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长袍穿出潮爆味道,一把纸扇挥洒时尚甫士。在广州,有彭嘉志的地方就有粤语讲古。10月2日—6日国庆期间,“新时代,我来讲:‘英雄花开英雄城’2024广州故事会在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进行了5场粤语讲古专场活动。广东省级非遗项目“粤语讲古”传承人彭嘉志和他的30位弟子围绕《童说岭南——听彭嘉志讲古仔》系列书籍,用粤语讲古的形式先后讲述了《十三行》《状元及弟粥》《刑场上的婚礼》等多个岭南故事,展现了广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500多名现场观众收看。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荔湾区委宣传部、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和新世纪出版社共同主办,是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在国庆期间的重点惠民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省级非遗项目“粤语讲古”传承人彭嘉志和多位小徒弟来到现场,带来精彩的粤语讲古。

九声六调说粤语,抑扬顿挫趣味生

活动中,彭嘉志一出场便点燃了现场小听众们的热情。他和30位弟子围绕岭南文化、红色文化等用粤语讲古的形式先后讲述了《醒狮传说》《状元及弟粥》《太上老君斗如来》《十三行》《刑场上的婚礼》等多个故事,展现了广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名为十三行,大家知道十三行这一地名是从何而来吗?”彭嘉志为听众们讲述十三行的由来,以及十三行富商吴天垣如何从“卖鸡爽”成为“爽官”的发家致富奋斗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嘉志为观众讲述《十三行》的故事

广州市艺术中学高一的雷霆枫这次表演的是《刑场上的婚礼》,他从小学六年级起接触粤语讲古,5年来越学越感兴趣,霆枫说:“讲古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让我不断吸收不同领域的知识,成为博闻之人。作为广州人,每次能站在台上表演,都感觉自己在传播广府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传承使者,自豪感满满的。”

槎龙镇泰小学二年级的郭彦希也积极报名现场体验了一把粤语讲古,彦希告诉记者,学习粤语讲古后,对广州的过去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也学会了很多方言表达,感受到粤语的“盏鬼”和趣味。彦希妈妈也说:“彦希受六年级的姐姐彦君影响,报名参加学校的粤语讲古班,现在跟彭嘉志老师学习了一个学期,她的粤语水平提高得很快。”

竖起耳朵听故事,迈开脚步寻历史

除了听古,大家积极参加互动问答环节,不少幸运儿获得了彭嘉志老师的亲笔签名图书和博物馆明信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博物馆寻宝活动也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在探索中发现文物背后的故事,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对广州历史文化的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嘉志为现场读者签名

粤语讲古如何传承和弘扬?彭嘉志认为,首先社会要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当人们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才有更多的兴趣关注文化;青少年家长,还有社会各方面需要更加重视本土文化;作为传承人则要做好传承教学的工作。

“粤语讲古一直以来是沿着‘老传中、中传幼’的方式传承发展,将粤语讲古传授给青少年群体是至关重要的。”彭嘉志说,对于青少年而言,没有一定的标准评判其粤语讲古技艺是好或是坏。他认为,青少年首先要肯学,让他们身边有学习粤语讲古的氛围和展示平台,激发他们对粤语讲古的兴趣。“2016年,我开始编著《童说岭南—听彭嘉志讲古仔》系列图书,现在已经出版了8册,这些书已经成为我讲课的教材,也是很多粤语讲古爱好者学习的工具书。”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体验,也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小课堂。活动让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和岭南文化的熏陶。青少年不仅是聆听者,也是实践者、传播者,从身边人、身边事出发,学习广州历史,感悟广州文化,在英雄花开的地方,绽放出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热情,自信地成为传颂优秀文化的“小小讲古人”,让这座英雄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代代相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场读者听古仔之余还获取研学证书

【小Tips】粤语讲古小知识

“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相信这句经典的粤语讲古开场白是众多老广的童年记忆。粤语是广府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粤港澳地区重要的文化纽带,而粤语讲古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九声六调”是对粤语丰富音调的概括。因为粤语发音所包含的音与调尤为丰富,所以用粤语描述故事画面和场景,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特别生动贴切。基于粤语形成的说书艺术:粤语讲古讲究运用民间谚语和大众化的语言,对讲古内容进行声情并茂的演绎。讲古人用极具韵律的语言表演技巧,在没有任何配乐和音效协助的情况下,演绎不同的角色、场景、声效,效果生动,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