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革命战争年代期间,在解放军队伍中涌现出无数的革命烈士,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不过党和国家始终没有忘记这些为国为民作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们,从1951年开始,党中央开始落实烈士遗属的政治待遇,以便让那些为革命作出牺牲的英雄们的家属有更好地照顾。

在党中央落实这项政策后,不少烈士后人纷纷给中央写信,希望能够得到帮助。某天,谢觉哉在上班时收到了一封烈士遗孀寄来的信件,其中附有一张照片。

谢觉哉看完信件后,内心很是激动,因为对方是他的老战友从德滋的妻子。谢觉哉从照片上看到自己老战友的两个孩子非常的可爱,不过在看到她们的穿着后,谢觉哉内心很是难过,两个孩子的衣服很是破旧,穿的鞋子甚至露出了脚趾。

谢觉哉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便立即向毛主席进行了汇报:“主席,您知道丛德滋吗?”

毛主席听到这个名字后,突然愣了一下,然后感慨地说道:“我从西安事变时期就听过丛德滋同志的名字。”

毛主席在和谢觉哉的聊天过程中,头脑中也回想起了有关丛德滋同志的往事……

丛德滋:少立凌云志,流亡忧国伤

1910年10月,丛德滋出生于辽宁省凤城县的一个贫苦的家庭中,他的父亲勤劳朴实,母亲聪慧善良,全家靠租种土地维持生活。

尽管生活很是艰难,但在丛德滋的成长过程中,他父母的影响下,并没有对艰难的生活有所抱怨,反而养成了坚韧、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丛德滋到了读书的年龄后,他的父母将他送入学堂,并叮嘱他:“爸爸妈妈没有什么本事,只能靠种地为生,希望你能好好学习,将来有份好的工作!”

丛德滋点了点头,并将父母的话记在心中。在进入学堂后,丛德滋学习刻苦认真,并喜欢阅读,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能看到丛德滋书不离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3年丛德滋小学毕业后,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凤城第二师范。此时,正值第一次革命战争时期,各种新思想在社会中广为流传,哪怕是学校也不能避免。丛德滋在接触到革命思想后,便被深深地吸引,随着他了解得越多,便愈发地认识到:

中国人想要获得独立、自由与解放,只有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推翻旧制度才能实现!

为了振兴祖国,丛德滋立志成才,想要将来为国效力。丛德滋并不是想想而已,反而有着实际的行动,在他看来身为学生,首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走出校门后,才能更好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

为此,在学校期间丛德滋的成绩非常的优秀,并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社会潮流发生了急剧而深刻的变化,许多青年都希望知道更多的救国救民道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丛德滋从第二师范学校毕业了。当时丛德滋所在的学校组织毕业班的优秀学生前往浙江一带旅游,丛德滋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这次游览,更激发了丛德滋热爱祖国的政治热情,他曾写下了许多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其中一首这样写道:

对着血染红的土,怎样平复下去?我们同胞的血和泪,我的国土的悲和苦,沉痛地击着我的筋骨。去吧,应当是为了家乡和祖国,只有辛酸的道路,才是幸福的源泉。那里有强烈的怒焰,那里有没有停止过的战斗,要为民族的独立,解放去奋斗。

其实,通过丛德滋所写的诗词来看,从他学生时代起,便立下了革命志向!

丛德滋从学校毕业后,便留在县城教了一年书,不久后考入东北大学教育学院史地专科。当时张学良兼任东北大学校长,更为重要的是东北大学是官办公费学校,学生可以享受助学金,这对于贫寒家庭出身的丛德滋来说,帮助很大。

入校后,丛德滋和所有在校学生,多次聆听张学良莅临东大的训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8年日本要求吉林省五路权,遭到东北和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反对军警公然开枪杀害爱国人民,吉林省前往督署请愿的民众死伤三四十人,哈尔滨游行示威的学生死伤数百人。

在这样的形势下,张学良急忙来到东北大学,先向职员和教授演说,又对学生训词,表明要通过外交手段同日本当局交涉,劝勉学生抱着爱国的目标,努力学习,毕业后服务社会,使中国富强起来之后,“再夺回被强盗抢走的一切!”

在之后的日子里,丛德滋更加刻苦学习,勤奋读书。然而令丛德滋没有想到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公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为了保卫家乡和国土,东北大学的师生采取种种方式与日寇进行斗争,然而在敌人的强大攻势下,东北大学被迫流亡,迁往北平。

经过艰辛的长途搬迁,1932年,东北大学在北平复课。随着全国人民要求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在北平,丛德滋和东大同学苗可秀、肖润和等共产党员、进步青年一起活动,并受到很大影响。他们一边读书,一边积极参加东北人民抗日救国会活动。

丛德滋利用业余和晚上时间,阅读各种进步报刊,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参加党所领导组织的抗日救亡活动。正是这一切,让丛德滋确立了革命思想,坚定了革命志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3年,丛德滋从东大毕业了,他和一些同学由东大介绍到张学良负责的东北军领导机关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政训处工作。

丛德滋在工作后,依然和一些东大的中共党员及进步同学秘密往来,进行有组织的爱国革命活动,组织民众经常在街头挥臂演讲:中国人民起来,抗日,抗日!

1934年,在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呼声不断高涨的形势下,蒋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下,命令驻扎在华北一带的东北军来往鄂豫皖一带,围剿红军根据地。

1935年2月13日,丛德滋也随军来到湖北麻城,充任张学良机要秘书。不过蒋介石的这种行为,引起了丛德滋的很大反感,在丛德滋看来:在日寇大举进攻面前,蒋介石为何置大地=敌于不顾,反而大肆围剿红军呢?这岂不正是瞎来吗?

为此,丛德滋写了不少通讯、评论等文章,以有力的文笔抨击了蒋介石“攘外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并将文章发布在由进步人士主办的报纸上。不过丛德滋所撰写的文章,也引起了蒋介石亲信的注意,并以“共产党嫌疑”的罪名将丛德滋逮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