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1号的东一美术馆,目前正好有两个重磅大展楼上楼下同时举办——“毕加索、 莫迪里阿尼与现代艺术——法国里尔现代艺术博物馆珍藏展”和“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

两个大展,一个是欧洲博物馆藏的中国画,一个是欧洲现代主义作品,看似并不相干,但现代美术史上的诸多明线、暗线在两个大展之间相互牵连,其内在关系十分丰富且耐人寻味。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两个大展DIY一部美术史出来。这就是两个大展值得同时欣赏的原因,也是东一美术馆推出价格优惠的双展联票的原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加索、张大千上海外滩“再相会”

赛努奇展上,张大千从荷花到仕女多幅作品十分养眼,还有张大千和毕加索两位艺术大师1956年会面时的相关图书资料。影像室里循环播放着张大千1961年在赛努奇博物馆办展以及在塞纳河边漫步的场景,另外还有张大千1967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画室里作画的珍贵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载了毕加索和张大千巴黎会面的图书 (赛努奇展展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大千漫步塞纳河畔 196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大千在赛努奇博物馆办展 196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大千《西风荷花图》 1955年 (赛努奇展展品)

漫步东一美术馆,我们仿佛听到1956年张大千到巴黎与毕加索见面时的交谈。毕加索劈头第一句话,你们这些中国艺术家怎么到巴黎来学艺术?艺术都在中国。张大千不能理解毕加索何出此言,于是毕加索就拿出了他临摹齐白石的作品。

如今这段历史对话以“实景版”的样式呈现在东一美术馆的两个大展上——里尔展上,毕加索的多件立体主义油画精彩呈现,赛努奇展上,毕加索、张大千的昔日对话场景被记录在历史图书中,展厅中,陈列着张大千、齐白石留在欧洲的中国画精品。

楼上楼下,东西方的三位艺术大师得以再度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白石《牵牛花图》 1950年 (赛努奇展展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加索 《戴帽子的女人》 1942年 (里尔展展品)
一位隐形“扫地僧”——塞尚

两个大展,东西方艺术群星璀璨,近百年来的大艺术家群贤毕至,几乎让东一美术馆的“艺术浓度”达到历史新高。看完展览,你会发觉,有一位近代艺术史上的“扫地僧”虽然没有出现,但两个大展上都有他的影子。

这位“扫地僧”就是后印象派艺术大师塞尚。

里尔展上虽然没有塞尚作品,但里尔展的最大亮点是立体主义,布拉克、毕加索为立体主义开派时期的名作来了不少,但布拉克、毕加索之所以会创造立体主义绘画,完全是受了塞尚的影响。

塞尚认为,画面不需要聚焦,可以有多个视点,所有的物体都可以还原为立方体、锥体、球体和圆柱体等形状展开,在塞尚的画中,所有的物体都好像“立起来”让观众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塞尚静物画 (资料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塞尚自画像 (资料图片)

塞尚这种大胆而深具启发性的艺术手法和理念深刻影响了布拉克和毕加索,使得他们进一步探索把从多个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各个侧面展示在同一个平面中,好比是把利乐砖包装拆开平摊的感觉。他们由此扭曲了传统的物象展示逻辑,也把美术史往前推进了一步。

因此,里尔展上,塞尚虽然没来,但领略历史情境,塞尚的魂在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布拉克《房屋和树木》 1908年 (里尔展展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加索《箱子、杯子和苹果》 1909年 (里尔展展品)
塞尚在中国有知音

那么,以中国画为主的赛努奇展上,哪里有塞尚的影子呢?

赛努奇展的林风眠身上就有塞尚的影子。林风眠早年游学欧洲,受到了塞尚艺术的影响,也把塞尚的艺术理论引入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林风眠的静物画,有着塞尚静物画的神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风眠《山水》1942年 (赛努奇展展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风眠《黄山》1978年 (赛努奇展展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风眠《秋叶鸟栖图》1958年 (赛努奇展展品)

而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黄宾虹与塞尚完全可以做类比。他们虽然看似无关,但他们对待自然世界的态度却十分相似,都强调用形式来建构物象和山水。塞尚用几何和色块来改变以往的绘画,而黄宾虹用各种墨线、墨块、墨点的运用,革新中国画。

他们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可能都是步子迈得太大,以至于连他们自己都清醒地意识到,世人要过很多年之后,才会看得懂他们的画。

也的确如此,直到今天,虽然两位大师的地位卓然,但能看懂他们画的人,还是少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宾虹大师们楼上楼下“吵作一团”

赛努奇展上,还隐约回荡着1929年著名的“两徐之争”的声音。徐悲鸿就是“两徐之争”的一大主角,他于1929年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上,对塞尚等现代艺术家的作品大加贬斥,甚至骂塞尚是“败类画家”。

而该展览的主办方《美展》杂志主编徐志摩则发文回护,认为塞尚是一位纯粹的画家,他正走在探索的路上,他敢于颠覆传统的画法,精神非常值得肯定。

两人针锋相对,你来我往,成为中国西画史上第一次公开的理论争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悲鸿(左)和徐志摩

了解了这一背景,你眼前就会出现极为有趣的一幕:徐悲鸿竭力反对塞尚,林风眠竭力推崇塞尚,黄宾虹的画与塞尚在理念上不谋而合;塞尚影响了毕加索,张大千去巴黎跟毕加索相会,毕加索拿出了齐白石,而齐白石却则是徐悲鸿竭力扶持起来的。

我仿佛听到楼上楼下两个大展的艺术大师们吵作一团的声音。

常玉&莫迪里阿尼沪上“相遇”

里尔展上,有9幅莫迪里阿尼的作品同时展出,这是莫迪里阿尼作品在中国最大规模的一次展出。

在世界艺术史上,莫迪里阿尼常常被拿来与梵高作类比,被称为“又一个梵高”。

而中国留法艺术家常玉却被人称为“中国版的莫迪里阿尼”。赛努奇展上,就有常玉的两件作品。

两位现代艺术史上被拿来作类比的大师,如今在上海的同一个美术馆里“相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迪里阿尼

莫迪里阿尼和常玉,他们同在巴黎,同样的坚持艺术信仰,同样的时运不济,同样的潦倒,同样的生前画作无人问津,身后被炒到天价。

两人同样的纵情肆意,同样的放荡不羁,同样的在孤独中死去,画作风格同样的苍凉、孤傲、悲情,同样的人物形象夸张,同样的追求平面化极简构图。

赛努奇展上,有常玉融合了水墨和铅笔的素描;里尔展上,有莫迪里阿尼作品的油画和素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迪里阿尼《母亲》 1919年 (里尔展展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玉 《女士写生》 1930年代 (赛努奇展展品)

当年,常玉在巴黎结识过毕加索,他有没有见过比他大20岁的莫迪里阿尼?我们并不知道。但是如果他们两位地下有知,今天能在东一美术馆楼上楼下同时展览的机会,两个孤独的灵魂一定会大喊着要见上一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