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这个国庆小长假,观众选择来我馆“触摸”历史,切身体悟“有国才有家”。
01
为了一座馆 奔赴一座城
国庆小长假,很多家庭都安排外出走走看看。带着孩子去文博场馆参观,开启文化之旅,学习历史,让孩子珍惜当下美好生活,从而发愤图强。
宁波五年级小学生傅嘉滢和毛一罗跟随妈妈一同参观纪念馆。他们说:“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内心很激动。”
李廷瑞、李杰瑞小姐弟分别是福建省厦门市实验小学五(5)班和二(3)班的学生。 国庆假期,他们跟随爸爸妈妈一同来到纪念馆参观。 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序厅幸存者照片墙前,爸爸跟孩子们说: “这些幸存者当年也像你们现在这样大。 他们经历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家里亲人遭遇日军屠杀。 ” 姐姐说: “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感觉很幸福。 ” 弟弟李杰瑞说: “我回去要好好学习,长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 ”
在美籍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南京大屠杀动态影像前,父亲王三丰蹲着给孩子讲影像内容。他们来自河北保定,孩子叫王菘伯,今年4岁半。爸爸希望儿子记住历史,“虽然他还小,但爱国应该被刻在骨子里。”
北京汇文实验小学朝阳学校四(3)班学生林家熠跟随爸爸妈妈来到纪念馆参观。国庆放假前,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看一部爱国电影、参观一个爱国场馆、了解一个抗战英雄。林家熠和爸爸妈妈决定来南京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看看。他在介绍抗战英烈朱赤、程智将军英勇事迹的展板展柜前站立良久。他说,回去后要给同学们讲英烈事迹,“他们牺牲时,只有三十多岁。程智将军的孩子还没有出生。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和平生活,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
小长假的后半程,南京连续阴雨天气。很多观众冒雨进馆参观。
来自山东枣庄的小朋友张竞心,今年上三年级。国庆期间来到南京,必来之处就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来馆之前,妈妈叮嘱她一定带上小国旗,要记住那段惨痛的历史,更加热爱祖国,好好读书,长大了要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在一号门“家破人亡”雕塑前,一对母子凝视着雕塑。儿子陈城阳是福建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四(13)班学生。他从网上看到过这尊雕塑,“今天来到现场,在下雨天,她浑身都湿了,更显得悲惨了。”他的母亲说,专门从福州来到南京,就为了带孩子来纪念馆看看,“太值得来一趟,我作为母亲,看到雕塑上这位无助的母亲,心里受不了。我们的孩子从小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尾厅留言区,一位父亲正带着孩子一起写留言。小编上前了解到,他们从哈尔滨来南京,孩子叫田浩宸,今年5岁半,上幼儿园大班。“来南京主要想到这儿来看看。原计划今天回去,后来终于预约到了今天,就果断决定推迟一天再回去。”田父说,他们平常在家总跟孩子念叨历史,以至于孩子把它铭刻在骨子里了。他参观后表示:“我认为每个中国人都要到纪念馆来看看,知道过去我们同胞遭受了日军怎样的暴行。我们得永远记住,要有骨气,把自己国家建设好!”
02
观众留下万余参观感言 爱国情怀力透纸背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铭记国家历史,好好学习,为伟大的祖国更加富强而奋斗”……国庆7天,纪念馆总计收到观众留言14415份,其中纸质留言10108份,电子留言4307份。滚烫的字里行间,表达了大家对历史的铭记,对祖国的爱。
▼向下滑动▼
3
552万网友线上参观 表达爱国情感
纪念馆是有物理边界的,但新媒体无界。国庆小长假期间,纪念馆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号、抖音、视频号、海外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和Twitter上的“Nanjing Memorial”(南京祭忆)账号等12个自媒体平台,持续发布纪念馆讯息,将这里的展览、活动、观众参观感言等传递到网络终端,服务没能来到纪念馆现场的观众。截至小编发稿前,12个平台累计有552万网友在线浏览。
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三篇推文,共有近8万观众阅读。观众留言:“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一刻很骄傲我是中国人!”“祝福祖国越来越强大!”
官方微博发布近百条内容,总计阅读量516万人次,最多一条微博收获282万阅读量。
官方抖音平台发布3条内容,4万网友在线观看。“勿忘国耻!铭记历史!”是人们留言最多的字眼。
官方视频号,累计浏览量近3万人次,点赞量约400人次。
累计有9万海外网友浏览了我馆海外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和Twitter上的“Nanjing Memorial”(南京祭忆)账号内容。网友留言:“国庆节快乐!希望一切都好!”
·纪念馆融媒体中心出品
·审 校:李 凌 赵伊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