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教育是民生之本、强国之基。近年来,哈密市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推进集团化办学、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使得各族学生从“有学上”正逐步向“上好学”转变。

改善办学环境 提升办学能力

走进哈密市第九中学,校园内崭新的教学楼格外显眼。踏入教学楼,干净整洁的走廊、宽敞明亮的教室、功能齐全的书法室、音乐室、舞蹈室,都让人羡慕不已。教室里,朗朗读书声洋溢在整个校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密市第九中学开展丰富的课后服务。融媒体中心记者 叶翠摄

提到新的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学生们赞不绝口。走进音乐教室,动感的架子鼓声在学生灵巧的手中敲出;书法教室,学生们认真地书写;象棋教室里,学生们在棋盘上激烈的对决……

“现在上书法课我们都有专门的书法教室,非常感谢政府的好政策。”五年级(7)班陈柯辛高兴地说,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学了轮滑、古筝、手工等社团,他们的校园生活无比丰富。

哈密市第九中学副校长龚冬环从教已有20多个年头。20多年来,她见证了哈密教育的巨大变化。

龚冬环感慨,与十几年前相比,学校无论是从设施、设备还是从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学校班级少,学生多,教室上完课后还得秒变各种社团室,拥挤在一起只能凑合着开展社团活动。如今学校新建了教学楼,实现了功能室、社团室“自由”,社团活动由之前的20多个增加到了40多个,极大地改善了学生学习、生活环境。

哈密市第九中学教学环境的改变只是哈密市提升办学条件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哈密市教育局了解到,为积极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哈密市不断优化中小学布局,着力提升教育教学环境。截至2024年9月底,哈密市有基础教育学校158所。其中幼儿园84所,义务教育阶段74所,在校学生达到8.6万人。“最美的建筑是学校”已成为哈密各族人民的普遍共识。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哈密市加快补齐教育短板,积极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划片规范入学、阳光监督入学,我市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市共下达各级各类教育补助资金1.06亿元,惠及学生7.66万人。

捆绑联盟模式 缩小城乡差距

近年来,哈密市以义务教育能力提升为着力点,哈密市教育局着力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师资共享的教育服务体系,通过送教下乡、轮岗交流、教育集团等方式,调动优质教师资源向乡村教学中流动,实现了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双向流动,进一步提升了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密市第四教育集团开展“送教下乡”交流活动。融媒体中心记者 叶翠摄

近日,哈密市第四小学送教教师魏国财带着精心准备的“足球一对一攻防练习”课程走进了哈密市第十二小学,为学生们上了一堂动感十足的体育课。“我们是两所学校是集团校,大家一起教研,才能一起进步。”魏国财说,“教育集团”模式并不是单一的城市学校给农村学校传经送宝,而是城乡学校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的良好途径。

积极探索城乡“教育集团”发展模式,目的就在于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了帮扶学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带动了学校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哈密市第四小学作为教育集团校的牵头校,带动5个成员校集中备课、共同磨课,积极开展联盟校之间的教学能力水平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密市第十二小学的学生们正在认真上课。融媒体中心记者 叶翠摄

王璐是哈密市第十二小学的语文教师,她告诉记者,2017年初,她所在的学校与哈密市第四小学结为“教育集团校”后,学校正发生着喜人的改变。老师们一起集体备课,两所学校实现教案同步;老师们一起教研,一起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计出最优教学方案;优秀的教师带队走进乡村学校,将最优秀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课堂授课技艺传授给了乡村学校老师,这些变化让城乡的孩子们同步享受到优质教育,使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

哈密市第四小学副校长李燕介绍,学校利用教学资源优势,组织优秀教师走进结对学校“送课下乡”“轮岗教学”等方式,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使得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理念都有了很大提高,实现了传帮带的良好效果。

记者了解到,通过采取教育集团办学模式,以优质学校为龙头,捆绑区域内对应学段的2—3所薄弱学校(包括农牧区学校)。目前,哈密市共有39个教育集团,实现了捆绑联盟教学,进一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教育质量再提升。

文|融媒体中心记者 叶翠 于斌

编辑|谭云

责编 | 赵春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