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无法绕过的名字。他出身军阀世家,少年得志,被誉为“民国四公子”,其父张作霖曾制霸东北数十年,只因当日本人的傀儡,被炸死在皇姑屯火车站。

从那一日起,二十几岁的张学良被迫扛起了老爹的大旗,带着三十三万东北军周旋于日军、俄军、军阀以及民国政府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纷乱大时代的裹挟下,张学良曾做错过一些事,如误判形势,落得个“不抵抗将军”的骂名,他也做对过一些事——反对内战,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而他一生中,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则是1936年联合中共,发动了“西安事变”。

此举,不仅挽救了危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更团结了一切力量,挽救了在日本军国铁蹄下的中国。

因此,当张学良重获自由时,无数史家、学者、记者,都望风而动。此时,世人才知道,这位乱世英雄一辈子最敬佩的人竟然是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义之交

1936年,风云激荡,苦难的中国在列强的铁蹄下苦苦挣扎。

这一年,日本侵略者继续扩大着他们侵略的版图,刺刀的刀尖已经划向绥远。

进步学生,爱国人士,奔走呼号,希望有人能站出来气拔山河,救国家于水火。

然而,手握中国金融、外交、军政大权的蒋介石却无视民族大义,坚持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将“剿共”事业进行到底,必先除红军而后快。

就在这个混乱的局面下,背井离乡,背负国仇家,恨不得伸张的张学良,却在人生的岔路口上,遇见了自己的人生挚友——周恩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年10月,距离红军结束长征还有一年的时间,蒋介石使出了浑身解数,委派大批军队,对着红军穷追猛打,誓死要将其扼杀于微时。

而在这些“剿共”队伍里,就包括被日本人赶出关的东北军。

当时,意气风发的张学良率领着他三十多万的东北军驻扎西北,本以为是为抗日做准备。不想,却又被蒋介石拉过来“剿共”,这让张学良十分苦闷。

当然,比他更苦闷的还有东北军的将士们。他们眼看日本人占领了东三省,自己却在大西北追着同是中国人的红军跑,这让他们甚是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