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才用激光雷达!这句话出自全球科技鬼才马斯克。

激光雷达技术几乎已经成了我国新能源车底拼技术的关键,可为什么在马斯克眼里使用激光雷达的车企都是傻子呢?

他对特斯拉的FSD(全自动驾驶)真的就这么自信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马斯克的激光雷达之争

我国是全球电动汽车最为发达的国家,同时我们的自动驾驶技术也是全球领先。

几乎所有中国电动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比拼的都是激光雷达。

毫不夸张的说激光雷达是我国电动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识别路况的核心

他为啥马斯克就能如此嚣张的嘲讽使用激光雷达的车企是傻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斯克之所以如此嚣张,是因为特斯拉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

马斯克认为仅靠摄像头及AI算法,就可包办自动驾驶所需的一切任务,根本无需借助价格高昂的激光雷达。

马斯克的逻辑很简单:既然人类驾驶只靠两只眼睛,为什么特斯拉的8个摄像头加上强大的AI就不能做得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激光雷达之所以那么先进,是因为它里面的元器件都十分昂贵。

如果一辆车想要装载完整的激光雷达系统,按照美国的行情,至少得几千美元。

与它相比摄像头可便宜多了,差不多10美元就能买到。

在汽车产业里想要把成本降下来大规模生产是关键,只有实行大规模生产才能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这样就能减少生产成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成本的高或低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卖价,最后还会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所以说对汽车制造商来讲,一辆车哪怕是降低100美元的成本,一旦出售车辆的数量上去,那所带来的成本效应也是空前的。

马斯克意识到,如果让特斯拉走激光雷达路线,生产成本将大幅增加,而这必然会影响到售价。

最终将特斯拉推向高端小众市场,背离了其成为“大众车”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成本之外,技术狂人马斯克也有他自己的想法。

他认为激光雷达虽然能提供高精度的测距能力,其硬件复杂性、需要频繁更新的高精地图和对环境的高依赖性,使其在实际使用中并不高效。

而摄像头方案则可以通过不断更新算法,来提高识别精度和安全性,成本低扩展性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正是在他的这种理念的刺激下,特斯拉从2021年开始正式宣布放弃激光雷达技术,纯视觉自动驾驶路线开始走向历史舞台。

这个决定直接引起了当时汽车圈的轩然大波,支持的人夸赞马斯克是个技术鬼才,可以通过摄像头这样很基础的设备实现完美的自动驾驶。

反对者则认为摄像头的精度太低,根本无法同激光雷达的高精度和实时性进行媲美。

马斯克的选择就是在省钱的路上找借口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特斯拉纯视觉路线的技术基础

特斯拉之所以敢于抛弃激光雷达,依赖的核心技术是其Occupancy Network。

这是一种神经网络,可以通过摄像头捕捉的2d画面进行3d的环境重构。

现在这种神经网络已经进化到可以将周边环境进行矩阵式重构,通过不断优化的小格子,来区分那个位置到底有没有物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方法虽然无法准确知晓车辆周边的物体具体为何物,但只要能够确认某个区域存在物体,便足以防止发生碰撞。

这个系统的背后是庞大的数据支持,要知道斯拉已经卖出了将近200万辆。

这些汽车每天行驶在公路上,每分每秒都在为特斯拉提供庞大的数据流。

这些数据被特斯拉AI大脑处理后,让其算法的准确度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斯拉FSD系统每行驶一公里,AI就会依据数据反馈来自我调整,使该系统日益智能。

所以在这一方面,纯视觉系统确实要比激光雷达更便利一些。

因为激光雷达系统需要人工进行干预,才能不断的进行校准,在校准量达到一定阶段后,厂商才会通过OTA对车辆进行升级。

而特斯拉的纯视觉路线则可以时时刻刻地进行优化,这两者的数据规模根本就不在一个量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Occupancy Network,特斯拉还借助了NeRFs神经网络,用于生成3D画面。

该技术利用多个摄像头的视角,把车辆周边环境实时转化成三维模型。尤其在大雾等恶劣天气里。

它会依据过往数据进行比对,以保证系统不会出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激光雷达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毫米级别地识别前方物体的距离,从而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而特斯拉的系统则更像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老司机,他的技能将会随着数据量的累积而不断提升。

只不过单纯依靠摄像头还是有局限,一旦出现恶劣的天气环境,或夜晚对象有强光,摄像头都会在那一瞬间失灵。

他的表现没有激光雷达稳定,这也是后期特斯拉必须解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激光雷达vs纯视觉

激光雷达的支持者觉得,它的测距准确性和实时性比摄像头强多了。

比如说在复杂的城市环境里,激光雷达能够很精准地识别出物体。

尤其是在行人很多、交通标志也很多的情况下,激光雷达甚至能达到毫米级的精度。

这也就是为啥国内这些公司都选激光雷达当自动驾驶的关键传感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技术路线来说这种想法一点毛病都没有,可是从商业的角度来考虑,激光雷达从根上就有天然的劣势。

它不仅价格高昂且硬件复杂,需要搭配高精地图和频繁的维护更新。

以国内某车企为例,一辆自动驾驶测试车每天会产生约10TB的数据。

而激光雷达的数据处理和储存需求巨大,导致整个系统的运行成本极高。

特斯拉就很灵活,它只要把力量集中在优化ai算法上就可以,时间久了,特斯拉将会形成跨越量级的成本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从马斯克的角度来讲,激光雷达应该出现在高级别的车辆,这些车辆往往拥有更贵的价格,所以在它们上面装载激光雷达无可厚非。

而特斯拉从最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要做平民化的电动车,所以马斯克的终极目标,压榨基础材料的使用极限,用最便宜的材料完成类似的效果。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特斯拉跟我们的国产电动车走的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商业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FSD的争议

也并不是说特斯拉的全视觉系统完美无瑕,它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FSD的“黑盒子”特性。

因为特斯拉的AI模型是通过海量数据训练出来的,所以很多决策过程人类无法彻底搞明白。

这就意味着要是FSD系统出了岔子,工程师通常很难找出问题的源头,这就让系统的调试和验证变得复杂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不可解释性”放在其他领域可能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现在探讨的是车辆的问题,一不小心就是车毁人亡的结局。

如果说将一台有可能出现不可解释性错误的车辆交给消费者,本来就是一种不负责任。

马斯克称FSD系统需经大量测试与数据验证,然其亦提及FSD系统已积累逾60亿公里的道路数据,此可助特斯拉不断完善AI模型。

当然此过程需时且需持续的技术支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制霸全球的FSD技术

不管特斯拉的技术有再多的缺点,它的自动驾驶技术依然是全球第一梯队!

它不仅在科技圈引起了很大轰动,还对整个汽车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FSD技术的不断发展,特斯拉已经在好多国家和地区开始了大规模的测试和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仅显示了特斯拉的厉害,也为以后的完全自动驾驶打下了基础。

在此情况下,其他汽车制造商也均开始重新审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路径。

像国内这类企业更倾向于采取激光雷达与摄像头相融合的混合方案,旨在借助硬件之长来补齐AI算法之短。

此“软硬兼施”策略在技术方面更为可靠,有助于短期内达成更高的自动驾驶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及更长的研发时长。

其实未来的竞争,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都已经不是完全的硬件之争了。车辆的软件和ai算法才是整台车的核心所在,而在这方面我国的车企是有劣势的。

不管是在ai算法的先进性还是数据的积累方面,我们都远远落后于特斯拉。

还有一个最难搞定的问题就是成本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面我们也说过激光雷达的一个弊端就是价格昂贵。

如果特斯拉的FSD技术仅仅通过摄像头,就能达到同我们激光雷达类似的效果,那我们的激光雷达使用也确实有点太亏了。

所以在未来的竞争中,特斯拉可以十分容易的凭借价格优势取得竞争上的压倒性胜利。

现在我国车企和特斯拉的竞争绝对不能着眼于国内,而是要放眼全球,在世界范围内同他打擂台。

如何平衡效果和成本的关系,是现在中国车企要考虑的重中之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激光雷达是否还有未来

我们也不可能听信马斯克的一面之词,虽然FSD技术有着绝对的成本优势,碳激光雷达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仍是碾压摄像头的存在。

现在的智能驾驶技术还只是初代版本,或许随着未来驾驶技术的提升,特斯拉的FSD算法就无法跟上技术的迭代了。

激光雷达或许仍是高端自动驾驶系统的最优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伴随着激光雷达技术日益进步,它的价格也在逐步降低。

而固态激光雷达的诞生,代表着该技术正朝更小体积、更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对于渴求高安全性与高精度的汽车制造商而言,激光雷达仍是一种强大的工具。

未来的自动驾驶系统可能会展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不同车企将依据市场定位挑选各异的技术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特斯拉选择走纯视觉这条独特的自动驾驶道路,而激光雷达并未完全消失。

随着技术持续发展,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会愈发激烈,最后谁能在成本、性能及市场需求中达到最优平衡点,也许就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