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月6日,一架从香港方向飞来,经过多方辗转才抵达北京机场的专机,有几人从飞机舷梯走下,中共方面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带队,并有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陈毅、叶剑英和聂荣臻等六名元帅亲自相迎,从飞机下来的几人究竟是何身份,为何此时回到北京呢?
图 | 中间的是卫立煌
相信各位看官已经猜到了,他们便是卫立煌夫妇,说起卫立煌,他曾经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但他在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被《新华社》公布为43名国民党战犯之一,竟让周总理和6位元帅亲自接机,这是为何?
图 | 周总理
1955年4月25日,毛主席亲自宴请卫立煌等人,期间,众人谈论起那段战争岁月,感叹时间如白驹过隙,毛主席握着卫立煌的手,有感而发:“时间过得真快啊,俊如,你之前为我党是立过大功的,但却受了这么多苦!”
卫立煌没想到主席会说出这么真诚的话,连忙回答道:“主席,为了国家和人民,我不在乎!”
毛主席听完他的回答后,为他的谦虚低调而感到欣慰,那么,“战犯”卫立煌究竟做了哪些有利于我党的事,能让他在回到大陆后享受如此优待呢?
1897年2月16日,卫立煌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城东郊卫杨村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清政府吏制下的一名田赋官,但他为人清廉,从未做过贪污腐败的勾当,可能是“苍天不长眼”,1905年的一场大瘟疫,无情地夺走了他父亲的性命,从此,卫家的日常生活要靠卫立煌的大哥——卫立炯来维继。
图 | 卫立煌
得益于卫立炯在县里任职取得的收入,卫立煌才能在附近村子里上私塾,他在校期间,勤奋努力,加上他极高的学习天赋,学习了《六韬》《论语》《诗经》等中国古典书籍,他能作诗、对对子,俨然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小才子,这也为他今后的事业打下了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但时局更加动荡,暗杀革命党人和军阀混战等乱象层出不穷,中国逐渐出现了南北分治的局面,卫立煌感受到光靠读书拯救不了落后的中国,用思想根本无法铲除封建产物,只有投身到革命的浪潮,才能找到根治中国的“良方”。
时任安徽和县军事训练班主任的卫立炯,他得知弟弟有革命的思想后,甚为欣慰,他时常给卫立煌讲述革命党人的理念,告诉他当今社会唯有革命才能改天换地,要坚决抵制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邀请国民党元老宋教仁前往北京参加国会会议,等宋教仁来到火车月台与友人告别时,突然一名男子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他对着宋教仁开了几枪。两天后,宋教仁因抢救无效而亡,举国震惊,袁世凯则“猫哭耗子假慈悲”,说要抓住凶手进行严惩。
图 | 孙中山(油画)
但革命党人从“宋案”的血的教训中清醒了,他们看清了袁世凯的“险恶嘴脸”,不过是想动用武力,直接消灭南方革命党人,孙中山认识到“非去袁不可”,他主张社会各界立即兴师,“武力讨袁”,在这样的背景下,立煌兄弟俩参加了二次革命,经过一番努力后,和县宣告独立。
但好景不长,袁世凯命令倪嗣冲率军包抄革命党人后路,先后攻占了当时安徽省会安庆、商业重镇芜湖和津浦线“明珠”蚌埠等地。自此,武力统一安徽全境,宣告着安徽的“二次革命”失败。
卫立煌等人为了活命,只得跟着武装队伍潜回家乡,等待机遇。1914年,卫立煌来到汉口,报考了湖北陆军学兵营,在军事训练期间,他刻苦训练,争做训练标兵,只为以后的军旅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他在与战友们日常的交流中获益匪浅,极大地开阔了眼界。
从学兵营毕业后,由于卫立煌自小就嫉恶如仇,所以誓死不去北京加入北洋军,而是在机缘巧合之下,辗转来到广州参加了粤军,并被选派到孙中山的卫队。一想到能来到孙中山的身边,保护自己心中的“精神导师”,卫立煌无比兴奋。当聆听到孙中山的最新革命理念后,他的脑海中时刻会响起“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不仅仅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了,还要将它变成自己的终身奋斗目标。
图 | 影视剧中卫立煌的形象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卫立煌逐渐展现出作战和指挥才能,在作战时,他身先士卒、不惧牺牲,以大无畏的精神感染着每一名战士,由于他的战绩突出,很快就被编到许崇智的队伍中担任排长。
1918年4月,素有“北洋之虎”之称的段祺瑞想要用武力统一全国,遂出兵广东。孙中山立刻命许崇智、陈炯明部率军阻击,当队伍进入闽西南地带时,一天深夜,许崇智部与北洋军狭路相逢,由于敌人兵力胜于己方,我方队伍很快就被打散。
但卫立煌并没有像旁人一样惊慌失措,反而挺身而出,他对众人说敌人此时不了解地形和我方人数,他们肯定也非常慌乱,所以我方可以借此机会,找到敌人薄弱点进行反击。
很快,在他的带领下,部队就重新集结完毕,卫立煌根据几年的作战经验,凭借敌人动向和火力点,成功判定出敌人指挥部所在地。他立刻率领部下朝着敌人指挥部方向进攻,为了减少战士们的顾虑,他冲在队伍最前面,果不其然,前方正是敌人的指挥部,卫立煌等人集中所有弹药进行猛攻,一举拿下了敌人的指挥部,扭转了整个战场局面。
卫立煌因为立下奇功被提拔为营长。等到粤军班师回粤时,孙中山非常欣赏这个年轻人,特意赠予他一张自己的照片,背面写道“立煌同志孙文赠”。卫立煌非常珍视这张宝贵的照片,一直悉心收藏。当商团军和陈炯明部叛乱时,卫立煌又跟在许崇智身后南征北战,解决了一系列“麻烦”,他被火线提拔为补充旅旅长。
短短几年时间里,卫立煌就从一名基层战士被提拔为旅长,可见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偶然,光靠勤奋努力还不够,还必须要有超乎常人的勇气和胆识。
图 | 蒋介石和卫立煌
此时,国民党内部有一双眼睛正紧紧盯着卫立煌,此人便是蒋介石,他认为卫立煌是个难能可贵的人才,忠诚和胆识都没得说,倘若能收为己用,能为自己走上权力中心的“舞台”扫除很多障碍。
而卫立煌也看出了蒋介石不安于现状,但他对蒋介石在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势的事情早有耳闻,尤其是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蒋介石充分暴露出他的政治野心,大力网罗黄埔军校的优秀学员。
在当时,国民党高层也开始清党侧,调走甚至杀掉与自己政见不合的人,例如许崇智就被蒋介石驱逐出广州,他的部队全部被蒋介石亲手改编,卫立煌所在的旅降格为团,卫立煌虽然心有不满,但是他相信自己能够凭实力说话,占据一席之地。
1926年7月,也就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两年后,广东革命政府正式决定出师北伐,卫立煌在福建的永定、松口两处作战时,英勇无惧,用计谋击溃了周荫人部,立下战功。
在同孙传芳部作战时,卫立煌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法,他打得游刃有余,部队稳步向前推进,当北伐军打到南京时,卫立煌被蒋介石任命为南京戍副司令,直接保卫南京城的安全。可以看出,蒋介石愈加重视他的作战能力,竟破天荒地将他列入自己的“黄埔圈”,跻身于自己的“五虎将”行列。
图 | 卫立煌(中间)
在蒋介石突然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民主进步人士后,卫立煌并未及时醒悟,甘当蒋介石的“马前卒”,在中原大战以后,充当起蒋介石身边的反共先锋的角色。
1932年5月,蒋介石集结几十万大军围攻豫鄂皖苏区,卫立煌担任中路军第6纵队指挥员,当时蒋介石下令:无论哪个纵队,只要能率先攻入苏区的军政中心金家寨,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该地。
将士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受鼓舞,卫立煌走山路奇袭银山畈,进入大别山北麓,与红军一番激战后到达汤家汇。红军主力部队为了保存战斗力,于是向东部转移,卫立煌趁势夺下金家寨,蒋介石依照诺言,将此地命名为“立煌县”(今金寨县),并提拔他为鄂豫皖边区清剿总指挥。
在这次围剿战中,卫立煌虽然名声大振,但是他也开始意识到红军部队战斗素养很高,指战员用兵如神,这一点与往常的对手大不相同,不容小觑。
而让他真正对中共刮目相看,甚至让他与蒋介石产生间隙的事情,还属“西安事变”,此前,在“九一八事变”中,卫立煌就对国民党提出的“不抵抗”政策非常反感,他认为蒋介石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非常荒唐,明显是陷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于不顾,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图 | 西安事变
但如今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党员,亲自来到西安真诚谈判,国民政府的宋美龄、宋子文等人来到西安后,在谈判桌上与张学良、杨虎城,以及周恩来等代表进行斡旋,经过多日谈判,国共两党初步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
卫立煌对此事触动很大,大加赞赏共产党提出的全力抗日、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政策,也为共产党的“国家利益优先”的大格局而感到敬佩,事后,他也曾发言:“当前抗日关键阶段,内战确实不能再打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卫立煌担任第二战区副司令,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归卫立煌指挥。由于我军只有三个师的编制,所以很多指挥官都要降职作战,在和国军打配合战时,国军的职务和军衔都比我军要高。因此,我军常常不受他们待见,我军指挥员有时想要和他们探讨作战计划,国军甚至拒绝参会,态度极为恶劣。
但卫立煌是个例外,他在和我军合作时,给予我军非常大的独立权,全程不干预,尽力避免两军产生摩擦。
当时八路军高级将领就这么说过:“八路军属于第二战区,归卫立煌副司令指挥,但他从来就没有指挥过我们,对我们的态度,也不像其他国军将领那样强硬!”
图 | 卫立煌
1937年10月,日军指挥员板垣征四郎率领部进犯山西,国民党当局为了确保山西要地的安全,决定转用平汉线的兵力,在太原以北的忻(xīn)口地区组织一场大规模会战。
忻口是太原市北部的重要屏障,虽然地势不高,但是有句说法:“守住了忻口,就守住了太原,而守住了太原,即可稳住山西,继而保住华北。”足以看出,这片地区对整个华北战场的重要性。
卫立煌指挥国军在正面战场与日军血战20余日,最后歼敌2万余人,在此期间,八路军从敌后进行包抄,歼敌1000余人,取得平型关大捷,这一举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也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以来的典范,卫立煌愈加佩服八路军的作战能力,他在公共场合这样说道:“没有八路军从旁协助,我军不可能歼灭得了这么多日军!”
1938年春,卫立煌来到八路军总部,他在八路军将士们开嘉奖大会时说道:“两军相处的这几个月以来,我深刻认识到八路军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最精锐的部队,你们在抗日战争中的作战方法和理念值得我们学习,但也希望你们以后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从“复兴”一词就足以看出卫立煌是从国家和民族层面看待两军合作的,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之际,一切都以大局为重。
随后,他不顾国民党高层的流言蜚语,顶住重重压力,一次性给八路军划拨了100多万发子弹,20多万颗手榴弹,100多箱肉罐头和数万件服装。后勤部部长担心弹药数目过大,会受到蒋介石怪罪,不敢下发,卫立煌就亲自出面,说道:“八路军也是抗日的重要力量,我们要一视同仁,我亲自将这批物资运送到延安,出了事,我来承担!”
图 | 卫立煌
就这样,卫立煌让人将大批物资装车,亲自运送到延安,当八路军将士们看到十多辆军车装载着数不尽的军需物资时,十分兴奋,说道:“这下,鬼子来得再多,我们也不用担心了,弹药绝对管够了!”
毛泽东为了表示卫立煌对坚持抗战作出的贡献,给予了他褒奖,林伯渠则挥墨写下“黄河保卫华北,先生保卫黄河”的字幅并予以相赠。
1939年9月,卫立煌兼任河南省主席,八路军想在洛阳设立办事处,卫立煌直接批准,这样八路军可以在洛阳筹办大量物资,设在洛阳的电台也可以及时向延安作汇报,这极大地拓展了我党的活动范围。
当周恩来,朱德等党中央领导人来到洛阳,与卫立煌商讨抗日对策时,卫立煌都是来到城门口亲自相迎,好酒好肉相待。经过多次接触,中共领导人觉得卫立煌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与当年争抢军功、围剿红军的他判若两人,如今,他与我党友好相处,共同积极抗日,说明还是有转变思想的可能。
这一点自然也被国民党高层拿来大做文章,毕竟国民党内部派系纷争异常复杂,特务时常以卫立煌偏袒共产党,早有异心的理由向蒋介石告状,起先蒋介石比较信任卫立煌,说抗日以大局为重,勿再多言,但是汤恩伯、蒋鼎文等人早就对河南省主席的位置垂涎多年,不停地将莫须有的罪名扣在卫立煌头上,时间一久,生性多疑的蒋介石内心也在动摇。
图 | 蹲下吃饭的是卫立煌
1941年底,国民党高层再次向蒋介石打小报告,说卫立煌没有遵从上级指示,在很多事情上偏袒共产党,蒋介石自己也发现了卫立煌思想在快速转变,他担心再这么接触下去,卫立煌会被“赤化”,于是立即解除了他所有的军权,并秘密监视他的日常行为。
卫立煌对蒋介石采取的行为感到不齿,说道:“他太多疑了,一直跟在他身边,会被他当成傻子!”
1942年1月,日本想通过入侵缅甸,斩断中国大西南地区的援华通道,由于前期蒋介石派出的中国远征军作战接连失利,他不得不派出卫立煌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官一职,在后者的努力下,他们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收复了云南所有沦陷的领土,保证了援华通道的畅通。
解放战争时期,卫立煌正在国外参观考察,以远避国内纷争,但该来的还是会来。1947年秋季,蒋介石发送数份电报催促他回国作战,卫立煌本来就非常反感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破坏国共第二次合作,现在还要他回国,与曾经并肩奋战的同胞们自相残杀,这是他不能容忍的,他一直拖到次年年初才回到中国。
等他一回来,就被蒋介石委以重任,即担任“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歼灭解放军。当然,卫立煌坚决遵从自己的内心,无论蒋介石发了多少份急电让他派兵解围,他始终岿然不动,只派遣少量兵力死守沈阳,对蒋介石的命令采取一拖再拖之策。
图 | 蒋介石
解放军很快就打掉了国军几十万大军,解放东北全境。
蒋介石气得暴跳如雷,说卫立煌迟迟不发动歼灭战,导致东北全境被解放军攻占,现在必须革除他的职务。
1948年12月,卫立煌全家被软禁在南京住所,自由受限。同月15日,新华社向社会公布了国民党的43名战争罪犯名单,放眼望去,几乎都是国民党军政高级官员,卫立煌的名字位列第28位,但卫立煌得知这个消息后,没有一丝愤怒,反而非常激动地对妻子说:“太好了,共产党没有忘记我!”
自己明明已经身处险境,他还如此兴奋,这是为何?
原来,蒋介石当时认为他故意在东北打败仗,有“通共”的嫌疑,很有可能将他革职甚至处死,现在新华社及时公布这份战犯名单,极大冲淡了他“被赤化”的力度,为他提供宝贵的生存空间。
这也足以体现中共和他多年的默契,在事先无通知的情况下,卫立煌就能迅速摸透我党的意图,真是难能可贵。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被迫下野,由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一职,卫立煌夫妇由此获释,他们趁着时局动荡,特务监视松懈之际,多方辗转,最后来到了香港。
图 | 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上台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远在香港的卫立煌通过广播收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开心,写下亲笔信向党中央领导人发去贺电。
在接下的几年时间里,卫立煌时刻关注着解放台湾、祖国统一的话题,也曾冒着被国民党特务刺杀的风险,写下不少支持国家统一的文章,还和友人探讨过新中国关于解放台湾的一篇报道:“这份宣言彰显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的决心!我站在一个中国人的角度说出这番话,就算特务拿枪对着我脑袋,我还是会这么讲!”
周总理非常赞赏他这句话,认为他的思想已经得到空前解放,在香港漂泊多年,是时候回来了,周总理指示香港地下党组织了解卫立煌夫妇的心意,卫立煌得知这个消息后,激动地说:“我愿以余下岁月报效祖国,革命大于一切!”
图 | 毛主席(左)和卫立煌(中间)
1955年3月14日晚,在一番巧妙安排之后,卫立煌夫妇从香港出发,几经周折,才回到久违的大陆。当卫立煌夫妇乘坐专机到达北京机场时,他们看到周总理,还有包括朱老总在内的六大元帅亲自相迎,以表示对这位在抗日战争期间,对我党和我军作出巨大贡献的抗日名将的尊重,卫立煌喜极而泣。
图 | 朱德
一个多月后,毛主席亲自邀请卫立煌见面并一起进餐,两人有10多年没见面了,但还是一见如故,毛主席在酒桌上和几位元帅说起抗日战争时期的那段往事,说到卫将军在忻口会战给予日军沉重一击,给予八路军大量军需物资,在解放战争中,以民族大义为重,才没有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他是人民英雄,是民族功臣。
纵观卫立煌的一生,他年轻时曾误入歧途,但好在他及时醒悟,走上正确的轨道,始终秉持着一颗爱国心,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英雄永远值得人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