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欧盟通过了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新能源汽车加征高额关税的法案。

欧盟早在今年8月份就开启了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并草拟了一份最高税率可达45%的临时性关税加征政策。

根据欧盟的议事规则,除非占欧盟人口65%的15个国家投反对票,否则本次临时性关税政策将延长为至少五年的长期关税。

而最终的投票结果显示:法国、丹麦、爱尔兰、意大利等10国赞成,占欧盟人口的 45.99%;德国、匈牙利、马耳他、斯洛文尼亚和斯洛伐克等5国反对,但只占欧盟人口的22.65%,不足以推翻法案。

投票结果也显示了欧盟内部的分歧,特别是作为“欧盟第一大国”、一度被认为是欧盟事实上领导者的德国,也对法案投了反对票,但却未能阻止法案通过。

后“默克尔时代”,德国的欧盟话语权式微

德国是欧盟的第一大经济体,在“默克尔时代”,德国在欧盟的话语权极大,可以说是欧盟事实上的领导者。

最典型的是,默克尔可以力排众议,推动欧盟与俄罗斯的全面能源合作。在2014年俄罗斯侵占克里米亚之后,默克尔领衔的欧盟也总体采取“绥靖”政策纵容普京。

但俄乌战争的爆发,让德国在欧盟内部的威望一落千丈。舆论普遍认为,正是德国牵头推动欧盟与俄罗斯能源的深度捆绑,让普京可以有足够资金发动战争;而对普京侵略行径的一再纵容,也是俄乌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欧洲的能源供应链被俄罗斯绑架,又造成极大的安全风险。欧盟最终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才完成了与俄罗斯能源的切割。

经此之后,德国在欧盟内部不复领导地位,甚至一度处境尴尬。

此次法案表决中,以法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10国赞成,而德国领衔的反对力量只有5票,也凸显了该国在目前欧盟内部的窘境,成为了一股另类的“清流”。

德国窘境:外交受挫、经济低迷

除了因为外交失策导致的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经济自俄乌战争以来持续低迷,也是让德国人焦头烂额。

最新数据显示,受私人消费低迷、工业投资下降和外需疲软等因素的影响,德国经济今年第二季度萎缩0.1%,表现差于欧盟很多国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德国经济全年的增长率也仅为0.2%。作为欧盟的“经济火车头”,德国显然已经失速。

此前与俄罗斯能源深度捆绑的德国,在俄乌战争后被迫与俄能源切割。由此导致的能源成本上升,促使大量制造业、化工业等能源密集型企业经营状况恶化。

而这些传统产业,正是德国经济的基石。

能源价格上涨还引发通货膨胀,同样也导致居民生活成本提高,削弱私人消费意愿和能力,进一步拖累经济。

德国突围:与中国改善外交、加强经贸关系

在外交和经济两方面都深度受困的德国,亟需找到一个突破口,以缓解当前的国内外困境。

而与中国改善外交、加强经贸关系,显然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以及可能实现突围的重要路径。

譬如德国方面在欧盟此次投票前后,都表达了对 “反补贴税”的反对意见,认为与中国产生贸易纷争弊大于利,希望通过谈判解决对华关税纷争。

据悉,德国外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即将访华,与中国方面讨论若干重要事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外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图\网络)

不仅在外交方面释放善意,在投资方面,德国也是用真金白银“投票”中国。

尽管当前外资投资中国总体处于下行趋势,但德国对华投资却持续增长。

2024年上半年,德国在华直接投资总额达73亿欧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65亿元。包括大众、宝马、拜耳、巨浪等德企巨擘,都在加大对华投资。

此外,在过去5年,欧盟27国对华投资的总额中,德国占比一直在50%以上。

相关数据还显示,去年德国企业在中国获利约190亿元。这体现了德国在中国确实拥有巨大的经济利益,中国市场对德国经济至关重要。

同时,在对华“脱钩”论调甚嚣尘上之际,德国企业以利润继续投资中国,也表明其仍然看好中国经济前景,以及高度重视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