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精神风靡全国。“农业学大寨”更是一句响彻大江南北的口号,至今仍为老一辈人记忆犹新。

说到大寨,就不得不提大寨村的原党委书记陈永贵,在他的带领下,大寨人民通过艰苦奋斗,战胜了自然灾害,实现了温饱,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大寨模式也被中央树为典型,在全国大力推广,鼓舞着一代中国人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永贵因为他的卓越贡献,在那个特殊年代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之后一直生活在北京。

1986年,在他行将离世的时候,他要求将自己的骨灰安葬在大寨虎头山上,而在这之前的1978年,也有一位曾经担任过政务院副总理的人和他做出了一样的选择。

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虎头山,因为这两位叱咤风云的人物长眠于此,而显得熠熠生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虎头山的奇迹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原本是坐落于虎头山下的一个小山村。

在解放前,这座村庄和中国其他村庄没什么区别。由于常年干旱,那里的老百姓也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大寨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一到了夏天从虎头山山上冲刷下来的雨水裹挟泥沙,将山下的良田淹没,导致很多田地颗粒无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种情况,大寨的父老无可奈何,只能年年外出逃荒,过着乞讨的生活。

这一切因为陈永贵发生了改变。

1952年,陈永贵当上了大寨党委书记。对于大寨的现状,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时不时站在虎头山上,望着山下的大寨村,思索着该用什么样的办法让老百姓吃饱饭,不再为饿肚子发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天一个念头从他的脑海中涌现了出来,那就是修梯田。他随即把大伙召集起来,开了一场会议。

在会上他力陈修梯田的好处,简要说明了梯田在蓄水拦截泥沙方面的作用,并用郑重的语气大家保证,只要梯田修成了,大伙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

在场的人看到书记这样保证了,也燃起了斗志,鼓足了干劲,投入到了热火朝天的梯田修建工作当中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陈永贵的带领下,大家平整土地,挖沟建渠,终于在虎头山脚下的七沟八梁一面坡上修建起了一层层梯田。

梯田建好以后,大寨人还要在干旱时肩挑扁担一次次给梯田浇水,在下雨天时注意梯田的排水,总之为维护梯田作了很多艰苦的努力,而这一干就是十年。

终于,大寨人的付出得到了回报。经过十年的努力,大寨的粮食产量由亩产200斤增长到亩产700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0年代末大寨的粮食产量依然连年增长,大寨甚至还能每年向国家交粮,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很快,大寨的事迹被上报到了中央。以毛主席为代表的国家领导人号召全社会向大寨学习,这引起了郭沫若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