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中俄海警舰艇编队抵达北冰洋。这是中国海警舰艇首次进入北冰洋海域,有效拓展了海警远洋航行范围,全面检验了海警舰艇陌生海域遂行任务能力,为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海洋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海警舰艇编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警局海上执法队伍,配备有自卫武器。中国海警船统一采用白色船体,船上涂有红蓝相间条纹、中国海警徽章和“中国海警 CHINA COAST GUARD”标志。

1.中国海警舰艇进入北冰洋,意味着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的价值不断提升。中国作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积极参与北极地区的治理和开发,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此次联合巡航为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合作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中国海警将在北极地区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有国际战略学者指出,中国海警舰艇首次进入北冰洋海域,实际上打破了美国的战略布局。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将北冰洋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之一。他们通过在该海域部署军事力量和进行海上活动,来维护自己的海洋利益和战略地位。然而,随着中国海警舰艇的进入,这一局面被悄然打破。中国海警的这次巡航,不仅展示了中国的远洋航行能力,更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海洋治理,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区域概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位置和范围

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北极苔原及最外围的泰加林带。在66°33’N以北地区,北冰洋占总面积的60%。海运困难,但可作为空中要道和捷径。陆地部分分属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芬兰八个环北极国家。即“一洋、三洲、八国”

位置: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地区

经纬度位置:纬度:66°34′N—90°;经度:360°

海陆位置:欧洲、亚洲、北美洲

战略位置:联系亚洲北部、欧洲北部和北美北部的最短航线和空中走廊

交通位置:北极地区已是重要的航空路线,未来还将成为重要的海运航道。航空:北冰洋周围由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其上空是三洲之间往来的重要空中走廊和最短航线。海运:随着全球变暖,极冰融化,科技进步(破冰船),北冰洋航道距离短,耗时少的优势逐渐体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摩尔曼斯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的纬度位置处在北极圈以北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成为北冰洋沿岸的不冻港。

范围:北冰洋大部分,以及沿岸 的亚洲、欧洲、北美洲三洲的部分岛屿与陆地(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陆地面积约800平方千米)。

二、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寒冷的自然景观

地貌: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体,多数地区冰雪覆盖,浮冰广布,冬季冰雪覆盖面积为73%,夏季为53%。北极点附近是常年不化的冰盖,永久性积雪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的内部地区。

北冰洋的主要特征

北冰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小:平均深度最浅的大洋,面积为1230万km2,不到太平洋的l/4。

北冰洋是世界最寒冷的大洋:极寒的气候,使北冰洋上有广布的常年不化的冰盖,约占北冰洋的2/3;大洋的周围多浮冰和冰山漂移。

北冰洋的大陆架面积辽阔:北冰洋的大陆架占北冰洋的36%,其他大洋还不到10%。

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还有少数岛屿有常居人口,如:格陵兰岛、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新地岛、埃尔斯米尔岛等;北冰洋和北极上空是亚、欧和北美三洲之间的空中捷径。

浮冰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洋面:常年不化的冰盖 (占2/3);海面:冰雪覆盖,浮冰广布;巴伦支海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常年不封冻;岛屿:冰川和冰盖遍布;沿岸:永久冻土带达数百米。

格陵兰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地处北美洲与欧洲交界处,沟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严寒干燥,降水少。主要为极地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内陆为冰原气候。

气候类型: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极地区由于纬度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可达-40~-20℃,暖季也多在-8-10℃以下。北极点的历史最低气温为-59℃。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

气候特点: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气候严寒、干燥

气候成因: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北极气温比南极高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陆性质:南极以大陆为主,且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热量少,放出热量多,而北极以海洋为主,海洋释放热量慢。

海拔高度:南极海拔高,气温低;

洋流:南极周围受到南极环流影响,而北极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植被:以地衣、苔藓、藻类为主。

动物:代表性动物有北极熊、驯鹿、北极狐等。北极熊素有“冰海霸王”之称,是北冰洋的象征。

北极地区的资源

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主要包括矿产、海洋生物、渔业、电力、风力、地热、淡水、旅游(极光)等

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铁,有色金属等,储量大,品质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极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季节”一般指9月到4月。要观赏北极光,首先得在黑夜中,另外还需晴空万里——至少不能厚云遮天。不然,云层会遮住你的视线——极光出现在约海拔80km(50英里)到640km(400英里)的地带,而高云层也只在约海拔6km(20000英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极动物

北极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拉丁学名:Ursus maritimus)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皮肤为黑色,由于毛发透明故外观上通常为白色,也有黄色等颜色,体型巨大,凶猛。

北极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称白狐,是大家族中的一员,它与狼、狗和其他狐狸有着亲缘关系。由于北极狐对寒冷有极好的适应力,并且该地区存在着多种食物来源,因而它们能够广泛地分布在境严峻的北极地区。

北极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驯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极植物

地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苔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藻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北极地区的人文环境特征

北极地区的居民

两种主要居民及其文化

长期居住在北极地区的人口已接近300万,原住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和拉普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人口

长期居住在北极地区的人口已接近3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民族

原住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又称爱斯基摩人,生活在北极地区;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雪橇出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极科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极黄河站是中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站址位于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中国是第8个在该岛建立北极科考站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址原因:该地区人类活动少,干扰小,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且周围科考站众多,便于国际交流。

最佳考察时间为每年的5-9月,为北极的暖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河站建成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①不仅为我国北极地区科学考察提供了前沿阵地;②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极地考察能力;③同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面向未来,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心,并将在增强我国国际北极事务中的影响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科学家前往北极黄河站考察时间什么时候最为适宜?为什么?

时间:每年的7、8月份左右。

原因:有极昼现象,7月、8月为北极暖季

中国为什么花大量时间和金钱去北极科考?

中国大陆受北极地区气候影响;

北极地区有公共的资源属于全人类,中国有责任、也具备能力;

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北极地区自然资源有需求;

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领域的理想场所。

北极航线

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北极有两条航道,分别 “东北航道”与“西北航道”(东西半球最短航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极东北航道也称为“北方海航道”,大部分航段位于俄罗斯北部沿海的北冰洋离岸海域。全球气候变暖为北极航道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传统航道相比可大大缩短路程,省下大笔开支和时间。

北极行船面临的问题:浮冰(冰山)、狂风、严寒等。

北极航线的评价:

优点:距离近,缩短航程,耗时少,减少运输成本;路过国家少,政治上较安全。

缺点:只有夏季才可以通行,通行时间短,而且需要破冰船护航;沿途补给少;技术要求高;环保要求高。

北极航线未来的地位会如何变化?说说你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变化:在国际航线中的重要性会越来越明显。

理由:北极航线是北美、亚洲东部到欧洲的海上最短航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线通航时间会越来越长;加上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资源的开采对航运的需求量也会加大。

北极环境问题

冰川融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极地区的地理特征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识结构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