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陈毅病逝不久,妻子张茜就被查出患有癌症,住进了301医院。姬鹏飞外长的夫人,外交部干部司司长许寒冰闻讯前往医院看望,并给张茜带来了一个消息。

自从那一场政治运动开始之后,派遣外语留学生被调回国内,分散各地进行劳动。虽然这批留学生尚未毕业,但已经有了一定的外语基础,因此周总理指示这批学生每天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外语学习和训练。

我国与加拿大、意大利先后建交之后,周总理预见我国的外交工作将有新的大发展,指示北京外国语学院应恢复招生,加速翻译的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克松访华之后,周总理又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精神,想召集一批过去学习外语的老初三生,送到国外深造,将来回国到外交部当翻译。

张茜唯一的女儿丛军恰好符合这一条件。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张茜感到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女儿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担忧的是当时有规定,高干子弟不能出国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让女儿得到这个机会,张茜决定先征求一下周总理和邓颖超的意见。很快,邓颖超就给张茜打来电话:

“恩来说是有这种规定,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陈老总去世了,让姗姗去学,这个是可以考虑的。”

就这样,22岁的丛军沿着父亲曾经走过的道路,踏上了西去的求学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和张茜相识于抗日战争时期,婚后生下的三个儿子,都是按照出生地来取名的。长子出生在江苏,取名“昊苏”;次子出生在安徽,取名“丹淮”;三子出生在山东,取名“小鲁”,唯有女儿姗姗来迟,因此得名“姗姗”。

陈姗姗的职业生涯,几乎都是父亲给开的头。小学升初中的时候,张茜希望女儿报考艺术学院,因为她在抗战时期就是战地服务团的,能歌善舞,生下女儿之后,也主动让女儿学习钢琴和小提琴。

但陈毅却不认同张茜的看法,他认为国家需要外语人才,女孩子文静一点,学点外语不错,而当时外语学院开始办附中,恰好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场学文艺还是学外语的争论,最终还是陈毅说了算,陈姗姗因此进入外语学院附中读书。而这一个决定也直接影响了她的一生。

为了帮助女儿更好地学习外语,陈毅专门买来了许多英国原版唱片和教科书,陈姗姗也因此学到了一口标准清澈的伦敦口音。然而,陈姗姗初中刚毕业,一场政治运动就席卷了全国。

学校因为这场政治运动被迫停课,陈姗姗再度面临前途的选择,上山下乡或是参军报国。当时陈毅就表示,让女儿哪儿都不要去,就留在家里学外语,将来一定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但是在当时大环境的压力下,陈毅并没能实现自己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9年,陈姗姗进入北京军区后勤部医院,成为了一名护士。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陈姗姗在没有和父母商量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将名字改为“丛军”,取木兰丛军之意。

改完名字之后,丛军才写信告诉家里,陈毅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意见,只是叮嘱女儿不要中断外语的学习。而丛军也牢记父亲的话,一直抽出时间学习英语。

1971年,陈毅被查出患有结肠癌,在北戴河疗养。丛军前去探望父母的时候,母亲特地找出医用英语教材,亲自辅导女儿学英语。当时丛军虽然不太理解父母的苦心,但还是认真地跟着母亲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证明,陈毅夫妇在学习外语这件事上是有远见的。陈毅病逝之后,周总理指示选派一批外语附中的老初三生,送到国外深造,而当时的丛军已经不属于高干子弟,张茜毅然决定将女儿送出国,以了却陈毅一直以来的心愿。

1973年末,张茜病重,组织上批准丛军回国探亲。一个多月之后,在丛军返回英国之前,张茜在病床上特别交待四个孩子:

“你们要懂得那些纷扰的争斗和虚浮的颂词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值得计较和迷恋。在你们爸爸的文章、讲话和诗词作品中,却有一些真正价值崇高的东西,你们不要等闲视之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丛军回到英国不久,张茜病逝。弥留之际儿子曾问她,要不要叫姗姗回来?张茜坚决地摇了摇头,并专门交代三个儿子:“一定要等到妹妹结婚成家后,你们才能分家。”

丛军留学回来之后,大哥带着她去看望邓小平。邓小平热情招待丛军兄妹,并邀请丛军住在自己家,和他们一家生活在一起。陈昊苏婉言谢绝了邓小平的好意,他觉得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他们三兄弟可以养活妹妹。

后来丛军又去看望邓颖超,邓颖超也邀请她留在西花厅生活,但丛军没有接茬,一方面她不想给周总理夫妇添麻烦,另一方面她很快就要结婚,组建属于自己的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丛军到了英国不久,就与一位和自己一样的年轻人萌生了恋情,这个年轻人就是王光亚。王光亚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上海外国语学院附中,初中还没毕业就去了北大荒。

丛军比王光亚早到伦敦8个月,在伦敦的那段日子里,两个人徜徉在爱情的海洋中,一同畅想祖国的未来和两个人的明天。

在英国学习了三年之后,丛军和王光亚回国进入外交部翻译室。那个时候英文组汇集了中国最优秀的英语译员,他们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7年初,丛军和王光亚走进了婚姻殿堂。丛军的三个哥哥遵从母亲的遗愿,凑钱给妹妹操办了婚事。而丛军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特别选择了一架钢琴和那套父母送给自己的英语医学课本,作为自己的嫁妆。

婚后不久,丛军夫妇再一次走出国门,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职员,在美国揭开了职业生涯崭新的一页。

1980年,王光亚进入美国高校深造,毕业之后重返联合国,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随员,一年之后调回北京,任职于外交部国际司。而丛军比王光亚早一步回国,担任了外交部机关团委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8年,王光亚再度前往美国,从处级参赞一直干到副司级参赞,参与了海湾战争等多个重大国际多边外交事务的磋商,积累了丰富的多边外交经验。1992年,王光亚再度调回外交部国际司,一年后出任司长,被誉为“中国多边外交第一人”。

从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之后,王光亚执行了6次否决权中的2次,每一次他举手反对的照片,都令每一个中国人感到痛快。

2003年,王光亚重返联合国,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随后丛军也从驻爱沙尼亚共和国大使的岗位上离任,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公使衔参赞。

自此,中国外交界有了第九对“伉俪大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丛军和王光亚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他们约定面对媒体时,相互都不提对方,这让他们唯一的儿子很是纳闷和好奇。几次询问,丛军夫妇总是笑而不答,后来还是三个舅舅揭开了谜团——爱,不需要语言。

每每谈起自己的儿子,丛军总是一脸幸福。她给儿子买了很多关于陈毅的书,搜集了许多陈毅的照片,希望儿子能够真正了解他的外公。同时丛军也更加理解父亲当年对自己的要求,也希望传递给自己的儿子:

“我和他的舅舅们,一直都是靠自己奋斗,正派、正直,希望他也做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