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也是高校培养工科优秀人才的重要着力点。
据多所学校官宣消息,9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工作的通知》。27日,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北京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等8所高校获批第三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首次以“国家工程师奖”来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工程师,教育部把加快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发挥“双一流”高校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产教融合,不断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深度参与创新、推进产业发展和经济进步作为原动力,来提升工程硕博士培养质量。
随着新一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持续推进,崭新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为培育顺应发展、学以致用的时代新人厚植成长沃土。
工程教育改革,来势汹汹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舞台上的一张名片。
我国的工程教育规模已居世界第一,整体实力已经进入世界第一方阵。据官方数据,我国92%的本科高校都设有工科专业,工科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数量比俄罗斯、美国等国高出3-5倍,居世界首位。工程教育取得的瞩目成就,有力支撑了我国制造业第一大国和正在形成的第一制造强国的发展。
工程师在对生产的集成电路量检测产品进行系统安装及整机调试
图源:中国青年网
但同时,面临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的快速发展,及我国在关键核心领域工程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工程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实际上,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已探索多年。
为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于2006年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
为提升国家“硬实力”,解决“卡脖子”的问题,于2010年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出培养出一批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水平卓越工程师队伍。
为应对新兴工业,2017年对高校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而诞生的“新工科”。为深化改革,加快打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于2022年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工程教育改革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几乎所有开设工科专业的高校都参与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工作。工程教育改革,“来势汹汹”!
32所高校,各显神通
作为打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中转站,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责任重大,意义非凡。近两年,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迅速落地。
此前,教育部已经公布了两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名单,第一批入选10所高校,第二批14所高校入选,再加上第三批入选的8所高校,全国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高校已有32所。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做中学。获批高校依据自身学科优势施行全新教育模式,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贡献方案,为服务国家战略重大需求贡献力量。
如“项目制”,在重大科研项目中强化人才培养任务,聚焦“卡脖子”关键问题。“专题立项制”,学校设专题立项,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校企双导师、双主编制”,校企导师联合培养,校企共同编制工程实践和工程案例核心教材。
入选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试点高校、首批中组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高校的西北工业大学,突出学校“三航”特色和军工国防共建企业优势,以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已挂牌建设无人系统、航空动力、航宇智能制造3个类企业级工程技术中心,联合企业开设12门,共计240课时的工程师特色实践课程,为培养“总师型”国防人才注入西工大力量。
华中科技大学“上接学科前沿,下接产业需求”,力争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排头兵”。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聚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关键软件、新材料、人工智能、智慧领域、网络空间安全、高端医疗装备、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技术等关键领域。
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聚焦“智能化+新能源”的产业发展方向,突破传统学院学科边界,以解决产业共性技术和需求创新问题为导向,努力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重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培养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产品创新等国家急需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
聚焦行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的北京科技大学,持续推进冶金行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改革,建设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毛新平领衔核心课程体系,重点建设15门左右核心课程,目前已发布了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前沿等首批5门课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聚焦海洋,瞄准核工业。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依托学校船海核优势学科群,以及中船、中核、中咨、一重、哈电等央企优势产业资源,服务“海洋强国”“核工业强国”和“东北全面振兴”等国家战略,聚焦“船舶与海洋工程”“核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等国家急需关键领域。
作为能源电力领域特色的“双一流”高校,华北电力大学肩负着为国家培养能源电力行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经过多年与行业、企业的共同改革和创新,已围绕智慧能源、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核科学与技术、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开展工程硕博士校企联合培养。未来,学校将建立起完备的卓越人才培养链条,“一企一策”为企业“订单式”育人。
立足于特色鲜明、世界领先的有色金属、医学、轨道交通学科体系,中南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联合比亚迪、格林美等一批“中南系”新能源头部企业和中国五矿、中铝集团等大型央企,带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形成“新能源与储能工程+”、“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发展群。以此为基础,拓展更高层次、更宽范围的学科发展群,实现新兴学科与传统优势学科协同发展。
工程教育,任重道远。
在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将不断深化重构工程师培养体系,推进支持建设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4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同时,将发布中国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加强国际合作,为世界工程教育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我国的工程教育改革,顺势而为,适应时代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它将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期待更多卓越工程师涌现,成为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