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并不少见。只要掌握好支点,一根长杆也可以撑起整个地球。在中国历史上,早在商周时期,就有著名的牧野之战。后来的淝水之战赤壁之战等,也因四两拨千斤的神奇而被载入史册。

其实不仅仅在国内,在国外也有不少这样的事情发生。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其中之一。一支只有22个人的阿富汗游击队,伏击了苏联的一整个车队。那么事情经过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苏联,在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内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它的国家实力、武器装备、军人素质方面都是很少有国家能够企及的。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让人望而却步的强大国家,它的一支运输车队却被阿富汗仅仅只有22个人的游击队给伏击了。

故事还要从1979年阿富汗战争打响开始说起。当时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对于苏联入侵阿富汗基本上都持谴责态度,阿富汗人民也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保卫国家的战争。在这十年期间,阿富汗为了捍卫国家的疆土打出过一些著名的战役,而游击队伏击苏联运输车就是其中一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事发生在阿富汗惨遭入侵的三年后。这年9月份,一支苏联运输车队被早已埋伏在两旁的阿富汗游击队打得四下逃窜,慌不择路。这是运输车队车辆众多,车上满载各种武器弹药和储备粮食,驾驶这些运输车辆的也全是训练有素的士兵。而这支阿富汗游击队只有22个人。当时的阿富汗国力被苏联远远甩在后面,武器装备方面自然也不如苏联,就更别提军队武装力量了。那么,一支阿富汗游击队到底有何种魔力能让苏联运输车队惨败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合各个因素的较量

一是对地形的熟悉。苏联入侵阿富汗这一事件来说。苏联作为进入阿富汗的一方,对地形地貌的熟悉肯定不如阿富汗本地人。在这次战斗中,游击队的22个人全部都是土生土长的阿富汗人。他们经常活跃的地区是库纳尔山谷。山谷背阳,比较阴湿,光照不足,积雪不易融化。而且这山谷也不是一般的山谷,它位于海拔五千米以上。并且,由于是山区,该地树深林茂,十分适合游击队展开行动。综合以上地理因素,苏军对此地形不甚熟悉,让阿富汗游击队占得了先机。在这个地区,苏联对于游击队的行动也是头痛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点就是分工合作,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情况。虽然这支游击队只有22个人,但是他们分工合理,将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都知道,独木不成林。有默契的合作为战争取得胜利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支游击队把22个人分成了三个组,每一个组都有自己相对应的任务,他们提前商量好战略部署,等到苏联的运输车队经过时,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会出现有的人无事可做,而有的人任务重于山的情况。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但是如果和别人在一起合作就能完成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团队之间需要的不仅仅是热情,更需要一种默契,一种明确的分工。

单体的力量虽然渺小,但只要团结起来就能压过比你强大的对手。人多的时候,不一定就占据了优势,反而容易形成混乱。但是如果大家都在一种信念的支撑下劲往一处使,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第三点,其实是苏联运输车队的"主动逃避"。既然说是运输车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给前线部队以补给。运输车队上最重要的就是车上的各种武器弹药和粮食储备,因此这支运输车队在受到攻击以后,一半加速行驶通过山谷,一半则返回原地。都是最小化的保证了运输物资的完整性。

所以在表面上看来是阿富汗游击队打的苏联运输车队落花流水,但这其中苏联运输车队也发挥了自己的智慧。不拘泥于一时的胜败,大行不顾细谨,其实是为之计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这三点之外,还有苏联方面的一个失误。按常理来说,运输车队沟通前线与后备力量,在战场上十分重要。而苏联方面只要有运输车队出动,都会有直升机保驾护航。可是这一次,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苏联方面居然没有派出直升机以保护重要的运输物资。这就给了阿富汗游击队可乘之机。

达成目的的条件

综合以上四点来看,想要以少胜多,一是要利用好先决条件,发挥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方的短板。二是一个团队需要团结一心。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我们大家都懂。每一项事业都需要有别人互相信任,团结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享受丰硕的成果和成功的喜悦。第三点就是需要一定的运气了。七分靠打拼,三分天注定。

而这所谓的运气其实也是一种机遇。因为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就算拥有良好的资源却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机会来临,那还不如一无所有。

结语

战争是一件极其消耗国力的事情,虽然最终有胜有败,但实际上却是两败俱伤,对谁都没有好处。而当今的某些国家却一直用战争来威胁别国,以证自己国家的强大。而实际上真正的强大根本不是武力夺取来的,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小伙伴们对此有什么想说的话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讨论。历史的变革与时代的发展,我将与你们同在。

本文为自己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