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876年前,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一心为国,驰骋疆场达十六年之久,令金人闻之胆寒的大英雄岳飞被南宋朝廷赐死在大理寺狱中,同时被害的还有岳飞的儿子岳云和岳飞的部将张宪。这一年,岳飞只有39岁。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字绝笔:“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被害,宋朝举国百姓为之动容,金朝君臣却举杯相庆,俱言:“和议自此坚矣!”做出如此亲者痛,仇者快的坏事的宋高宗与秦桧君臣则被永久地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桧罪有应当,可是高宗却逍遥法外

20年后,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宋孝宗替岳飞平反昭雪。从此无论正史还是民间都记得曾经有这么一位忠心耿耿,武功盖世,却惨遭天下奇冤的大英雄岳飞。岳飞的英名也传扬了近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岳王庙塑像,万世传颂岳飞英名

可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不断地有一些关于岳飞被害的奇怪的论调在传播,并且还越来越发酵。
先是有人提出岳飞之死罪魁祸首不是秦桧,而是高宗。这应该没错,高宗罪责难逃,只不过我国古代对皇权的敬畏,使得高宗一直得以逃脱历史的审判。

但接下来关于高宗为什么要害岳飞就传得越来越离谱。有人说高宗之所以要害岳飞,是因为岳飞念念不忘迎回二圣(二圣就是宋高宗赵构的父亲宋徽宗赵佶和赵构的哥哥宋钦宗赵桓),二圣无论谁回来,高宗赵构都不可能继续做皇帝,所以高宗才与秦桧合谋害死了岳飞。

再后来到更有人说其实岳飞本就该死,谁让他没事总干预人家皇帝的私事,本来宋高宗赵构就有不育症,不能生孩子,他却哪壶不开提哪壶,一点眼力见都没有,非得上表劝说高宗赶紧从赵氏宗室中选择一位做太子,也就是劝高宗尽快立储。如此不知好歹,被高宗杀了也不冤。

前一种论调我们还可以理解为学术的争论,后一种论调分明就是哗众取宠,不知廉耻,恶意诽谤。英雄岂容如此玷污。
虽然英雄本不需要争论,但是如果任由谬论泛滥,事实就可能被歪曲,正义从此会沦丧。如此颠倒黑白,我们还能相信什么?所以有必要为英雄再次正名。

下面我们先分析一下这两种论调,然后我们再探讨岳飞为什么会被陷害。
先看第一种论调,表面上看确实很有道理,宋高宗为了保住皇位杀了岳飞,从而避免哥哥和父亲归来给自己造成麻烦,好像也在情理之中。这毕竟是人性啊!可是如果我们多看看史书我们就明白这种论调根本站不住脚。
首先,宋朝的皇帝也没有那么害怕自己的哥哥或者父亲会夺他的皇位。
虽然有赵光义“斧声烛影”的传言,但是在高宗之前,宋朝皇位的传承还基本都很平稳,没有像其他朝代那样阴谋诡计,你争我夺,自相残杀。高宗的父亲宋徽宗赵佶就是活着的时候禅位给高宗的哥哥赵桓的。即使徽钦二宗都被岳飞从金国救回来,让他们做太上皇就可以了,两个太上皇只不过多起个名称而已。这方面可难不住中国人。
其次,高宗其实内心是想救回自己的父亲和哥哥的。当然还有自己的母亲。他阻止岳飞继续北伐,有一部分原因还是他想要救回徽钦二宗呢?

为什么这样说呢?有条约为证。绍兴七年(1138年),金熙宗即位,完颜挞懒等金国的主和派掌权,决意要与南宋讲和,软骨头宋高宗听闻,如获至宝,立即任命秦桧为右相兼枢密使,压制主战言论,主持对金议和。终于在绍兴九年(1140年)南宋与金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第一次《绍兴和约》。
《绍兴和约》当中有一条非常清楚,就是金人答应送还宋徽宗的灵柩(当时宋徽宗已经病死在金国)、宋钦宗和宋高宗的母亲韦氏。
这充分说明宋高宗赵构是希望徽钦二宗回国的。但事与愿违,宋金之间还没有来得及履行第一次《绍兴和约》,金朝的主和派完颜挞懒在绍兴十年就被杀了。新上来把持金朝大权的完颜宗弼(金兀术)是个彻头彻尾的主战派,于是金国撕毁和约,对南宋重新开战。这时候岳飞与其他宋朝主战派将领受命反击金军,而岳飞更是作战神勇,将兀术杀得大败,还发出了“直捣黄龙(现吉林省农安县),与诸君痛饮”的豪言。可惜赵构一天十二道金牌追回了岳飞,北伐失败,重开和议。当然赵构一再和议有其深层次原因,这点我们一会儿再分析,但从赵构的心理上讲,也很有可能是害怕岳飞的铁骑把金朝逼急了,鱼死网破杀了他的母亲和哥哥。
这当然有些猜测,但无论怎么讲,赵构还是希望二宗回国的,在后来的宋金之间签订的第二次《绍兴和约》中又提到了送回宋徽宗的灵柩(当时宋徽宗已经病死在金国)、宋钦宗和宋高宗的母亲韦氏。当然后来金人只送回了灵柩和韦氏,没有送回宋钦宗。但是这不能证明宋高宗不想要回宋钦宗。
所以说认为宋高宗是因为岳飞念念不忘迎回二圣才杀了岳飞,应该是无稽之谈。
再看第二种论调,说岳飞是因为建言立储从而被杀,这更是毫无根据。
首先,在我国古代,皇帝家的事从来就不是私事,而是国家大事,因为家国一体。所以臣子是有义务在立储之事上建言的。尤其储君还是国家的根本,长期没有储君,国家肯定不稳定。就像美国人在法律上规定副总统在总统发生意外时可以立即就任总统一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国家不至于群龙无首,陷入混乱。也是很有必要,很正常的。当年肯尼迪遇刺的时候,副总统约翰逊立马就任,从而让国家机器继续正常运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肯尼迪遇刺,约翰逊立刻就任

做皇帝的,尤其是宋朝的皇帝不会认为臣子建言立储而觉得有什么意外。更不会将立储当成家里的私事,因为他的家不是皇宫内院,而是整个天下。
其次,当时建言立储,上表陈情的比比皆是,不光岳飞一人,比岳飞官职小得多的人都在上表,别人无事,为何偏偏要降罪岳飞。所以说岳飞因为建言立储被杀完全是胡说八道。至少是用现代人小家庭的观念去想当然地理解古代家国一体的皇权政治,这是极不严谨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
那么说了半天,岳飞到底是因为什么被害的呢?
其实他只是因为两个词五个字,才遭此千古奇冤。

哪两个词五个字?

“岳家军”,“和议”。

先说“岳家军”。岳家军一词发自百姓心中,出自金朝名将之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岳家军在宋高宗的眼里是巨大的威胁

岳飞的部队纪律严明,秋毫不犯,和历史上那些兵匪完全不同,老百姓都把岳飞和他的部队当成保护神,岳飞当年被迫撤军时,百姓纷纷拦道痛哭,足见百姓对岳飞和他的部队感情深厚,所以老百姓都称岳飞的部队为“岳家军”。
岳飞和他的部队作战神勇,屡战屡胜,打得金人闻风丧胆,金国名将完颜宗弼(金兀术)在惨败之后就无奈地发出哀鸣:“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完颜宗弼慨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无论是百姓,还是金人都把岳飞和他的部队看成一个整体,所以才叫“岳家军”。
岳飞的部队也确实是岳家军。宋朝忌惮武将。北宋开国之初就建立了兵将分离的制度,国家的军队要牢牢地掌握在皇权之下。可是北宋灭亡,天下大乱。当时岳飞投在了宗泽的门下,任东京留守司统制。后来宗泽死后,岳飞归杜充辖制。再后来金人大举进攻,杜充兵败降金,部队溃不成军,好多将领只顾逃命,只有岳飞稳稳地控制住了自己的军队,不断收容散兵游勇,自成一军。孤军奋战在广德、常州、建康、泰州等地。
后来又经过多次剿匪作战,岳飞又充实了自己的军队,部队一度达到十万人,是各个驻屯军中最强大的一支。由于岳飞治军有方,纪律严明,有勇有谋,几乎战无不胜,在自己的军队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队伍中也聚拢了一批能征惯战的将领唯岳飞马首是瞻,可以说实质上这支军队简直成了岳飞的私人军队。
这当然是会被高度忌惮武将的宋朝皇帝所猜忌的,你“岳家军”名义上是我赵构的军队,可是实际上却只听从你岳飞的,这简直是是可忍而孰不可忍,所以赵构才起了杀心。
但是如果只是拥兵自重、功高盖主,宋高宗也不至于就非得要岳飞的命。夺了他的兵权也就是了,事实上后来也确实夺了他的兵权,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在另一个词“和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宗和秦桧日思夜想的就是“和议”

岳飞是宋高宗和秦桧力主的所谓和议大计的最主要障碍。岳飞坚持抗金,同时金人也最惧怕岳飞。在完颜宗弼给秦桧的密信之中曾经提到:要和议、必杀飞。

高宗和秦桧朝思暮想的就是和议,在高宗的心里北方游牧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这种观念从太宗之后就深深地印在了历代宋朝皇帝的心中。而且因为前有宋真宗《澶渊之盟》之“成功案例”,用钱能买来和平,干嘛还要冒险依赖不可信任的武将呢?毕竟那拥兵自重的岳飞会隐约让人想起武力夺权的先祖赵匡胤啊!即使你岳飞再说自己忠君爱国,朕还是信不过。
所以在“岳家军”的威胁和“和议”的诱惑之下,岳飞就成了牺牲品。赵宋官家对武将从来就没珍惜过,牺牲也就牺牲了,朕也知道你冤枉,可是没办法,谁让你是岳飞呢?谁让你那么厉害呢?不杀你,那凶狠的金人会同意朕求和吗?所以还是让你做出牺牲吧!朕知道你忠君爱国,这就算是你尽忠了吧!
宋高宗当然知道岳飞是冤枉的,所以在他当太上皇时,宋孝宗为岳飞平反,他一言未发。
岳飞就这样被冤杀了,但所有有良知的人都会记得他,尊重他,即使是他的敌人。这都是因为他的神武,更因为他满腔的忠诚。虽然有人会嘲笑他政治上幼稚,但是这个世界真的需要这样的无畏和忠诚。岳飞不是为了自己,为了是江山社稷、黎民百姓。
正如后人所说:“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穆千古,英雄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