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成为现实。城镇、村庄是祖国巨变的缩影,你、我、他的家乡变迁汇聚成共和国蓬勃发展的图景。为展现辉煌成就,致敬伟大祖国,以“我和我的家乡”为主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面向全社会开展征文活动(),通过广大读者和家乡共同成长的时光故事,反映今昔发展变化,传递浓厚家国情怀,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力量。

生活越“烧”越旺

费平

那天搬家,阁楼上纸箱里有一只九孔铁皮圆盘,孔洞里拖着九根用棉线捻成的绳线……女儿看到了,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宝贝?”我告知她这是火油炉的灯芯。“什么叫‘火油炉’,用来做什么的?”呵呵,女儿这辈确实没见过火油炉,眼前这个灯芯是在我小时候烧火油炉(也称煤油炉)用的。虽然白色的棉线已泛黄,但还是挺结实。

以前,是煤油炉陪伴了我整个孩童时代。我年幼时失去了母亲,与父亲相依为命,每天早晨父亲赶着上班,我上学前就用煤油炉烧泡饭。中午回来再用它煮面条。实际上,煤油炉的功能只能是热热饭、煮面条,基本不用它烧生的食物,因为当时煤油是限量每月每户一斤,所以要省着点用。而晚上做饭,就要生煤炉了。

开始是煤球炉。生炉时用的柴禾也是计划供应的,每月每户四斤,如果天天生煤炉,四斤柴禾根本不够。后来柴禾店供应一种木屑与煤粉黏合的叫“煤砖”的长方形引燃物,掰开如煤球大小,只需细柴禾引燃它再放上煤球就生好炉子了。烧煤炉很脏,加上家里原本不怎么宽敞的地方放上煤球、柴禾,还有引火的纸屑、稻草、刨花等,就更显得拥挤、杂乱。

之后煤球炉又改为煤饼炉,那蜂窝状的圆柱体代替了散装煤球,引燃方法与煤球炉一样。生炉子时烟雾弥漫,即使人在上风用芭蕉扇扇炉口,碰到回旋风倒刮,也呛得够狠。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与我们朝夕相处近30余年的煤炉被送进了“历史博物馆”,家家户户都烧上了液化石油气,干净、方便的煤气灶代替了过去烟熏火燎、笨重龌龊的煤炉。液化石油气不仅可以用来做饭,还可接上分管、装上淋浴器洗热水澡。

本世纪初,我居住了50年的地方被列入旧区改造计划,我家而后购置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望着坐落在五楼的装修一新的双阳台新房和新的煤气灶台,父亲乐得合不拢嘴,因为他半个世纪的“能住上楼房、能烧上煤气”的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妻子也高兴地称赞管道煤气比液化气钢瓶方便、舒适多了,今后不再有换钢瓶的麻烦了。

几年前,我家搬到新的小区后使用了天然气。天然气不含水分、无杂质,输送压力较高,而且以甲烷为主,不含一氧化碳更加安全。看着新颖灶具火孔里喷出的蓝色火苗,女儿形容它犹如“舞动着的妙曼身姿”。

是啊,从我们家燃气灶具的变迁,反映了百姓生活越“烧”越兴旺,是我们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真实写照。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让我们点燃激情,释放出昂扬的壮志与情操,为伟大祖国添薪,在胸中升腾起一簇簇“中国梦”的火苗!

文稿:费平

编辑:吴佳宁

校对:姚远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