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定编制优先保障县域医共体内医疗卫生机构重点专科、学科建设的用人需求,核定的编制总量在县域医共体内统筹使用。

9月25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省委编办、财政厅、省医保局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四川省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从5个方面提出24项重点任务,对县域医共体组建、管理、运行、服务能力提升和支持政策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四川省卫健委

《实施方案》在完善薪酬管理政策方面,强调:建立以岗位为基础、绩效为核心,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机制,重点向工作任务较重、条件相对艰苦的岗位倾斜,支持对县域医共体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实行年薪制。

一、深化城乡医疗卫生融合

在深化城乡医疗卫生融合方面,《实施方案》按照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的思路,提出3项具体任务。

一是科学组建县域医共体

明确组建数量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人口较多或面积较大的县可组建2个以上县域医共体,不搞“一刀切”。

二是推进乡村一体发展

要求2027年底前要将符合条件的公办村卫生室全部转为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

三是建立城乡联动机制

要求落实每个县域医共体至少有3名城市公立三级专家常年帮扶指导,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1名县级医院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常年服务。

二、完善县域医共体管理体制

《实施方案》从3个方面对完善县域医共体管理体制提出任务要求。

健全管理体制

要求建立由县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和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参与的推进机制,统筹负责县域医共体规划、保障、监管等工作。

健全决策机制

要求制定县域医共体章程,明确组织架构,完善议事决策制度。加强县域医共体内党组织建设,选强配齐县域医共体负责人员,负责人员中要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代表。

落实县域医共体自主权

在岗位管理、人员招聘、中层干部聘任、职称评聘、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医疗业务发展等方面赋予县域医共体更多自主权。县域医共体负责人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名,成员单位负责人和班子成员由县域医共体提名并征求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意见,根据干部管理权限任免。

三、健全县域医共体运行机制

在健全县域医共体运行机制方面,《实施方案》提出了7项重点任务。

推进资源集约整合

要求全面设置县域医共体党务行政、医疗管理、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人力资源、财务运营、医保管理、药械采购与药事管理、信息管理、监督管理、宣教文化等“十大管理中心”,作为运行管理机构,不重复建设。

实行编制统一管理

机构编制部门对县域医共体内县乡两级成员单位的编制分别核定,核定编制优先保障县域医共体内医疗卫生机构重点专科、学科建设的用人需求,核定的编制总量在县域医共体内统筹使用。

实行岗位统一管理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县域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编制数,动态优化调整岗位设置方案,对牵头医院可按规定适当提高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支持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制定适用于各成员单位的岗位聘用条件、聘用程序等内部管理办法。

实行人员统一使用

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制定各成员单位人力资源统筹使用办法,通过县聘乡用、乡聘村用、集中培训等方式有序双向互派。县域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在编在岗人员的编制、岗位、工资福利、职称评审、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离退休、人事管理等,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按照原渠道办理,鼓励有条件的县域医共体集中统一代办。

实行运营统一管理

要求县域医共体实行财务收支统一管理,成员单位单独设账,集中核算,优化完善县域医共体内资产共享共用机制。

推进服务互通共享

要求2026年底前,所有县基本建成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基本建成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中心(“三州地区”2030年底前建成)。畅通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用药衔接,实现目录统一、处方自由流动。

加强县域医共体监管

制定县域医共体年度任务目标,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定期组织考核,考核结果与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医保基金支付、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以及负责人员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建立健全县域医共体内部考核机制,考核指标要侧重资源下沉、巡诊派驻、家庭医生签约、成本控制等方面。合理确定医保基金结余留用收入、绩效工资等在成员单位的分配,建立长效激励机制。2024年底前,所有县出台县域医共体绩效考核方案。

四、加强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建设

《实施方案》从6个方面对加强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提出了要求。

强化服务同质化管理

要求统一建立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标准,强化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完善查房、病案管理、处方点评、机构间转诊等工作流程和标准,加强检查检验、疾病诊断质量监测评价。

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要求在县域医共体内推进社区健康管家签约服务。制定双向转诊标准和流程,县域医共体内上级医院在专家号源、住院床位和预约检查等方面优先保障由家庭医生转诊的患者。

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要求统筹整合妇、产、儿科资源,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要求县级中医医院统筹县域中医药服务资源,发挥县域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康复、人才培养、适宜技术推广和中医药健康宣教龙头作用。支持县级中医医院建立中药饮片供应中心、中药制剂中心、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和共享中药房。

提升重大疫情应对和医疗应急能力

要求健全县域医共体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医疗急救能力建设,力争2026年底前所有县基本建成胸痛、卒中、创伤等急诊急救中心。

加强医防协同融合服务

要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加强对县域医共体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培训、技术指导、业务协同和评估评价,并下派人员到乡镇服务,建立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资源共享、人才流动、交叉培训等机制。

五、激活县域医共体发展动能

加大政府投入保障

在投入方面,《实施方案》要求地方政府原渠道足额安排对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财政补助资金;新增财政卫生健康支出向县域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适当倾斜,保障县域医共体平稳发展。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提取的事业发展基金,可统筹用于县域医共体医疗业务发展。建立县域医共体发展“资金池”,集中资金打造优势学科,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完善薪酬管理政策

落实“两个允许”,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允许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分配。统筹平衡县乡两级绩效工资水平,合理调控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间人员收入差距,建立以岗位为基础、绩效为核心,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机制,重点向工作任务较重、条件相对艰苦的岗位倾斜,支持对县域医共体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实行年薪制。

完善医保支付政策

《实施方案》要求对符合条件的县域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付费,完善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结余资金作为县域医共体业务收入。对适宜基层开展的肺炎、腹泻、高血压等各种常见病、多发病,逐步实现医保基金支付标准在县域内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同病同付”。继续对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实行差别化支付政策,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引导参保患者基层就诊。

加强医保政策协同

各地实施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时,要统筹支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促进分级诊疗。在兼顾医保基金承受能力、群众总体负担水平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地区适宜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逐步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性收入占比。对服务均质化、标准化程度高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如换药、注射、输液、采血等,探索实施县域内同城同价。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政策,促进互联网诊疗、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

建设数字化县域医共体

加强县域内信息化建设整合力度,联通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县级综合医院“互联网+”便民服务和互联网分院建设,依托信息化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推进区域内健康体检、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数据的汇聚治理,加快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将法定传染病、重大慢性病、食源性疾病等报告融入数字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在医生工作站自动生成信息按程序报告,避免漏报、迟报。

各地要将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2024年起,在符合条件的县(市、区)全面推开县域医共体建设,年底前,85%的县(“三州”75%)达到国家紧密型标准。要加强监测评价,按照紧密型、同质化、控费用、促分工、保健康发展方向,推动形成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要深入总结县域医共体建设经验做法,宣传进展成效和先进典型,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来 源 / 四川省卫健委

《医学注射美容操作规范化培训》即将开班!美学设计、透明质酸、肉毒毒素、新型材料、解剖练习,5大专题进阶式学习!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友谊医院专家授课!超级强悍的师资团队,临床和教学经验值拉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此部分为课程推广广告

点击“上方卡片”,马上了解详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