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时期,刘伯承曾三次担任红军总参谋长,又两次被撤了职,在一个位置上起起伏伏数次,这背后的原因只因为刘伯承得罪了两个人,这两个人是谁?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党的指挥下,组成了以周恩来、叶挺、恽代英、刘伯承、朱德为核心的“前敌委员会参谋团”,领导并参与了南昌起义。

出于革命分工的不同,刘伯承没有亲自指挥南昌起义,但他负责起义前期的策划和起义后的转移工作,贡献一样大。

南昌起义失败后,刘伯承在组织的安排下前往苏联留学,从此事可以看出,组织对刘伯承是相当重视的。

刘伯承从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伏龙芝军事院校毕业回国后,直接出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在周总理手底下工作了一段时间,积累了一些经验后,去中央苏区担任工农红军总参谋长,这是刘伯承第一次担任红军总参谋长。

当时,党内有一些人认为刘伯承刚从国外回来,不了解中国的革命情况,不应该这么草率地让他担当重任,事实证明,这些人的担忧不无道理。

从苏联回国后,刘伯承对国内的情况并不了解,轻信李德、博古等人的言论,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对革命造成了一些恶劣的影响。

好在刘伯承及时醒悟,认识到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一些错误,公开批评了李德在军事指挥方面犯下的一些错误。

因为这件事,李德对刘伯承产生了很大的成见,从他的角度看,刘伯承此举无疑是一种背叛。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时候,毛主席巧妙利用游击战术,指挥7万红军击退了国民党的40万大军,取得本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

这次作战让刘伯承对毛主席刮目相看,对李德、博古的意见越来越大,为了维护自己对红军的领导权,李德撤掉刘伯承红军总参谋长的职位。

红军长征开始后,刘伯承临危受命,第二次出任红军总参谋长,同时他也是中央纵队的司令员,但还是没能避免被撤职的命运。

长征前期,刘伯承一直跟随朱德和张国焘行动,张国焘提出“另立中央”的方针时,遭到朱德和刘伯承的强烈反对,刘伯承也再三表明立场,坚决不同意张国焘指挥红军南下。

刘伯承的反对严重阻碍了张国焘指挥部队南下,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闹得很僵,张国焘甚至还对刘伯承放了狠话,用“枪毙”来威胁刘伯承。

刘伯承坚定地说道:“你就是杀了我,我也坚决拥护党中央的领导!”

最终,张国焘撤掉了红军总参谋长的职位,让他去红军大学当了校长。

长征胜利后,张国焘遭受了猛烈批判,刘伯承的处境好转,第三次出任红军总参谋长,这次他在总参谋长的位置上没能坐很久,就赶上了红军改编,刘伯承出任八路军129师师长,东征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