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役从1950年年底一直进行到1953年,共持续两年零九个月时间,这期间,中国的志愿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金城战役是整个抗美援朝历程中的最后一场战役,同时也象征着志愿军最终的胜利。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志愿军势如破竹,一发发炮弹落在了南朝鲜的驻地,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凭借南朝鲜一己之力,势必无法阻挡志愿军的反击,无奈之下,李承晚再次向美国发出了支援的请求。

但是一向与志愿军势同水火的美国这次却并未理会韩国的请求,始终都是事不关己的态度,最终志愿军仅仅用了几天时间,就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

最终,志愿军将美国和韩国彻底打到了谈判桌上,促使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

那么在这种关键时候,美国为何不顾韩国的诉求,坚持不肯出手支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停战协议签订在即,李承晚扣押俘军

自1951年7月之后,朝鲜战场上的局势就发生了变化,双方结束了你来我往的争夺战,而是进入了边打边谈的局面。

此时美国也意识到,志愿军并不像他们一开始想象的那么不堪一击,如果他们继续在朝鲜的战场上投入兵力,最终的结果必定是得不偿失。

因此美国决定,减少在朝鲜战场上的投入,与中朝政府展开谈判。

在双方的配合下,美国政府经过谨慎考虑,接受了中朝政府提出的停战建议:将不直接遣返的战俘交由中立国在朝鲜境内看管,由战俘原属各方进行解释。

随后,中国、朝鲜和美国三方面达成了协议,并决定在适当的时机签订停战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持续了两年多的战役本应该在这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然而南朝鲜领导人李承晚此时却唱起了“反调”,坚持拒绝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原来在谈判期间,美国参与的一切谈判都是美国单独进行的,并未就此通知他们,一直到做出最终的决议之后,才由联合国军的总司令克拉克将结果通知给了李承晚。

而一向以美国唯命是从的南朝鲜此时却认为,美国此举是放弃了对南朝鲜的支持,出卖了他们的利益,李承晚为此更是感到大为恼火,美韩双方的矛盾就此爆发。

李承晚认为,一旦双方停战,其一统朝鲜半岛的愿望将会成为泡影,美国也会因此减少对他们的支援,因此他坚持拒绝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并对艾森豪威尔说:“如果不能将对方赶出朝鲜,我们是绝对不会停战协议上签字的。”

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李承晚决定逼迫双方停止签订停战协议,重新挑起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严密的布置和策划,李承晚向宪兵总司令元容德下令:“释放”不直接遣返的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

元容德心领神会的接受命令之后,当即命令战俘营的看守人员打开大门,由武装警察在外面接应,同时号召当地居民“收容”战俘并加以掩护。

凭借这样卑劣的手段,李承晚强行扣留了2.7万的朝鲜人民军战俘,破坏了双方刚刚协商好的战俘遣返问题。

他不顾美国的反对,公开叫嚣一定会再次“打回鸭绿江”,他们一定会“寸步不让、血战到底”。

随后,他试图将战俘全部编入南朝鲜的军队中,这样的行为自然是遭到了中国和朝鲜的强烈反对,停战协议的签订仪式也因为李承晚的“搅局”而不得不暂时停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朝鲜的这一行为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不少国家看不惯李承晚两面三刀的做派,纷纷站出来谴责他。

6月19日,毛主席以电报的形势向美国发起了强烈的谴责,同时朝鲜人民军总司令金日成以及中国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致函克拉克,表示:美国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来的错误立场以及纵容态度,影响了最终停战协定的实施,美方必须在这个问题上承担相应的责任!

美国此时也傻眼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向“听话”的李承晚竟然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和他们闹矛盾,再加上外界舆论以及中朝两国的强烈谴责,美国顿感面上无光,拒绝了李承晚这个无理的要求,并试图劝导他接受停战协议。

但是李承晚却表示,要想让他接受和谈,就必须答应以下条件:

一、志愿军全部撤出朝鲜;

二、解除朝鲜全部的武装力量;

三、各国必须停止对朝鲜的支持;

四、美国无条件支持韩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承晚这些条件明显不是为了和谈,而是蓄意挑起战争,借机实现自己统治朝鲜半岛的美梦。

彭德怀元帅于6月20日到达平壤的中国大使馆,并向中央请示,决定再对李承晚造成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