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伊朗也对以色列发动过大规模导弹袭击,但只有两枚导弹落入以色列境内,且均未击中目标,以色列宣称拦截了99%的导弹。几天前,伊朗又向以色列发射了180多发导弹。
与前一次截然不同的是,袭击发生后网上流传的大量视频显示,许多导弹突破了以色列的防空系统,撞到地面后发生剧烈爆炸。
事后伊朗单方面宣布胜利——90%的导弹击中目标,伊朗媒体更是宣称摧毁了以军两个F-35战斗机中队。
仅仅时隔半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从99%被拦截到90%突破。是伊朗的导弹技术突飞猛进,还是以色列的拦截技术急剧衰退?伊朗这次袭击到底给以色列造成多大损害?以军一处遭到袭击的空军基地的高清卫星图已经公开,一些专业人士进行了分析,为我们解开谜题。
伊朗这次导弹攻击主要针对的是以色列的军事设施,目标包括摩萨德总部、8200部队、防空雷达以及以军最为关键的两个空军基地——内瓦蒂姆和特尔诺夫。
根据网上流传的视频可知,摩萨德总部大楼附近至少发生了两次爆炸,但落在四五百米外的公路上。而特尔诺夫空军基地则已被部分云层遮挡,暂时还无法输出高清卫星图像。
伊朗媒体声称击毁了两个F-35中队,而以军的F-35中队都停放在内瓦蒂姆空军基地,且卫星已经拍摄了袭击次日该基地的高清图像,因此分析师们只分析了该基地的损坏情况。
美国非盈利研究和分析机构——海军分析中心的战略力量分析师德克尔·伊夫莱斯认为内瓦蒂姆空军基地至少有33个弹坑,这些弹坑并非导弹残骸坠落造成,而是直接命中。由于基地个别地区被云层遮挡,实际命中次数可能接近40次。
但从分析师标记的弹坑位置来看,这些导弹大部分都击中空地和非核心设施。空军基地大而显眼,看起来很好打其实不然,由于面积大,各个设施非常分散。当距离足够远时,就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小目标。
远程导弹要精准打击某个小目标并不容易,理论上发射距离越远精度就越低。这一点从俄乌战场便能看出来,即便号称世界第二的俄军,也难以对乌克兰的机场进行摧毁性的打击,战争打了两年,乌克兰空军仍在活跃。
内瓦蒂姆空军基地有多处设施被击中。最明显的是基地东南侧的一排机库,相邻的两个机库严重损毁,但尚不知道机库内是否停放了飞机。
紧邻机库的位置露天摆放着许多飞机,目标相对集中,成了伊朗重点打击对象。机库附近共有三个着弹点,可惜其中两个都击中了路面。
第二是基地南侧的一处辅助性建筑被击中,但只击中了边缘,造成部分建筑受损。
第三是基地东侧一栋建筑遭到严重损坏,该建筑可能是用于维修,也非核心设施。
相比起这三处设施,F-35机库的损毁程度则不那么明显。基地北侧的F-35专用机库附近有两个弹坑,但都击中了外围的路面。基地
中部有一个F-35机库顶部出现一个洞,机库却未出现明显的损坏,很可能是中了一发哑弹。
总体上来看,确实有许多导弹命中了内瓦蒂姆空军基地,但正如以色列所说,造成的损失并不大,更不足以瘫痪机场。至于到底摧毁了多少F-35,就见仁见智了。
大国助力
如此多的导弹突破了以色列的防空系统,显然让外界非常吃惊。因为以色列以防空系统强悍而著称,且4月份还有成功拦截的先例。为何前后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4月的攻击,伊朗提前数天就通知了美国,使得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能够提前在相关区域部署兵力,在伊拉克上空就开始拦截导弹。可见当时伊朗只是意思意思,没想把事情弄大。
不料短短半年之间,以色列先是在伊朗首都暗杀了哈尼亚,又在黎巴嫩炸死了纳斯鲁拉和一名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的副指挥官。伊朗若再像上次一样挠痒痒,必然留下软弱的形象,以后任人欺负。
这一次伊朗虽然也提前通报了美国,但时间非常短。网上刚流传出伊朗要打以色列的消息,导弹就开始发射了。西方国家来不及部署兵力,事后美国公布只发射了12枚导弹拦截,上一次来助战的英国、法国没有任何消息,大部分导弹还是靠以色列自己拦截。
落在以色列的导弹
第二,4月份的攻击伊朗使用的是无人机和老旧型号的导弹,这些武器飞行速度相对较慢,也给了以色列充分的反应时间,还在途中大部分就被拦截。但上一次攻击并非完全失败,伊朗还是摸索出一些经验。
这一次,伊朗没有使用无人机,发射的全部是弹道导弹,而且大多是比较新的型号,包括伊朗最新的“法塔赫”高超音速导弹。该款导弹使用固体燃料、能灵活改变弹道、有隐身涂层、飞行速度更是高达13-15马赫。
伊朗曾宣称400秒内便能抵达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理论上导弹速度越快越难拦截,以色列很难有反应的时间。
第三,从以色列方面来看,其防御弹道导弹主要依靠“箭2”和“箭3”系统,这是与美国联合开发,用于大气层和太空拦截。大名鼎鼎的“铁穹”其实只是短程拦截系统,主要功能是拦截哈马斯的火箭弹。
但是“箭2”和“箭3”价格昂贵,而且可能需要数枚导弹才能拦截敌方一枚导弹,综合成本肯定远远超过了伊朗的导弹。伊朗短时间内发射大量导弹,让以色列的防空系统饱和,加上盟友出力少,只能选择性的拦截。
从地理位置上看,特尔诺夫空军基地处于以色列中部,人口相对稠密。而摩萨德和8200部队所处的特拉维夫,人口更加稠密。以色列应该是提前做了预案,优先拦截飞往这两个地区的导弹,而战术性地放弃了南部沙漠中的内瓦蒂姆空军基地。
因为钢筋混凝土绝对没有防空导弹值钱,只要把重要的飞机转移走,随便你炸都不会造成太大损失。从网上流传出的视频来看,大多数导弹都在内瓦蒂姆空军基地爆炸,而特尔诺夫空军基地和特拉维夫方向落弹则不多。
以色列箭2
第四,伊朗导弹虽然未对以色列造成太大的损失,但背后透露出他们掌握了许多以色列的军事情报,比如精准判断出哪些是高价值目标,进行了重点打击。最后效果不佳,只是因为伊朗的导弹欠缺一点精准度。
伊朗这些情报来自哪里?卫星技术一直是伊朗的短板,8月下旬,西方媒体纷纷爆料称,伊朗正在寻求购买一些大国的商业卫星服务,这些卫星能提供分辨率能达到30厘米的图像,能帮助伊朗提高导弹打击的精准程度。所以一些大国在这次袭击中功劳也不小。
尾声:
伊朗这次袭击最大的意义就是验证了导弹洗地到底有没有用,以及该用什么方式突破西方国家的防御系统。
结果证明,在短时间内发射大量导弹,确实能让对方防御系统饱。但伊朗的导弹精准度差了一些,30多枚导弹落地都未能将一个机场瘫痪,作用不算太大。而且一次就能发射将近200枚弹道导弹的国家并不多,这种规模的袭击,即便能打一两次,也无法长期使用,俄罗斯早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想通过导弹洗地,一次性摧毁一个地区的机场、防空火力、弹药库、指挥部等目标,必须要做到快准狠。要发动突然袭击,导弹能快速抵达目标,不给敌方反应的时间。而且数量一定要大,确保能彻底摧毁目标。
从伊朗导弹攻击的效果来看,想在第一波进攻中通过导弹洗地的方式使对方防御能力瘫痪,恐怕得一次性发射数千枚导弹。地球上似乎并没有这样的玩家,毕竟战争不是赌博,谁也不可能一次性打完自己的库存,否则万一有更强劲的对手下场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