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知道跳高比赛中,运动员都跳过同一高度之后,如何确定名次,那就需要了解跳高这项运动的所有规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首先是起跳高度

跳高的起跳高度不是由运动员自己决定,而是裁判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跳高比赛的起跳高度。比如奥运会男子跳高比赛预赛的最初起跳高度为2.15米。

其次是试跳高度

当裁判宣布下一个起跳高度时,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试跳或免跳。一旦宣布免跳,则该高度不能再进行试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次是试跳次数

根据规则,每个运动员在每个试跳高度上有三次试跳机会,只要在三次试跳中通过试跳的高度,在下一个试跳高度上依旧具有三次机会。

但如果在某个高度上进行了一次或两次试跳未通过时,运动员选择免跳,则在下一个试跳高度上的试跳机会要减去上一个试跳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是如何判定名次

判定名次会根据同一高度试跳的次数、总试跳的次数、降低高度加赛等来确定。

同一高度试跳次数:

比如运动员都通过了2.36这个高度,在2.37这个高度上,都没有通过,那么就要根据双方在2.36这个高度上是第几次试跳通过的。

试跳次数最少得名次靠前,试跳次数多的名次靠后。这也是说明试跳次数好的运动员状态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试跳次数:

如果说运动员在2.36这个高度上都是第三次试跳通过的,那么就要看从开始试跳到2.36这个高度的总试跳次数。

总试跳次数少的排名靠前,总试跳次数多的排名靠后。这也说明试跳次数少的运动员发挥更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降低高度加塞:

一般情况下,跳高都会决出具体的名次,不会出现并列的现象。

如果运动员试跳次数都一样,那么裁判就会根据情况来降低高度,让两个运动员进行加赛。

比如运动员都没有跳过2.37米,但都过了2.36米,那么裁判会将高度再降到2.36米让运动员试跳,假若三次试跳都没有通过,那么就继续降低,直至决出名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列的情况

当然,现在比赛中也更灵活,如果出现同样高度的情况,在各项比较之后都相同,裁判会将主动权交给运动员,让他们来决定是加赛,还是共享冠军。

比如东京奥运会上,男子跳高的冠军有两位,原因是两个人各项比较都是一样的,这个时候裁判会让运动员自己商量,是共同分享这枚金牌,还是继续加赛。

而在巴黎奥运会上,同样的一幕又出现了,但结果是两人不分享金牌,进行了加赛,最终决出了第一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