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关于食品安全的说法。

有些言之凿凿,有些危言耸听,让人不知所措。

更令人困惑的是,许多我们曾经认为是"垃圾食品"的东西,如今却被证实含冤多年

事实上,我们对某些食物的误解,很可能源于被资本和错误信息的洗脑。

那些年我们避之不及的"垃圾食品",如今有些已经被国家相关部门出面辟谣,证实它们其实可以成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这种情况不禁让我们反思:我们真的了解我们的食物吗?我们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是否准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味精:从"毒药"到"调味剂"的蜕变

提到味精,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不健康""化学添加剂""致癌物质"。这种负面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

追溯到1968年,《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描述了作者在中餐馆就餐后出现的不适症状,并将其归咎于味精。

这封信在当时引发了轩然大波,甚至演变成了一场国际性的"反味精"运动。

然而,事实真相是怎样的呢?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副院长裴晓方为我们揭开了味精的神秘面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这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物质。海带、玉米、小麦等食物中都含有谷氨酸钠。

更有趣的是,谷氨酸还是人体和动物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在医学领域,谷氨酸甚至被用作辅助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肝昏迷。

作为唯一能被脑组织氧化的氨基酸,谷氨酸可以为大脑提供能量,改善脑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它还具有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皮质活动的作用,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脑震荡、神经损伤和癫痫等疾病。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味精呢?裴教授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正常烹饪食用味精是安全的。

但他也提醒我们,由于味精含有钠,属于"隐形盐",高钠饮食对健康不利,因此不宜过量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猪油vs植物油:谁更胜一筹?

随着冬季的到来,不少家庭开始使用猪油烹饪,认为它能提供更多热量和香气。

网上甚至流传说法,称猪油比植物油更纯净、更安全,富含维生素D和B。这种说法是否属实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为我们进行了详细解读。

首先,从维生素含量来看,猪油确实含有VA、VD、VE和VK四种脂溶性维生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猪油就是补充维生素的最佳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VA为例,虽然猪油中的VA含量高于多数植物油,但与动物肝脏相比,差距甚远。

100克炼制猪油仅含27微克VA,而100克鸡肝中含VA近3000微克。

更重要的是,摄入100克猪油会带来897千卡的热量,而100克小白菜只有14千卡热量,却可在人体中转化出154微克VA。

VD的情况类似,虽然植物油中几乎不含VD,但猪油中的含量也并不高。VE方面,植物油则完胜猪油。

100克猪油含5.2毫克VE,而100克菜籽油和大豆油分别含60.9毫克和93.1毫克VE。至于VK,猪油中的含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关于商业化程度和污染问题,范教授指出,猪油作为屠宰场的副产品,一直都有大量商业化供应。

市售猪油和植物油一样,可能添加抗氧化剂以延长保质期。

家庭自制猪油虽然不含添加剂,但因为缺乏精确控制,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如杂环胺、多环芳烃类致癌物和促进衰老的AGEs。

此外,按照生态学规律,动物油脂中的环境污染物含量可能高于植物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谈到胆固醇含量,植物油不含胆固醇,而是含有植物固醇。

100克猪油含110毫克胆固醇,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说无需担心,但高血脂人群需要控制摄入量。

范教授建议,选择烹调油应根据个人饮食结构和身体状况。

吃肉少、豆制品多的人可以适量使用猪油,而吃肉多的人则无需额外使用猪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原乳:假牛奶还是另一种选择?

"复原乳是假牛奶"这种说法在网上广为流传。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西南民族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唐善虎为我们澄清了这个误解。

复原乳,又称"还原乳"或"还原奶",是用奶粉或浓缩奶加水制成的液体牛奶,其水分和固体物比例与鲜奶相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定义上看,复原乳并非"假牛奶",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牛奶。然而,在营养价值方面,复原乳确实不如鲜奶。

这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复原乳经历了多次加热,导致部分营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被破坏或损失。

因此,虽然复原乳不能被称为"假牛奶",但它的确是一种营养价值相对较低的牛奶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食物相生相克:科学还是迷信?

"西瓜和桃子不能一起吃""螃蟹不能和柿子同食",这些"食物相克"的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

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授饶朝龙给出了专业解读。

他指出,现代营养学推荐"食物多样"的膳食原则,并无"食物相克"的说法。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也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的全面均衡饮食观。

饶教授解释,所谓的"食物相克",实际上更多体现为食物禁忌,需要考虑体质、时令、食量和配伍等多个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柿子和螃蟹的搭配为例,传统观点认为同食会导致腹泻。

饶教授解释,这可能是因为柿子含有鞣酸,螃蟹富含蛋白质,两者在胃中遇酸会发生反应,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质。

但这种反应并非对所有人都会造成不适,更多取决于个人体质和消化能力。

此外,食物过敏、食物中毒和烹饪加工方式不当等因素,也可能被误解为"食物相克"。

因此,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食物搭配,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情况做出合理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燃烧的粉丝:塑料还是淀粉?

有人在网上发布视频,展示了粉丝燃烧的场景,并声称这证明粉丝是用塑料制成的。这种说法是否可信?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李伟解释道,粉丝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有机化合物。

淀粉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产生可燃性气体。因此,粉丝能够燃烧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并不意味着它们含有塑料或其他有害物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教授强调,我们应该理性看待食品的各种特性,不要轻易被网上的视频或言论误导。

大多数食品在特定条件下都可能表现出一些看似"异常"的特性,这往往有其科学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学选择和使用食材的建议

面对纷繁复杂的食品安全信息,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食材呢?专家们给出了以下建议:

1) 根据个人饮食结构和身体状况选择食用油。不同的油脂有不同的特点,应该根据自身需求合理搭配使用。

2) 合理搭配多种食材,实现营养均衡。单一食材难以满足人体所需的全面营养,多样化的饮食更有利于健康。

3) 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不过分恐惧或依赖。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但也不应过度依赖。

重视食品安全,但避免盲目跟风。面对网络上的各种说法,应该保持理性思考,必要时查询权威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食品安全谣言层出不穷,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然而,通过本文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所谓的"食品安全隐患"实际上源于对科学知识的误解或片面理解。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培养批判性思维,不轻易被网络传言左右。

同时,我们也应该主动学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自身的辨识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真相,做出明智的饮食选择。

让我们携手共创一个理性、科学的饮食环境,让每一餐都充满安全感和幸福感。毕竟,美好的生活,从安全健康的饮食开始。

资料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