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快来301医院,杨主席不行了,来看最后一眼!”

1998年夏秋之际,刘少奇的儿子刘源正为抗洪忙得焦头烂额,一个电话让他顿时乱了阵脚。到了医院,刘源才得知杨尚昆已经住院多日了。站在病榻前,刘源默默地注视着弥留之际的杨尚昆,心想:

“一向身体好得出奇的杨爸爸,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呢?”

中南海里的“杨爸爸”

在中南海有个通例,对于比自己父母年长的,孩子们要称呼伯伯、妈妈;年轻的,叫叔叔、阿姨。唯一的例外是朱德总司令,因为李讷称呼朱德是“爹爹”,因此孩子们一律称呼朱老总是“朱爹爹”。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杨尚昆就一直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建国后中央领导搬进了中南海,杨尚昆就成了中南海大小事务的总管,也成了著名的“孩子王”。本来孩子们称呼杨尚昆叔叔、伯伯,叫得都挺好,结果杨尚昆的女儿杨李听到后不乐意了:

“什么叔叔、伯伯,他是爸爸!叫我妈妈是李妈妈,叫我爸爸就该是杨爸爸!”

就这样,杨尚昆“杨爸爸”的称呼就在中南海叫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说这“杨爸爸”还真是当之无愧,在孩子们身上倾注的心血和精力,可丝毫不比许多家长少。平时杨尚昆常去看望老干部,每家的孩子几乎都认识,很多小孩子想看电影或者想吃好东西了,都去找杨尚昆。

那个时候中南海的孩子们大多就读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中直育英中学和八一小学。杨尚昆是育英小学的名誉校长,还曾亲自担任辅导员,经常抽空来看望师生们。

有一次,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到北京开会,趁着午休匆匆赶到育英小学,想看一眼多日不见的儿子,结果被挡在了校门外。当天下午,陈毅见到杨尚昆时说:“你定的制度很好嘛,工作人员执行得也很认真嘛。”

刘少奇和杨尚昆交往甚久,在中南海又是邻居,因此两家来往很多。刘源的二哥刘允若失恋,刘少奇请杨尚昆以“组织的名义”与刘允若谈话;刘源的姐姐想转学,不敢和刘少奇谈,就去找杨尚昆倾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1年刘源在北京出生之后,就一直生活在中南海。他从小就向往军营里的生活,中南海里的叔叔们没事就给他刻把枪,做柄刀,他也整天在院子里“冲呀杀呀”。

1955年授衔之后,有人给刘源画了副肩章别在肩膀上,恰好被杨尚昆看到,就拉着他去了怀仁堂。恰好朱德、彭德怀、陈毅三位元帅和邓小平正围在一起谈话,杨尚昆带着刘源走过去,说:

“看看咱们未来的将军!”

几位老总围着刘源,眯眼细看刘源的“肩章”,陈毅嘟囔着说:“嗯?肩章上还有字呐,芝麻酱!”顿时,怀仁堂里响起了一片爽朗的大笑,邓小平按着刘源的脑袋,将他推进了会议室,更是引起哄堂大笑。

站在身经百战的将帅中间,刘源挺着肚子昂着头,别提有多骄傲,直到杨尚昆将他拽出了怀仁堂:“去!玩儿去吧!”之后好长一段时间,“芝麻酱”成了刘源在中南海里的“雅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刘源13岁那年,终于圆了自己的军人梦,进入中南海警卫部队当列兵。在小西门站岗的时候,杨尚昆几乎每天饭后散步,都要绕道去查刘源的“岗”。

1966年5月的一天,正在打篮球的刘源忽然看见杨李登上了一辆满载家具的卡车,在场的人们纷纷议论,说杨尚昆家搬出去了。刘源顿时感觉心里十分难受,自己和杨李从小一块儿长大,临走却也没来得及说点什么。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杨尚昆回到北京,刘源闻讯前去看望,却发现杨爸爸已经老了不少,也瘦了许多,但比以前更严肃了。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杨尚昆总是不定期地请刘源和他母亲过去谈谈。

刚开始,杨尚昆总是和王光美谈一些当年和刘少奇相处的往事,因为刘源是学历史的,因此王光美就让刘源作陪。时间一长,杨尚昆见到刘源之后,也喜欢回忆往事,还经常和他讨论一些党史军史上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次杨尚昆问到刘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时,从不嫌弃他汇报啰嗦,而且很少批评,大多数时候都是认真聆听,偶尔给予鼓励,让刘源看到自己的长处优势,点出他学习和工作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1988年,刘源被推举为河南省副省长,杨尚昆听说之后非常高兴,见到刘源的第一句话就是:“给我一支烟,为我们的副省长高兴一下!”

1991年,杨尚昆告诉刘源:“你小平叔叔几次讲过,军队和地方的干部应互相交流。”当时刘源还没有意识到什么,不久,中央就将他调到了武警水电部队,担任水电指挥部政委,授少将警衔。在嵩山“将军柏”前,杨尚昆拉着刘源说:

“来,和中国最年轻的将军照张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杨尚昆逐渐辞去了身上的职务,全退下来。有一天,刘源接到杨尚昆通知,让他陪自己去河南看看。杨尚昆专程到刘少奇去世的地方看了,一路上还多次给刘源讲述自己和刘少奇的往事。

刘、杨二人半个多世纪交往

1926年杨尚昆入党之后,就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送到了莫斯科大学学习。五年的学习经历,让杨尚昆不但思想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志,其中就包括刘少奇。

1930年,刘少奇作为中国工会代表团团长,赴莫斯科参加工人国际代表大会,时年23岁的杨尚昆被委任协助刘少奇工作。虽然两人年龄相差近十岁,但丝毫不影响两人成为一生的挚友。

跟着刘少奇一起工作,让杨尚昆受益匪浅,进步特别快。不久,杨尚昆学成归国,和留在莫斯科的刘少奇暂时分别。不到一年的时间,刘少奇也奉命回国领导工作,成了杨尚昆的直属领导,亲自指导杨尚昆开展工人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上海时局非常凶险,闸北区沦陷之后,刘少奇挺身而出站了出来,指导救助工作,而杨尚昆则是具体的执行人。在两人的密切配合下,流离失所的老百姓得到了救助,工人游行也被组织起来。

眼看着国内革命环境越来越恶化,杨尚昆被调往中央苏区,主持中央党校的工作,不久又被任命为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长征开始之后,杨尚昆和将士们克服重重困难,身体和精神上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抗战全面爆发前夕,为了缓解刘少奇的工作压力,杨尚昆被毛主席调往北方局担任副书记,协助刘少奇工作。

随着北平、天津相继失守,刘少奇经过冷静的分析,认为日军的下一步必定是进攻山西,而不是多数人认为的山东。因为山西自古以来易守难攻,同时还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大量的煤矿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