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馆,你永远可以信赖穿着紫马甲穿梭走动在你身边的这群人。他们是我馆的紫金草志愿者,只要开馆,就会与观众们在一起。国庆假期,共计四百余位志愿者穿上紫色马甲,参与到文明引导、咨询服务、医疗急救、互动诵读、公益演出等工作中,平均每天有60-70人参与志愿服务。他们身上的一抹紫,是国庆长假纪念馆里最亮丽的色彩。
01
“用艺术浸润观众的心灵”
国庆长假,纪念馆特意为观众精心安排了一系列公益演出活动,10位文艺志愿者在假期先后为观众送上16场包括钢琴、小提琴在内的文艺演出,将观众休息区打造成为用音乐传递家国情感的文艺空间。
在江宁禄口初级中学担任音乐老师的汤敏是我馆经验丰富的艺术志愿者。她认为,在国庆这个节点,当音乐的爱国主义主题与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性质相契合时,一定会给观众带来情感上的共鸣:“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演奏,能让艺术和艺术背后的情感,浸润观众的心灵。” 此外,曾在意大利留学多年的她也会与外国朋友聊到南京以及南京的历史。 她说,外国人知道南京大屠杀的不多,但只要自己介绍,他们往往也都愿意进一步去了解。 “这也算我在馆外的‘志愿服务’吧! ”汤敏笑着说。
△汤老师在为观众演奏
文艺志愿者王老师则是一名小提琴老师,今年暑假就曾带学生们到纪念馆为观众演奏,这也是为孩子们换一种方式学习:“我希望我们不仅仅是学艺术,更是把艺术融入生活,把在纪念馆体会到的历史情感融入表演。”
△王老师在演奏小提琴
文艺志愿者杭呈澍则是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国庆前四天她都来纪念馆为观众弹奏钢琴。她说:“每次在这里演奏我都心存敬畏。我希望通过音乐,让大家置身在爱国的氛围中。”
△杭呈澍和妈妈
02
“在这里做志愿服务意义非凡”
国庆长假在岗的四百多位志愿者里,青年人的比例占到了70%,仅南京本地高校就有 五所大学的六支志愿者队伍参加了假期志愿服务。
藏族大学生尕藏尼玛参与我馆志愿服务一年多了,国庆假期负责观众的咨询引导,需要面对不同观众的各种问题,但年轻的尕藏始终活力满满地出现在观众面前。在纪念馆做志愿者他觉得意义非凡:“我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在这里做志愿服务,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成为纪念馆的一部分,向世人讲述这段历史。”
△尕藏尼玛正在为观众提供咨询服务
谷萌蕾是南师大研一新生,从高中就开始参与志愿服务,还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担任过志愿者。今年9月谷同学正式成为了纪念馆紫金草志愿者。她认真阅读过张纯如的书,并写了一篇名为《绝不忘记》的读后感。她说:“志愿服务的这一个月内,我看到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观众走进纪念馆,内心很受触动。毕业后我想做一名教师,对孩子们讲述这段历史。”
△谷萌蕾在解答观众提问
03
“主打的就是一个贴心服务”
出门在外,丢了东西一定很着急、很沮丧,有时候甚至很耽误事。这个国庆假期,纪念馆服务台失物招领处每天安排志愿者专门帮助遗失物品的观众,截至目前已帮助观众寻回了身份证等十余件遗失物品。
假期期间,一名观众在展厅内不慎遗失了重要证件。服务台志愿者登记完信息后,很快联系各岗位寻找,不久证件就物归原主。 “我们接到失主求助后,会第一时间在馆内‘不动声色’地拉网式寻找,找到后马上快递给失主。”志愿者笑着说, “我们帮观众找到过身份证、首饰、电话手表,甚至护照。如果丢失物品,可以拨打025—86612230,我们主打的就是一个贴心服务。 ”
△每一件遗失物品志愿者都会帮助寻找,找到后通过快递送还
·审 校:李 凌 赵伊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