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平陆运河(南宁段)唯一水上“补给站”——新福水上综合服务区施工现场,挖掘机、运输车作业不息,施工正酣。“再过几天,码头陆域回填完毕,码头施工就告一段落了。”看着眼前不断刷新的施工进度,平陆运河航道1标项目总工程师黎远征笑着说。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个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平陆运河对推动广西及西南地区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也将给南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平陆运河于2022年8月开工建设,两年多来,经过建设者们夜以继日的施工,从平塘江口到沙坪河畔,一条世界级运河的雄姿正逐渐呈现在世人眼前。

黎远征介绍,平陆运河航道1标段起点为平塘江口(横州市新福镇江口村),终点为横州市新福镇,全长19.723公里。建设内容包括航道及护岸、马道枢纽上游航道锚地、新福水上综合服务区、恢复性道路和桥梁、人饮移民安置三通一平、景观绿化、水土保持等。

“截至目前,航道1标累计完成土石方开挖 1620 万方,完成率82.2%。其中,今年完成土石方开挖591万方,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2.1%。”黎远征说。

如此大规模的土石方,挖掘后该如何处置?平陆运河工程建设指挥部驻点工程师冯国星介绍,平陆运河建设管理团队成立了科研突击队开展技术攻关及创新,研发出一套巨量土石方大面积优化调配技术。平陆运河(南宁段)涉及7个堆存场,为实现土石方的挖填平衡绿色安全堆存,南宁段土石方利用方向主要为抬填造地、园区回填等,确保土尽其用。

在运河建设中,建设者们通过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扰动。其中,古树保护是平陆运河打造绿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航道1标范围内有8株古树需移植保护、4株古树需就地监测保护,树种为荔枝、榕树、樟树等,树龄最大307年、最小157年。我们将加强对移植古树的养护管理,让古树在‘新家’也能健康生长。”冯国星说。

“不同颜色的模型展示不同的施工状态,通过点击模型部件,可以看到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要要素信息。每个施工段什么时候施工、施工进度如何、是否验收、验收材料有哪些,都一目了然。”站在平陆运河集团展厅大型显示屏前,平陆运河集团科技信息部业务经理王宇龙指着平陆运河数字孪生平台介绍道。

据介绍,这套平陆运河全生命周期智慧运河系统利用北斗卫星、云计算、人工智能、BIM、GIS等新一代科技手段,在虚拟空间里为平陆运河打造出一个“孪生兄弟”,通过它实现即时精细感知、高效数据汇聚、智慧仿真应用,从而将虚拟与现实紧紧相连,初步实现工程建设“一模贯通”、智慧工地“一网感知”、现场动态“一屏统览”、运河安全“一脑智控”、应急指挥“一键直连”等五大应用场景,进而全面、直观地监管运河全线的施工现场。

随着平陆运河建设持续推进,“一江春水向‘南’流,轻舟‘易’过万重山”的美好愿景正逐渐照进现实。(记者阮晓莹)

来源:南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