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五十年代的梅益译本,是有插图的。这个插图,深刻地影响了日后中国画家对这本小说的绘图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由中国画家绘制的插图,最知名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本中的用水墨画风格创作的画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6版

插图作者是伍启中,陈衍宁,林墉。

这三个画家,都是广东画家,属于岭南画派传人,描摹人物注重唯美,笔触细腻,在文革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绘画作品中,并没有当时流行的高光亮的三突出画风,整个画面也没有当时美术中弥漫的咄咄逼人的硬刚气质,这个版本里的五幅插图,即使今天看来,也毫无违和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版插图

这三个画家中林墉还主笔了由北京人民出版社组稿的连环画《西沙儿女》,整个作品以流畅的线条、优美的人物、逼真的造型,把中国连环画带到了一个巅峰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墉在文革期间,能同时参与阳刚味十足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绘制,同时也能参与带着南国秀丽风韵的《西沙儿女》连环画作品创作,足可以看出,林墉具有巨大的适应能力,也可以看出他在当时的中国画坛上炙手可热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其实我们注意一下,与小说原著里插图,有着明显的模仿沿袭倾向。

中国画家绘制西方人物,最根本的要解决人物造型的洋化设定和背景的异域风情,在绘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

而小说原版的插图,无疑提供了极好的创作范本。

我们可以注意一下,中国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里的人物设计,与原版有着极高的相似度。

在保尔救下朱赫来的画页中,虽然人物的摆布不同,但人物的衣着、动作、造型,都有着极高的相似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6版

而保尔与他的恩师相见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到,画页中的老革命者的衣着、现场背景的椅子都被中国画家继承了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6版

有了原作提供的基础信息,中国画家的绘画创作要一帆风顺了许多。

那么,苏联原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绘图作者是谁呢?

我们在1952年梅益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后的“新版后记”里,可以看到这样的一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中所附作者画像和插图,系根据一九四九年基辅出版的乌克兰文本复制,都是阿·列兹尼青科的手笔。据奥斯特洛夫斯基夫人说,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最精美的插图。”

因此,在中国流行最广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版插图作者就是:阿·列兹尼青科

其实,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绘制插图的画家数量相当惊人。

2022年7月31日,在莫斯科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举办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画展,以纪念小说问世90周年。

据这个展览统计,共计有33位画家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绘制了插图。

当时在这个展览上,共展出了14位苏联艺术家的插图作品,而阿·列兹尼青科的这套插图,也在这个展览上闪亮全场,并且因为它的优异品质,占据了特别重要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列兹尼琴科作品

而我们中国译介这本小说的时候,也选用了这套插图。

但实际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早译成中文的时候,还选用了其他画家的插图,但阿·列兹尼青科走进了梅益译的小说之后,就以无可撼动的地位,代表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正宗的形象定性。

阿·列兹尼青科的俄文名字是:Абрам Исаакович Резниче́нко,用翻译软件应该译成:艾布拉姆·伊萨科维奇·列兹尼琴科。下面,我们用“列兹尼琴科”来称呼这位苏联画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列兹尼琴科

他的生卒年是1916 — 1973,去世的时候,仅仅57岁,令人扼腕。

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的时间是在1949年,此时33岁。

而在这之前,他还为《青年近卫军》绘制了插图,出版时间在1946年。

笔者之前曾经写过一文“华三川所绘的《青年近卫军》连环画与原小说四种插图哪个最接近?”,介绍了《青年近卫军》原版小说插图的画家,在文中,列举了共有四位画家绘制了同一主题的插图作品,其中也提到了列兹尼琴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列兹尼琴科版《青年近卫军》插图

当时在文中,笔者将他译成了“雷兹尼琴科”,并对他的《青年近卫军》插图作了评点:

——除了一上面三位插图大家之外,还有一位乌克兰画家雷兹尼琴科,也在小说一出版的时候,就绘制了插图。

他的插图偏柔美,线条很柔和,丰润而逼真,因而带有一点风花雪月的味道。

他的作品,弥补了其他几位画家忽略的生活化的一面,展现了小说里的人物更具人情味与人性美的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列兹尼琴科所绘的《青年近卫军》插图

可以说,列兹尼琴科所绘的《青年近卫军》插图,或许因为画家也是乌克兰人,把里面的人面勾勒得十分柔美,给人的感觉,有一点像老上海“月份牌”画家的风格,我们可以从他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中冬妮娅的那种娇美的轮廓,感知到他的绘画风格。

下面,我们从俄文原文里摘录相关内容,将他的生平简介如下:

他于 1916 年出生在克列缅丘克(今乌克兰波尔塔瓦地区)的一个工匠家庭。

12 岁时,他进入哈尔科夫的一所艺术学校。

1929 年,他开始在发行量很大的报纸“哈尔科夫蒸汽机”担任编辑。

1933 年,他在哈尔科夫地区的报纸《共产主义》工作,他的第一幅画出现在《真理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列兹尼琴科刊登在《真理报》上的作品

后到列宁格勒艺术学院学习,在《苏维埃乌克兰》(基辅)报纸工作。在此期间,他迈出了书籍插画师的第一步。

他的第一幅插图是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暴风雨所诞生的》一书制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1年,作为《红军》报纸的艺术家,他被纳粹俘虏,在战俘营度过了三年。

在 1948 年至 1973 年期间,他为苏联著名作家的数十本书绘制了插图。

在王琦著的《谈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10月版)中曾经提及这位画家为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时付出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列兹尼青科在平时对于頓巴斯的生活就有深刻的体会,对于当地人民的性格,也有一定的理解,可是他为了更好地創作“鋼鉄是怎样鍊成的”这部插画,曾經去頓巴斯进一步地了解那里的生活,去訪問有关本書的許多人物,而且就在当地进行創作,按照眞实的人物和实际环境作了无数張速写草稿,然后才決定构圖,所以他的画面,每一幅都是那样眞实威人,好像把讀者引入了实际的环境中一样。——

不过,这一段论述中说画家来到了顿巴斯体验生活,实在令人怀疑,更可能这位画家到顿巴斯采风,是为了储备《青年近卫军》插图的生活体验,因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故事并不是发生在顿巴斯,而是靠近基辅附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列兹尼琴科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相信,列兹尼琴科为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一定会到实地采风,从而使他的插图能够以栩栩如生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甚至得到了作者妻子的认可。

列兹尼琴科绘制的插图,手法非常细腻,造型相当优美,层次也很分明,线条酣畅淋漓,素描功力相当强大。

我们可以看一下他给《列宁的童年》所绘的插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同样倾注的逼真再现场景与人物的艺术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列兹尼琴科这位出生在乌克兰的苏联画家,我们国内书刊对他的介绍甚少,虽然他的画作,直至今天依然频密地出现在各种书刊与媒体上,但画家的姓名却如此湮没无闻而无从查询,不能不说与他的绘画功力和影响力不相匹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我们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不排除是由列兹尼琴科给我们提供了小说里人物的直感印象,列兹尼琴科的画笔,对我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三D式的,这也是我们值得向这位画家致以我们敬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