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衍圣公府,也就是俗称的“孔府”,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孔庙东侧,始建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是历代衍圣公的府邸。

在衍圣公府的衙署与内宅之间,有一道内宅门”,是衍圣公进出的必经之路。而在内宅门里的照壁之上,雕刻着一幅彩色壁画,这就是著名的《戒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衍圣公府内宅的《戒贪图》

壁画上的这个动物,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酷似麒麟但却贪得无厌,专爱吃金银财宝,最后因为妄图吞日而葬身大海。之所以会有这幅孔氏《戒贪图》,还要从孔子六十一代孙孔弘绪说起。

幼年袭爵的衍圣公

自汉太祖刘邦加封孔子八世孙孔腾为“奉祀君”之后,孔氏后裔开始正式成为儒家的象征。从西汉的崇圣侯、曹魏的宗圣侯、西晋的奉圣侯、北齐的恭圣侯、北周的邹国公、隋朝的绍圣侯、唐朝的文宣公,直到宋仁宗赵祯册封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就此一直经历宋、元、明、清,到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才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子画像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要求时任衍圣公孔希学之父孔克坚去南京见驾。孔克坚是孔子五十五代孙,上一任的衍圣公,同时又是元朝的国子祭酒,显然名气比儿子孔希学大得多。他如果去了南京,自然表明孔家选择彻底倒向新生的大明王朝。

但鉴于当时元顺帝尚在,掌握着包括大都在内的大片疆土,孔家依然对其抱有幻想,所以孔克坚百般推脱不去。朱元璋大怒,当即给孔克坚下了一道敕书,里面有一句非常严厉的话:“若无疾而称疾,则不可”,意思就是别给老子骑墙,麻溜地赶紧滚过来。而在见到孔克坚之后,老朱又恩威并重对其进行了一番敲打,这段对话就刻在孔府二大门里的楷书白话碑上。

圣旨:“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对曰:“臣五十三岁也。”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质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如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者,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呵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孔府二大门内的楷书白话碑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十一月,朱元璋下诏,命孔希学袭封衍圣公如故。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孔希学病故,其子孔讷(孔子五十七世孙)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袭封。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孔讷病故,其孙孔彦缙(孔子五十九世孙)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袭封。

  • 夺嫡之争

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十月,衍圣公孔彦缙去世,享年五十五岁。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围绕着衍圣公的爵位,乃至府中的财物,孔家后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内斗。

孔彦缙正妻夏氏所生的嫡长子孔承庆,先于其父去世。而其妾郭氏、牙氏所生的两个庶子孔承泽、孔承源联手,放着父亲的丧事不办,反而抢夺府库的钥匙,欺凌大哥的儿子孔弘绪。说来真是讽刺,孔彦缙尸骨未寒,灵柩在堂,先圣后裔们就已经为了财产大打出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衍圣公府

除了夏氏、郭氏和牙氏以外,孔彦缙还有一妾江氏。江氏之子早卒,支持孔承泽和孔承源的话,对她毫无好处,所以她坚决站队嫡脉,并为此向大明朝廷求救。

壬午,故袭封衍圣公孔彦缙妾江氏遣人诉于朝,言子幼孙穉,为族人所欺陵。凡庙中仓库管钥为其所收。凌暴孤寡,窘迫备至。况今夫柩在堂,丧葬礼仪无所措置。乞赐矜怜,特为区处。帝命礼部遣官属一人驰驿至阙里,为之治丧葬。—《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六十·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七十八》

孔公恂,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进士,孔子第五十八世孙,当时正在曲阜老家守孝。鉴于其辈份和身份,朝廷命其兼理衍圣公府事,务必要保护好嗣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泰帝朱祁钰剧照

在孔公恂的居中调处之下,孔府内的夺嫡之争被压了下去,当年十二月十三日,年仅八岁的孔弘绪袭封衍圣公。在敕书之中,当时的大明天子景泰帝朱祁钰,对孔弘绪寄予了极高的期望:

尔尚钦承祖德。修身谨行,以孝弟为先。力学亲贤,以诗礼为本。和敬以睦族姻,仁厚以处乡党。毋骄毋傲,惟俭惟良。庶无忝以宗亲,且有光于朕命。—《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六十一·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七十九》

对于支持自己有功的庶祖母江氏,孔弘绪也投桃报李,于次年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奏请诰封其为衍圣公夫人。

圣人后裔抓不得?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清晨,趁着皇帝朱祁钰病重,蛰居南宫多年的太上皇帝朱祁镇,联合石亨、徐有贞等文武大臣,发动了一场政变,史称“南宫复辟”。朱祁镇重新登基称帝,改今年年号为天顺元年,朱祁钰则被废为郕王,并在一个月后莫名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宗朱祁镇剧照

复位改元之后,皇帝派大臣去曲阜祭奠先师孔子,并召衍圣公赴京朝觐。孔弘绪当时只有十岁,却在朝见之际举止得体,甚得朱祁镇的喜爱。

英宗复辟,入贺。朝见便殿,握其手,置膝上,语良久。弘绪才十岁,进止有仪,帝甚悦。—《明史卷二百八十四·列传第一百七十二》

此后每年皇帝生日,孔弘绪都会赴京祝寿,并且参与南城赏花、西苑较射之类的盛大活动。一来二去,孔弘绪结识了当时的吏部尚书、内阁首辅李贤,并因此成为了这位文官集团领袖的女婿。

  • 衍圣公翻车始末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英宗朱祁镇驾崩,遗诏皇太子朱见深继位,即明宪宗。在天顺朝末年,英宗曾有过废黜皇太子,改立次子德王朱见潾为储君的念头,被李贤所劝阻。所以宪宗登基之后,李贤升任少保,知经筵事,参与议定两宫尊号,称得上是位高权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衍圣公孔弘绪画像

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十二月,李贤去世,享年五十九岁,追赠太师,谥“文达”。虽然老丈人已经驾鹤西游,但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再加上自己衍圣公的光环,孔弘绪在宪宗成化朝初年可谓是呼风唤雨,得意非凡,但是他的报应很快就要来了。

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九月初七日晚,钦天监观察到有彗星出现,一时间朝野上下为之震悚。太傅孙继宗、文渊阁大学士彭时、吏部尚书李秉,纷纷因为“彗星见”而引咎辞职,宪宗于是命天下文武百官直言上谏,任何不平之事都可以讲。

当年十一月,南京十三道监察御史杨智弹劾在廷的几位大佬:南京守备、成国公朱仪,参赞机务、兵部尚书李宾,吏部右侍郎章纶,刑部右侍郎王恕,工部侍郎范理,应天府府尹毕亨,以及衍圣公孔弘绪。

凡此皆妨国病民,法所难逭者也。伏望陛下奋乾刚之断,扩日月之明,严加黜责。庶可以答天戒安人心,转祸为福不难矣。—《明宪宗实录卷六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宪宗朱见深剧照

其中朱仪等人的罪名最多就是不称职,不检点等等,但孔弘绪则比较严重:“恃恩骄恣,荒淫无度”。宪宗命礼部右侍郎叶盛、刑科都给事中毛弘出马,对受到弹劾的文武大臣展开调查。

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地方上检举揭发衍圣公的人很多。朝廷于是命巡抚山东都御史原杰对其进行专案调查,最终孔弘绪的罪名如下:“非法用刑,奸淫乐妇四十余人,勒杀无辜者四人”

宪宗大怒,当即下旨将孔弘绪“械至京理问”,意思就是将他戴上脚镣手铐,抓到京师审问。这下子算是捅了马蜂窝,李贤的亲密战友: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彭时立刻上疏反对。

弘绪贪淫暴虐,事已彰闻。依法提问,固所当然。但弘绪为宣圣嫡孙,宣圣乃万世名教宗师。历代崇尚,有隆无替,待其子孙与常人不同。今弘绪有罪处之,亦宜从厚。伏望皇上念先师扶世立教之功,免其提解,宽其桎梏之刑。待取至京,命多官议罪奏闻,然后处置为当。—《明宪宗实录卷六十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衍圣公府

彭时是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的状元,不但在内阁之中威望极高,更是李贤之后的文官集团领袖,他的意见,即使是皇帝也不得不予以重视。同时念在当年李贤力保自己太子之位的情分上,宪宗决定将孔弘绪“颂系之”,即入狱而不用戴刑具。

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三月十九日,三法司对孔弘绪的罪名进行合议之后,给出了“坐斩(即杀头)”的判决。皇帝当然不可能真的杀了孔弘绪,他能做的也只是将其革职为民,然后从孔家子孙中再挑选一位新的衍圣公。

命官会问,坐以斩。上念宣圣之后,特从宽革职为民,仍命巡抚等官会勘族内应袭者奏闻区处。—《明宪宗实录卷六十五》

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五月初四日,孔弘绪的弟弟孔弘泰袭封衍圣公。和兄长相比,孔弘泰的老岳父只是一个护卫千户,在朝中可谓毫无根基,这泼天的富贵怎么能让他的后代来享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礼部尚书姚夔雕像

礼部尚书姚夔指出,宋哲宗年间,孔子第四十七代孙、当时的衍圣公孔若蒙,因监修祖庙有罪夺爵,由其弟孔若虚承袭。但孔若虚死后,依然由孔若蒙之子孔端友袭封衍圣公。这个宋朝的先例,正好适用于今天的孔弘绪、孔弘泰兄弟。所以孔弘泰去世之后,也应该由孔弘绪之子来袭封衍圣公。换句话说,孔弘泰只不过是一个临时工而已。

结语: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五月十五日,衍圣公孔弘泰去世,临终前握着侄子孔闻韶的手“示若有所属者”,其实就是想结个善缘而已。兄长背后的势力,是自己惹不起的,犯了那么严重的罪行,居然在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得以“冠带闲住”,还有天理吗?

而在孔弘泰死后,巡抚山东都御史徐源提醒朝廷,这位衍圣公是“暂令借袭”,爵位应该还给他的侄子孔闻韶。

戊午,巡抚山东都御史徐源言:“衍圣公孔弘泰初以其兄弘绪革爵,暂令借袭。今既卒,其爵宜归弘绪之嫡子闻韶。”—《明孝宗实录卷二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孝宗朱祐樘剧照

当年九月初六日,孔闻韶正式袭封衍圣公。次年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二月,孔弘绪去世。

孔家人素来眼高于顶,认为这大明天下只有三个家族:江西张家(龙虎山张天师一脉)、凤阳朱家与我家。而张家是道士气,老朱家更是暴发户的小家子气,只有我家才是纯正的贵气。也不知孔家的底气来自于哪里,可能是“世修降表”给带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