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国庆期间,当全华夏人民都在欢庆祖国诞辰的时候,许多追忆峥嵘岁月的电影也正式上映了。

其中,《志愿军:存亡之战》可谓是震撼人心,电影展现了无数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火中的牺牲与坚持。它让我们在泪水中感受力量,在震撼中铭记历史。

而这部作品就是改编自发生在朝鲜战争的真实战役——铁原阻击战,说起这场战役,它称得上是抗美援朝战场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那么真实的铁原阻击战,究竟惨烈到什么地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背水时刻,存亡之战

《志愿军:存亡之战》的电影名字,已经足够说明铁原狙击战在当时的重要战略地位。

这是一场存亡之战,更是一场关乎整场抗美援朝是否胜利的守卫战。

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在没有空军掩护的状况下不断深入,多次与敌军正面相遇,在经过四次规模巨大的战斗后,已经伤亡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他们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人民志愿军们不会想到,迎接他们的,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惨痛战役。

这场战争,究竟是怎么爆发的呢?

1951年5月15日,那一天是个乌云密布的日子,志愿军刚刚攻克了青平川大桥,而此时汉城三面被围,急需要突围和救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现实的状况是,所有志愿军经过战火,已经精疲力尽,又因为被封锁补给交通线以及其他原因,后勤已经与前线的战斗完全脱轨了。

“前线各军,一律后撤!以最快的速度转向三八线一带防御!”

彭德怀下达这样的军令后,所有志愿军都绷紧了自己的心,他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在如此紧张的局势下后撤,我军已然身处劣势了。下一场战斗,将会是与敌人的殊死一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切准备就绪,5月21日,志愿军随着总部的命令有序后退,巧合的是,就在同一时间,刚刚上任的美军司令李奇微也对下属们下达了反攻命令。

原来,之前的美军连连败退,战局十分危急,其主帅麦克阿瑟已经因为作战不力等原因,被下令免职回国了,接替他的正是李奇微。

指挥的变动,直接带来了美军战略和行军路线的变动,当时的李奇微改变了麦克阿瑟那种一板一眼的行军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始运用创新的眼光,研究中国志愿军的路线,对志愿军使用军事阴谋和突然袭击的打法。

在这种情形下,李奇微又察觉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动路线,以为中国是怕了他们,气焰更加嚣张,也开始紧追志愿军的步伐快速向北方移动。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军正在后撤,可我军在三八线一带的防御依然十分严密,几乎可以称作是铁桶一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哪怕我们后勤暂时跟不上,美军想要彻底攻破这条防线、进入三八线内,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于是,接近我军时,李奇微在军帐里研究了许多日,最后,他指着一个地方,发动了进攻令。

他手指的地方,正是当时我军防御战力所在的铁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李奇微判断出,我军想要后撤并同时准备反攻,走铁原正是最好的路线,无论我们怎样进军,一定都绕不开这里。

也就是说,铁原,是志愿军的最后一道防线。

于是,美军立马针对铁原地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备战。而中国人民志愿军也想到了对方的阴谋,在彭老总指挥下,紧急向铁原地区加紧布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空前惨烈的厮杀

1951年5月,酝酿许久的铁原阻击战一朝爆发了。

在这里进行防御作战的是第19兵团第63军,面对来势汹汹的美军,63军仅有两万多人,他们面对敌军的五万人,无异于是螳臂当车。

但彭德怀对63军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死守铁原!至少15到20天,我军要与铁原共存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63军面对命令无一退缩,他们很明白目前的战局,一旦他们退了或失败了,后方整整几十万大军将彻底陷入被动,只能被人家压着打,到那时,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每一位士兵都抱着必死的决心,站在了铁原的战场上。

首先投入阻击战斗的是189师,虽然以“师”称呼,可当时的189师仅有7000人,想要阻挡美军,可谓是难于登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63军的军长傅崇碧和189师的师长蔡长原都没有放弃,他们挤在逼仄的空间里,在昏暗的光线下苦思冥想战术。

经过对美军战略的研究,两位将军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是这个发现,成了我军破局的关键。这究竟是怎样的规律呢?

原来,李奇微带领下的美军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军队的侧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之前的战斗,一旦这个方向遭到攻击,美军往往会立马停下脚步,进行一波“拔钉”和维护,休整部队后才继续前进。

于是两位长官立马下令,让部队化整为零,以班、排为单位,修建一个个用来攻击的小型阵地,等美军一到,就一波一波上,频繁阻击美军。经过这样的车轮战来有力地牵制美军的进攻。

可是,这样的攻击虽然迅猛,却只能迟滞敌人的攻击,由于我军兵力不足,并不能让美军致命,反而还会给我军战士带来极端的疲惫和转移的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我们别无选择,大军处在危亡时刻,志愿军们只能前扑后继。

于是,异常漫长又惨烈的鏖战开始了。

战斗的一开始,我军的打法果然让美军疲于奔命,忙着“拔钉”,在有效争取时间的同时,我军的一批又一批志愿军战士顶着美军跑火冲锋,在美军的进攻中倒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将士的尸体还没来得及清理,军队也还没来得及整顿,又有下一个阵地的战士开始吸引美军的炮火。

他们当然看到了前一个据点的惨烈,可是,依旧没有人放弃,大家宁愿以这种同归于尽的打法,换取大部队反攻的时间。

终于,进行到最后一个据点时,志愿军的兵力已经所剩无几,枪支弹药损失了不少,士兵们也多有伤亡,团长朱彪为了避免部队全军覆没,只能下达撤退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撤退只是一时的,当天晚上,简单休整过的志愿军,在朱彪带领下,趁着夜色偷偷摸到种子山下,骤然向美军发动突袭。

利用志愿军在解放战争中积累的游击战和近战的优势,进行巧妙的转移、偷袭、包抄,在当晚夺回了种子山。

朱彪随即接到师长蔡长元的命令:“同志们,哪怕战斗到就剩下一个人,也要给我守住种子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山上的一个营战士舍生忘死,面对美军的反攻,无不拼力攻击。

在炮火中,有的人断了胳膊还在冲锋,有的人满身血污还用最后的意识大喊杀敌,在这样空前惨烈的战斗下,他们坚持到了第二天中午。

随后,全营战士三百多人全部战死,整个种子山上横尸遍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黎明的曙光

与此同时,美军在其他防线上的进攻行动还在继续,美军不断调集来机枪和重炮,几乎将志愿军战士包围。

一场又一场的攻击结束后,我军仅剩的兵力挤在一个废弃矿洞搭建的临时指挥所内休息。

地理环境恶劣,天气又是寒意阵阵,洞内只有战士们急促的呼吸声和商量战略的人声,血腥气和炮火味夹杂着,让本就硝烟弥漫的战场更多了几分悲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幅场景,使得当时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久久无法平静。

那一天彭德怀司令足足在洞口站了好几个小时,滴水未进,也不怎么说话,只是呆呆地望着洞的外面,思考着什么。

这片疮痍的土地上,遍布着凄惨的尸体,南边的天空已经被连日的炮火侵染得全是红色。看着这一切,彭德怀司令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心里的悲怆,留下了两行眼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彭德怀可是经历过上千次战斗的,因为作战勇猛,一度被称为军中的“铁司令”。

尤其是在志愿军入朝之后,彭德怀作为总指挥已经领导了四次大规模的战役,经验丰富。

但是,只有这场铁原狙击战让久经沙场的彭老总流下了眼泪,这也可以看出当时那场的战斗的惨烈程度非同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悲伤过后,我军又重新投入战场,对着美军的跑火拼命。

到最后,63军终于以极高的代价,完成了彭老总下达的死守铁原15到20天的任务,并在第十三天的时候,完全打退了美军的进攻。

整个铁原阻击战中,我军共计投入了9000多兵力,得以生还的仅有700人,战斗中歼灭敌军的数量也与我军的伤亡数量相当,可以说,铁原狙击战是一个奇迹,也是一场惨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铁原阻击战的掩护下,我军得以由危转安,其他各部队得以喘息,在休整后向敌军发起攻击。不久后我军就又打到了三八线以南,迫使美军提出停战谈判。

志愿军战士们的负重前行,换来了我们今日的岁月,面对那些惨痛的记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参考资料:
《战场》系列 铁原阻击战(一).央视网
李新市. 铁原阻击战:扭转朝鲜战争态势的关键之战.《CNKI》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免责声明]
文章叙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