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方代表进行了多轮磋商后,欧盟最后还是表决通过,对中国电动车征收高额的“惩罚性关税”,企图让中国在对欧投资问题上作出让步。

这个结果实际上是在意料之中,哪怕这段时间,中方代表一直在与欧盟各个成员国展开积极接触,试图达成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但只要欧盟的对华政策依然摆脱不了“三重定位”的局限性,就只会在“去风险化”的误区上越走越远。仅凭谈判并不能把欧盟拉回理性的正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投下的反对票,没能阻止欧盟表决通过对华关税】

很多迹象表明,关税工具不只是用来满足欧盟内部的政治正确,同时也是凭空制造出来的谈判筹码。

关税政策落地后,欧盟那边对媒体放出消息,声称中欧谈判仍在进行中,“并不是为了关税而关税”。

这句话并不难理解,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惩罚性关税,本质上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可以这么说,从一开始,欧盟就打定了主意,要与中国“边打边谈”,试图靠单方面的关税政策,倒逼中企在欧洲投资。

但中方的回应很直白,加征关税不会解决问题,也只会动摇中企在欧投资合作的信心。这句话尤其需要我们划重点。

还是那句话,关税一旦落地,再想取消就难了。而且从欧盟的角度而言,与中国谈判的重点,从来不在于是否叫停关税,只在于要不要根据谈判结果,有选择地降低或者少加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盟开始担心中国可能的“报复”】

这样子看,欧盟的整体思路,其实和特朗普当年的对华关税战没什么区别。当初中美在关税战后进行谈判,虽然谈出了“第一阶段协议”,特朗普政府也只是降低了部分关税的比例,然后把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加征的关税象征性地搁置起来。

但关税本身依然存在,直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而欧盟这边的关税政策,很大可能步中美关税战的后尘。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干脆警告说,欧盟正在让自己步入一场与中国的“经济冷战”。

当然,现在的欧洲已经深陷经贸问题政治化的迷思中,无力从战略高度看待这个问题。更何况,欧盟作为一个集体,其政治风向往往是盲目、非理性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掩盖深层次的不团结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左到右分别是赞成国、反对国、弃权国】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与欧盟打交道,不能只从中欧关系出发,而是要具体到一个个成员国,争取做到“分而治之”。这次关于关税的磋商也是如此。

对比3个月前的意向投票,这一轮的正式投票,有三个国家改变了想法,斯洛文尼亚和德国从弃权票改成了反对。

我们也知道,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政策施行以后,德国车企的利益将会严重受损,此时已经容不得朔尔茨政府继续举棋不定。

只不过直到关税政策落地的前夕,德国才想起为自己的利益积极奔走,未免为时已晚,何况德国对欧盟的影响力早就今非昔比。德国自己对中国都难以做到理性看待,更不要谈游说其他成员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尔班警告中欧之间的“经济冷战”】

而另外一个,就是西班牙,本来西班牙是赞成关税政策的,但是遭到中国精准反制,首相又来了一趟中国后,很快改变了主意,呼吁“妥协与协商”,这次则是投了弃权票。

如此一来,关税政策投票的票型,就是法国、意大利、波兰等十国赞成,德国、匈牙利等五国反对,西班牙、瑞典等十二国弃权。

按照规定,除非反对票达到欧盟人口的特定多数,否则关税政策就会表决通过。所以即便投赞成的国家在欧盟的人口比例还不到50%,但它们反而是最不需要操心门槛的。而如此多的弃权票,也充分反映出欧洲在对华政策上的矛盾心理。

欧盟想要边打边谈,无非就是认定,中国会对自己不合理的关税政策,作出“不合理的让步”,但这个想法未免有些一厢情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个月,中欧围绕关税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磋商,但欧盟并未改变主意

从我们的角度出发,一旦这个口子一开,等同于告诉欧洲,只要态度强硬,就能让中国作出让步,这只会让欧洲有更多借口继续对中国示强,效仿美国“从实力地位的角度出发和中国谈话”。相应地,理性、务实的声音会被进一步边缘化,这个情况必须避免。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让欧盟那边充分意识到,对华强硬是一条死胡同。这时候光是展现谈判的意愿还不够,一定要拿出充分的备用手段,明白告诉欧洲,中国已经为最坏的情况做好了准备,到时候就看中欧谁更能承担后果。

另外补充一句,中国准备的反制措施,并不只有一开始的肉类、乳制品调查等等,这些可能连“开胃菜”都算不上。上述商品固然是欧盟对中国出口的大头,但真正能掐中欧洲要害的,实际上是欧盟在对华进口上高度依赖,无可取代的品类,特别是在绿色转型这个领域。

一旦中国针锋相对地施行出口管制,那么欧盟的转型战略势必要踩下“急刹车”。当然,中欧经贸争端的对抗烈度,也会上升一个层级,届时就不是“贸易战”三个字可以一笔带过的。但这可能才是欧盟真正能听懂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