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有言:“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中年时,一方面是事业如日中天,一方面是上有老下有小,花钱的地方很多。

家里有钱,真的很重要。

可是,如何才能让家里一直有钱呢?人生也难免会沉沉浮浮,穷困、富有,不是固定的状态。

最现实的是,富不过三代。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到了儿女这,就败光了。

从长远来看,中年人要有两种发财的智慧:有钱当没钱过,没钱当有钱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有钱当没钱过,留余粮,树家风。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拆二代没有工资,还能在活得风生水起?”

回答问题的网友,形成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拆二代迅速投资,有了一批房子,然后靠房租也能活得不错。

第二种观点:拆二代并没有活得风生水起,而是迅速花掉手里的钱,后半生都活不下去了。

网友“痴呆答辩”说,他的一个初中同学,因为家里有钱,就很放肆,因而成绩不好。后来上了职高,毕业后管理家里的房产,什么都不要干。

比较之下,能够混入本科大学的同学,工作辛辛苦苦,收入反而不如上职高的同学。

毫无悬念,如果要持续过好日子,在有钱的时候,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把钱变成资产,可以持续增值,带来回报。

然后,人不要变坏,能持续过简朴的日子,任何时候都不挥霍。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当我们有钱之后,不要随意改变之前的一些生活习惯,也不要随意提升生活的档次。

平时在家,随手关灯,衣服朴素,食物简单。若是农村人,还要坚持种菜,不丢掉自给自足的经营家庭模式。

春秋时,齐国的权臣晏子,在老年的时候,把遗嘱存放在木柱之中。

他过世后,儿子把遗嘱拿出来,本以为是什么宝贝,到头来只有一段话——布帛不可穷,穷不可饰;牛马不可穷,穷不可服;士不可穷,穷不可任;国不可穷,穷不可窃也。

一个权臣,没有给儿女钱财,还交待儿女,要珍惜布匹、养好牛马、关爱身边的人,不是格局小,而是考虑长远。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点点滴滴都来之不易,需要有计划地开支。

有一个词语,叫“一如既往”。

也就是说,曾经的做法,可以让你变得有钱,那么你坚持下去,会更有钱。就算你后来的收入不多,也保证不会败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没钱当有钱过,稳心智,谋出路。

清代富豪胡雪岩,曾经红极一时。

当我们羡慕他的财富的时候,更要看他的身世,还有发迹的方法。

少年时,他经过亲戚推荐,去钱庄当学徒。

虽然家庭穷困,但是他不会抱怨,对于倒夜壶,扫地之类的活,都会认认真真干完。

三年的努力,他才换来钱庄伙计的位置。

有一次,他遇到福建侯官人王有龄,需要借钱去北京。胡雪岩思考了一番,给了王有龄五百两银子。

后来,王有龄官位节节高,多方面照顾胡雪岩。

为什么自己那么穷,还要装大方,去帮助别人呢?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社交关系,就会发现——高层次的人,不愿意和低层次的人打交道。你要遇到贵人,你也要变得贵气才行。这也说明了一句古训:先敬罗裳后敬人。

你每天在人面前哭穷,伸出手要人帮助,那么你大概率会变成一个乞丐。

日本作家心屋仁之助说过:“喜欢哭穷的人,永远富不起来。”

喊穷的人,会带来穷气,让自己觉得,永远看不到幸福的明天。

当穷人大大方方做人,从容把当下的事情做好的时候,好运气就会来。人的精神面貌,会迅速改变。

民国时,上海永安百货的四小姐郭婉莹,上半生依托父母的钱财,过得富有。但是在中年,家庭变故,一贫如洗,还负债十几万。

为了谋生,她去修路,养猪等。从工钱里拿出八分钱,吃了一碗面,开心地说:“好香。”

干活的时候,也会穿旧高跟鞋,旗袍。还说:“劳动好,让我保持了身材。”

多年后,她和家人的生活慢慢变好,并且退休了。儿女也结婚,生子。

面对外人的询问,她回答:“他们想看我多可怜,这样好衬托自己生活得多好,可我很好。”

把抱怨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努力生活上,人有了积极向上的一面,也就有了价值。

当然,假装自己有钱,不是“拼命打肿脸充胖子”,而是让自己变得从容,能不卑不亢地和高层的人交往,也不指望谁来可怜自己。

第一,打扮干净整齐,就算是有补丁的衣服,也要衬托人的骨气。

第二,把自己当成有钱人来看待,不要低三下气。有底气的社交态度,会让自己不错过合作的机会。

第三,看远一点,穷人也是未来的富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第四,学会微笑生活,不要带着一种倒霉相。遇到最坏的天气,也要一张好看的脸。

一个人,精神上变得富贵,赚钱就变得轻松,苦日子也会有甜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每个人都是有磁场的,你是什么,就会吸引什么。

当有钱有势的时候,降低简朴生活,你就不会吸引那些推杯换盏的奢侈人,而是持续吸引坚持致富的阳光人。

当你穷困的时候,保持从容进步的状态,就能让愿意帮你的人,刮目相看。你若是带着正能量,得到的阳光和春风也更多一些。

人到中年,你是梧桐,凤凰自来。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