳致富,遵守土地法、森林法,合理开发利用山里的资源,用间伐的木材和竹子建起了村办竹木加工厂,制成竹木工艺品,畅销国内外。随着形势的变化,原来修的沙土路已不适应村里的发展,在上级的支持下,村里把旧路拓宽改为国道。旧路修通后峡谷被拦截,上段形成了一个水库,为防止山洪爆发时水库冲垮道路,村里在修国道时利用水库建了一座水电站,既可发电又可控制排水防洪。水库还成了许多益鸟的栖息地,它们在水上飞翔的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国道修好后城里的教师也愿意进村支教了,村里建了学校,办起了完整的小学,陆陆续续也出了几位大中专生。村里的发展增加了集体财力和村民收入,在统一规划下建起了新村,盖起了养老院。村党支部书记原来在连队就是一名歌手,他领衔组成了农民合唱团,重大节日为乡亲们献上爱听的歌曲,多次走出大山演唱,节目还上了省里的春节联欢晚会。如今,原先落后的小山村变成远近闻名美丽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变成了方圆百里都知晓的文化村、敬老村。

部队虽然撤走了,但大山两岸歌声的故事一直在军地传颂。这歌声,唱出了一个军民鱼水情的美丽佳话,唱出了一个村的巨大变化,唱出了一个奋不顾身救人的英雄故事,唱出了一个又一个军地两用人才。

歌声就是心声。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只要你真心为老百姓谋幸福,无论是相隔一方还是山高路隘导致的难以相见,老百姓都会以各种方式向你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只要党员干部和人民子弟兵始终倾听老百姓的声音,始终为百姓造福,人民群众就会永远跟着党走,以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心尽力,在新时代新征程开创新的伟大事业中唱出一首首属于党属于国家也属于百姓自己的壮美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